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蘇聯強大到什麼程度?為了種棉花,吸乾了世界第四大內陸湖

大多數人應該還記得,中小學課本上曾介紹的世界前幾大內陸湖,較為著名的有貝加爾湖、北美五大湖、裏海和鹹海。十幾年過去了,這幾個內陸湖都基本維持原貌,只有第四大內陸湖鹹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再過幾年,教科書上就看不到它了。
從1849年到1960年,鹹海都沒有多大變化,真正發生鉅變是在1960年以後。那一年,鹹海實測水域面積約為6.8萬平方公里,大約相當於兩個台灣島,教科書一直在沿用這個數據,但實際上在2010年,鹹海就已經縮減到不到9000平方公里了,這其中發生了什麼呢?
當年蘇聯強大到什麼程度?為了種棉花,吸乾了世界第四大內陸湖

鹹海在1849年全面勘測數據為南北435公里,東西長290公里,水域面積6.8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6米,最大水深69米,這是鹹海自實測以來的最大面積。這個時期,鹹海是世界第一大咸水湖、第四大內陸湖,湖水含鹽量雖然較高,但湖中仍有24種魚類,沼澤和濕地面積5500平方公里,沿岸捕魚從業者達4萬人,捕撈量佔蘇聯的1/6,是中亞國家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
中亞國家地處內陸,降水稀少,農業不發達,長期以來全靠其他地方救濟。蘇聯時期,為解決中亞農業問題和棉花進口問題,蘇聯當局計劃將鹹海南部的阿姆河和錫爾河改道,用於灌溉農田,種植水稻、棉花和瓜果,被稱為“棉花計劃”。1918年-1954年,蘇聯忙於工業建設和戰爭,無暇建設中亞,直到1954年,“棉花計劃”才得以正式開工。
當年蘇聯強大到什麼程度?為了種棉花,吸乾了世界第四大內陸湖

1954年,“棉花計劃”正式實施,施工隊把阿姆河和錫爾河改道,又在阿姆河上游修建了一條卡拉庫姆列寧運河,把土庫曼斯坦東部和烏茲別克斯坦中部地區也納入灌溉範圍內。1960年,調水工程全部完成,350萬公頃荒漠和100萬公頃新墾土地得到灌溉,700萬公頃草場供水條件得到改善,大批移民來到新運河流域後,在30年時間內又開墾了660萬公頃農田,實現了列寧多年以來的願望。
到1980年時,鹹海地區的人口從700萬增長到3600萬,農作物產量較之前提高了4倍,棉花產量達900萬噸,佔全國產量的95%,另外全國40%的稻穀、25%的果蔬、32%的葡萄也產自於此,鹹海流域真正成為蘇聯的棉糧基地,“棉花計劃”大獲成功。
當年蘇聯強大到什麼程度?為了種棉花,吸乾了世界第四大內陸湖

然而,這一盛事給鹹海帶來滅頂之災。鹹海是一個內陸湖,水量全靠發源自雪山的阿姆河和錫爾河補充,年均徑流量分別達到了2500m3/s和1100m3/s,但由於卡拉庫姆運河的存在, 阿姆河流量大幅下降,年均注入鹹海水量從1971年的212億m3下降至1990年的70億m3,足足減少了2/3,被抽走的水量則經運河注入阿特拉客河中,最後流入裏海,把乾旱的土庫曼斯坦西部變成了沃野。
當年蘇聯強大到什麼程度?為了種棉花,吸乾了世界第四大內陸湖

另一條河流錫爾河雖然沒有修建運河引流,但人們在它的中游處修建了一座查拉達水壩用於截流。1969年,錫爾河上游水量暴漲,導致查拉達水壩潰堤,溢出的河水流入西南部的阿納賽低地,此後年年連通,竟然在此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湖泊艾達爾湖,而錫爾河注入鹹海的水量也從53億m3下降到了10億立方米。
當年蘇聯強大到什麼程度?為了種棉花,吸乾了世界第四大內陸湖

從1971年-1990年,兩條河流注入鹹海的水量從265億m3鋭減至70億m3,導致鹹海水位以每年50㎝的速度飛快下降,水域面積急劇縮小,到1987年時,缺水的鹹海終於分裂成南北兩部分。2003年,南部分鹹海再次分裂為東西兩塊,數年後又分裂為若干個小鹹海。到今天為止,只有西鹹海規模較為可觀,東鹹海已經名存實亡。
至於北鹹海,哈薩克斯坦做了最後的努力,在南北鹹海之間修建了一座水壩,獨自截流了錫爾河水,近些年的觀測數據顯示,北鹹海的水量有所增加。假如沒有艾達爾湖,北鹹海的水量還應該更多,但艾達爾湖地處沙漠腹地,年蒸發成為量驚人,年年補水年年不足,成為錫爾河的最大負擔。
當年蘇聯強大到什麼程度?為了種棉花,吸乾了世界第四大內陸湖

蘇聯把鹹海折騰得奄奄一息後便轟然解體了,中亞五國各自為政,根本拿不出一個解決鹹海萎縮的整體方案,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南鹹海一點點消亡。最好的辦法是,立即封閉卡拉庫姆運河,不出幾年南鹹海就能有所恢復。然而,卡拉庫姆運河現在是土庫曼斯坦的重要水源之一,而南鹹海在烏茲別克斯坦境內,根本不可能實施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29 字。

轉載請註明: 當年蘇聯強大到什麼程度?為了種棉花,吸乾了世界第四大內陸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