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90後”扶貧幹部跨越千里當上“掛麪書記”

由 度方針 發佈於 綜合

  新華社蘭州7月24日電(記者宋瑞、慄雅婷)在與天津相隔1700公里的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沙灣鎮大寨村掛麪廠生產車間內,雪白的麪糰經過多道工序變成根根“銀絲”,似簾幕一般掛在轉軸上。

  在另一邊新建的包裝車間裏,新購置的掛麪包裝機剛剛投入生產,自動為新生產的掛麪穿上漂亮的“外衣”。

  宕昌縣是天津大學對口支援的國家級貧困縣。2018年7月,天津大學“90後”青年教師冮皓被派駐到大寨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兩年來,冮皓精心策劃“金點子”,採取“真行動”,探索“新路子”,在大寨村奏響了脱貧攻堅的“青春之歌”。

  入鄉隨俗 麪條裏找商機

  初到大寨村,簡單歸置好行李後,冮皓便匆匆拿起本子和筆,走進了農户家中。

  從剛開始聽不太懂鄉音,到熟稔地坐在小板凳上與村民嘮家常,這位“90後”的“異鄉書記”迅速和村民們打成一片。“要想老百姓信得過,就得把水泥地來坐,吃得下土面,喝得下井水,還要和他們的小孩交朋友。”冮皓説。

  經過一個多月的走訪摸排,冮皓髮現,“大寨村山多地少,人均只有2分耕地,光靠種地養活不了一家人。因此,村裏青壯年勞動力大多外出務工,留下的都是婦女、老人和兒童。”冮皓説,不僅如此,村裏沒有規模化生產的特色農產品,再加上物流不發達,產業發展不起來。

  面對這種情況,冮皓很發愁。他坦言,“我剛來頭兩個月,扶貧工作壓力大,再加上飲食不習慣,體重一下子掉了20多斤。”

  在宕昌縣,家家户户幾乎一天三頓都吃麪,臊子面、炸醬麪、酸菜面……習慣吃米飯的冮皓也入鄉隨俗吃起了麪條。看着碗裏的掛麪,他靈機一動,“當地人這麼愛吃麪,辦個掛麪廠行不行?”

  實踐方能出真知,冮皓開始走訪調研。“村裏人口多的家庭一天得吃四五斤面,一些大型工程隊對掛麪的需求量更大,而宕昌縣沒有成熟的大型掛麪廠,掛麪有很大的市場潛力。”冮皓説,產品能實現自產自銷,村裏勞動力簡單培訓就能上手,產業才能留得住。

  實幹創業 “造血式扶貧”惠百姓

  “不能我們一走,村子就返貧。”為了徹底“拔窮根”,冮皓在周邊20多個村遊説青年人返鄉,通過掛麪廠培養致富帶頭人,最終找到了曾在西安等大城市打拼過的年輕人何喜文。

  “冮書記問我想不想回家發展,我的第一反應是‘回家之後能幹啥’。我倆聊了一下午,從他的話裏,我感受到國家對扶貧事業的重視,最終被他説服了。”回鄉後,何喜文被任命為掛麪廠廠長,帶領同村村民一同探索“致富路”。

  學習掛麪生產技術、購買小型掛麪機、張貼海報宣傳、“階梯式結賬”……試運行半年的掛麪廠逐漸步入正軌,新鮮的掛麪迅速搶佔市場。

  乘勝追擊。2019年10月,冮皓正式向天津大學申請了30萬元扶貧資金,採購了一套新設備,擴大生產規模。在天津大學的支持下,一個生產掛麪的扶貧車間在大寨村落地。

  冮皓説,自3月16日復工復產以來,掛麪廠日產量最高可達5000斤。截至6月底,掛麪廠共生產掛麪14.3萬斤,銷售額達36萬元,直接和間接帶動了86户、349人脱貧致富。

  而冮皓卻不滿足於此。“目前我們頭天生產出掛麪,隔天要停機進行手工包裝,運行一天停一天,產能造成不小的浪費。引進包裝機後,我們的生產能力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冮皓説。

  “好馬配好鞍”,除了提升生產力,冮皓還請專業團隊設計了掛麪包裝,一方面利用多種渠道進行線下銷售,另一方面在多個電商平台進行“雲銷售”。

  如今,掛麪廠與當地375家商家進行合作,覆蓋隴南市的9個縣區。天津大學針對宕昌農產品專門設立線上、線下扶貧超市,大學師生髮起“直播帶貨”,幫助宕昌縣的百餘種產品拓展銷售渠道。

  “兜兜鼓了” 特色扶貧多點開花

  “分紅了!”5月21日,大寨村黨羣服務中心裏一片歡樂。全村86户建檔立卡貧困户獲得當地合作社入股分紅的資金近14萬元。

  村民申柒鳳家裏五口人,上有老下有小,前幾年丈夫因意外事故失去了勞動能力,兩個娃娃還在上學,家中全靠她一人支撐。此時,她一遍遍端詳着分紅牌上的數字,話語間難掩激動和喜悦:“今天拿到了2000元,日子過得越來越有盼頭。”

  在掛麪廠上班的大寨村村民許田田説:“冮書記他們給村裏辦廠子,讓我們不用出去就有活幹,還能拿分紅,兜兜都鼓起來了。天津大學還給我們全村每家每户安裝了太陽能庭院燈,晚上整個村都亮起來了,日子越過越亮堂。”

  扶貧工作不是單打獨鬥。冮皓説,天津大學先後派駐多名扶貧幹部對口支援宕昌縣,多措並舉對當地教育、醫療等領域進行全方位扶貧。

  “這幾年,宕昌縣有兩名學生考入了天津大學,去年大寨村還有一名學生考入清華大學。這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教育是阻斷貧窮代際傳遞最治本的良藥。”冮皓説。

  除此之外,“互聯網+醫療”、危房改造……一項項紮實的工作正在冮皓等駐村幹部的努力下穩步推進。

  “脱貧攻堅戰必定是一場載入史冊的‘戰鬥’,我有幸作為歷史的見證者和參與者,這是我一輩子都值得驕傲的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就是我們扶貧幹部最大的幸福。”冮皓説。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