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濟南有點火,不僅是美輪美奐的明湖秀要復出,也不是趵突泉的水更大了,而是它想成為黃河流域中心城市。
我們都知道濟南是一個老城,是我國唯一的一個泉水城市,因為乾隆爺御賜的“天下第一泉”趵突泉而聞名於世。印象中的古城濟南是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這是一個一圈都被山包圍着的小城,城中的居民享受着“四面荷花三面柳”的悠然而安靜的古城。
如果你不瞭解濟南,或者來濟南旅遊總是匆匆一瞥,你永遠不懂濟南的大,或許大明湖、趵突泉就是整個濟南。實在不敢想象濟南竟然有中國最長的城市道路經十路(全長90km),更不敢想象這樣一條道路才是濟南建成區的一半,因為濟南行政區劃中是一個前腿蹬、後腿弓的人字形,前後腿之間的長度才是濟南真正的長度。(平陰縣到鋼城區近200km)
説起濟南可謂是從上世紀90年代起, 開始變化越來越大,長清、章丘、濟陽從縣變成了區,原來的國道、黃河都成了城市街道或城中河,尤其是2018年一下子又把一個地級市萊蕪給合併了,又多了萊蕪區和鋼城區兩個區。這一變不要緊,原來狹小的濟南變得更瘦長了,咱們不説前後腿平陰和鋼城區的距離(兩個區政府駐地190公里),單單説相距最遠的兩個區(長清區和鋼城區)政府駐地距離就有150公里,這恐怕是我國省會城市中(建成區)唯一最長的城市了吧。
你以為濟南只有長了嗎?它還夠窄,在濟南市中心地帶,建成區只能以千佛山到黃河為南北距離了,你猜猜能夠有多長?大約10km 左右的樣子。這樣長寬比的濟南你能想象的到嗎?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濟南變成了這樣一個狹長的樣子呢?咱們還要從濟南的地形和地理位置説起。
濟南地處泰山山脈和黃河之間地帶,可以説除了泰山主峯,泰山山脈大部分都在濟南市區範圍內,從而造成濟南有一個偌大的南部山區;濟南平陰縣、長清區同樣都是泰山餘脈之中,以山區為主;而原萊蕪市(現在的萊蕪區、鋼城區)同樣是位於泰沂山脈。這樣整個兒濟南從西、北、東三面包圍着泰山,而地級市泰安除了泰山主峯,泰山山脈的面積反而不如濟南。濟南北面又是母親河黃河,自古傳統黃河以北不利於建設,因此濟南只能東西發展,南部山區生態保護和建設的困難性,就形成了濟南現在最狹長的省會城市了。
這一狹長就給濟南造成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比如如果從長清區去鋼城區,只能走高速,如果走市區那麼時間不知道多久了(尤其是上下班高峯期,濟南可有全國最堵城市之一),從長清最近的路也要跨越泰山山脈,一路羣山連綿,翻山越嶺,幾乎看不到城市的高樓大廈,你説這樣要兩個小時才能到達,是不是就好像跨越了兩個省。
從濟南行政區劃圖不難看出,濟南發展是“太難”了,要想長大隻能東跨,或者北拓,北拓那就是把黃河擁入懷中,讓狹長變得方正。
不過話説過來,濟南雖然山多,但是山給濟南帶來了許多福利,最重要的就是趵突泉了,趵突泉之水就是泰山山脈而來,而南部山區和萊蕪區眾多的綠水青山,又讓濟南人有了自己的後花園。而且最重要的是濟南可是京滬和膠東半島的樞紐地帶,地理位置優勢得天獨厚。
這不現在一條90公里的經十路又不滿足了,它還要繼續東延,一直到淄博,總長度要達到127公里,和淄博連成一體。看來濟南的胃口越來越大,黃河區域中心城市呼之即出啊!
期待未來的黃河區域中心城市的樣子,不知道那個時候的濟南會變得有多美,再來濟南旅遊,那就不是趵突泉了,而是山、泉、湖、河遍地美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