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莊子惠子辯論精彩絕倫,藏獨立人生與先天智慧奧妙

由 公羊淑軍 發佈於 綜合

惠子和莊子是一對老朋友,天天辯論。這一天,莊子提出一個新鮮命題,認為人應當無情才好。惠子當即進行反駁。

惠子曰:

既謂之人,惡得無情?

莊子曰:

是非吾所謂情也。

惠子認為,既然是人,怎麼可能無情呢?莊子説,你説的情,與我説的情,不是一回事啊!

莊子的理論是:人對世界的認知分為兩大類,性和情。性,是天生就有的直覺,情,是後天的意識。性是每個人,生來就有的;情卻是後天的、污濁的。

按照莊子的説法,除了那一點先天智慧之外,我們的知識學問,我們的人情冷暖,喜怒哀樂,愛恨情仇,全都是污染而已。後天的情越是充沛,先天的智慧削弱得越是厲害。因此莊子説的情,並非僅僅是所謂的感情,更是包括了後天的人為觀念。

莊子認為,人一生下來,就知道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人的先天智慧,是非常了不起的,只不過很多人的智慧,都被後天的污濁所矇蔽了。而人生存在這個世界上,不是哪個人賞飯吃,而是老天爺賞飯吃;因此,完全沒必要對誰畢恭屈膝,認為我缺了誰不行。換句話説,人應當有一種獨立自主的意識,這樣才能逍遙自在。而世間複雜的人際關係,令人無所適從,渾渾噩噩;令人智慧蒙塵,獨立不再。因此這種人際關係也是污濁的一部分。

莊子繼續説:

吾所謂無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我所謂的無情,是説人不應當隨便用“好”或者“惡”的標準去判斷一件事,也就是不要用後天的標準去隨意判斷。後天標準,是人類社會長期運轉形成的,真的是正確的嗎?佛家説人類都處在“顛倒夢想”之中,他們經常把好的看錯壞的,美的看作醜的,因此人類社會的好惡標準,並不準確,不足以做評判。

莊子警告,如果用人類社會的好惡標準隨意判斷,就會“內傷其身”,對內傷害了自己,對外也將傷害別人。

莊子在此提出一個建議,就是“常因自然而不益生”。老子説“道法自然”,道,本來就是這樣子。這裏的“因自然”也是類似的意思。“不益生”,就是不給自己的人生“添磚加瓦”。比如一個字,古人稱文字非常厲害,是天地至理的精華;傳説文字誕生那天,鬼神咆哮,天翻地覆,電閃雷鳴。為什麼?因為泄露天機了。比如一個字,天生如此;你非要這裏再加一點,那裏在加一橫,這就叫做多此一舉。

多一點動作,未必是好的。很多體育運動,都強調把動作精簡精簡再精簡。只有精簡到不能精簡,才是最終的完美動作,才更合於最初的“道”。化繁為簡更好,是天道自然;化簡為繁是人道,是人類多餘的、自以為是的小把戲。

如果做到了“言人之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那就是佛家所説,對待萬事萬物“沒有分別心”,一切不增不減、不垢不淨,都保持自然本性。

惠子和莊子的辯論,每一場都是流傳千古的經典,都藴藏着人生的大秘密;常讀一讀南華真人的妙筆,既能領略古人的智慧,離初始的“道”更近一點,也能照見自己人生的得失,讓自己人生路走得瀟灑如意;拋卻塵世的浮華,迴歸遠古的簡樸。如能得三味,無疑再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