80年代的農村是什麼樣子的?
我的總結是:“窮並快樂着”。
生活在新中國,農民的生活自由自在,家家户户都分到了田地,每個人為了更加幸福的生活幹勁十足。
滿腔激情和無限智慧都投入到了勞動中,經過艱苦的奮鬥,小日子越來越紅火,不僅能吃飽穿暖,家家户户還有餘糧。
整體來説,萬元户十分罕見,家裏要是有一輛直行車,那就已經是能力和幸福指數的衡量標準了。但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幸福而淳樸的笑容,我覺得那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有了餘糧,才有了雞鴨鵝,豬牛羊的肥美,畢竟這些小傢伙也是要吃糧食的。以前要憑糧票和肉票過日子,變成了自己當家作主,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的大腦去爭取。這種翻天覆地的變化,才是最美滋滋的。
温暖的被窩不僅有厚厚的幹稻草做墊子,還有厚厚的棉絮和被褥。即便是最嚴寒的冬天,也完全不擔心了。
生活在慢慢變好,但有一個問題一直在困擾着農村的人們。那就是可惡的蝨子,這個東西藏在頭髮裏和衣服裏,還有被褥裏。貌似頭上的蝨子和被褥的“蝨子”叫法不一樣,但是都很討厭,因為它們是要吸血的。
相較於六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生活已經有了很大改善,為何還是對蝨子沒有辦法?是農村的人不愛衞生,還是另有原因?
從小就生活在農村的我,總結了三點原因出來,不那麼全面,但可以説是主要的因素。
為了讓牀更加柔軟和保暖,席子下面會鋪滿一層又一層幹稻草,但這恰恰就成為了蝨子們的藏身地。
白天的時候,它們鑽到稻草裏面,晚上感覺到温度變暖和之後,就爬出來覓食。所以身上會有一種癢癢的感覺,與長腳蚊一直在耳邊嗡嗡叫一樣令人厭惡,但又拿它沒辦法。畢竟睡意正濃,誰也不想去開燈再折騰一番。
第二天早上起牀便會發現,身上又多了一些“紅點”,這就是蝨子咬人之後的證據。不僅如此,稻草長時間被擠壓之後,會變得死板,加上汗漬和蝨子的糞便在一起發酵,會滋生很多細菌和其他小蟲子,這樣一來,在睡覺的時候總是感覺有什麼在身上爬來爬去,十分不爽。
稻草層隔一段時間就要更換,但實際上更換的次數很少。因為幹稻草也是牛的過冬食物,每家每户的存儲量並不多,所以導致蝨子很是猖狂。
其實,雞鴨鵝,豬牛羊這些家畜的身上都有很多蝨子,特別是在狗狗身上,只要扒開毛一看,準會看見東躲西藏的蝨子,簡直頭皮發麻。
牛身上的蝨子特別大,一眼就能看到,那個還好,直接拔下來擠爆它。很多農村的小夥伴都不會忘記抓蝨子的快樂吧,抓到之後,通常都是用兩個大拇指的指甲蓋把蝨子夾在中間,然後用力一擠,就會聽到一聲清脆的啪的聲音,隨後蝨子就會擠成肉醬。
家畜與人之間的交叉感染在所難免,而且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隱藏在洞裏的老鼠,也是一大禍害,不僅傳播蝨子,還有很多病菌。
80年代我記得父親用得最多的也就是“敵百蟲”,一種白色的粉末。把席子掀開,然後灑在稻草裏面,晚上再去看的時候,就會發現很多蝨子都死掉了。同樣的辦法也用在狗狗身上,無奈很多狗狗都會用舌頭去舔,最後蝨子還在,狗狗沒有了。
這種殺蝨子的辦法十分不好,因為藥物會殘留在牀上,對人體不好,久而久之蝨子產生了抗藥性,加上稻草那麼厚,治標不治本。
80年代的農村,不缺水,但也沒有自來水,生活用水都得用人力在井裏面挑,所以洗澡的次數並不多。洗頭髮的時間就更少了,很多男孩子都是剪一次頭髮洗一次,所以蝨子會特別多。
歸根結底,80年代的農村,幾乎人人都長蝨子,不是不愛衞生,而是生活條件依然很艱苦。父母成天忙着耕作,起早貪黑的種莊稼,回來後還有雞鴨鵝豬牛羊要打理,根本沒有時間去特意注重這方面的衞生,到了農閒的時候,又要想着做點散工,補貼家用。
所以80後的小孩子基本都是放養的狀態,大一點地帶着小一點的,三五成羣地玩耍,弄得像個泥人一樣。
有時間了也會給家裏來一個大掃除,但蝨子這種東西太頑固,根本無法徹底消滅掉。拖着鼻涕、衣衫破爛、鞋子穿洞、頭上長着蝨子的髒兮兮的小孩隨處可見,我就是這樣過來的,但説實話,那個時候是真的很開心,無憂無慮。
髒兮兮的牙齒露出來的是天真的笑容,黑黢黢的光腳站在田埂上,向路過的人展現出天真無邪的笑容,那其實也是一種生活。
如今,有了沐浴露,有了洗髮水,還有自來水,生活真的大變樣,但人與人之間的那種關係,卻變得無影無蹤了,正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努力過好每一天吧。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