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微博爆料,2020年6月16日下午2點左右,在江西(疑似南昌),一輛特斯拉Model 3在行駛過程中,突然自動提速到127km/h,無法控制車速,剎車失靈,車主一路避開車輛和行人,在無路可走處發生碰撞起火。現場照片顯示,該車前部受過嚴重撞擊但未着火,着火處從前擋風玻璃一直蔓延到車尾,從車底到車頂火光熊熊,火光之上濃煙滾滾。
根據當事網友描述:其父親當天駕駛一輛特斯拉Model3,在行駛狀態下,突然迅速加速以及剎車失靈,導致車輛一直前行至較荒涼處撞擊後才停下,並起火。同時,車輛在行駛途中還不停進行車輛和行人的避讓。除駕駛人外沒有其他人員受傷。駕駛人經歷車禍後已在醫院進行救治手術,並出具了病例説明,網友表示,已致電了特斯拉方面,但對方表示仍在向上級反映。
對此事件,有媒體採訪特斯拉,特斯拉官方回覆稱:“特斯拉已於第一時間處理此事,目前政府部門也已經介入調查。特斯拉的車類似操作都是有數據記錄的,根據特斯拉的車輛設計原理,剎車失靈車輛自己加速的可能性非常小。建議等政府部門根據車輛數據做出的結論,再下判斷。”
人命關天,剎車性能關係到司機和乘客的切身安全,也是車輛安全的關鍵指標。相信很多電動車主都關注這個案例以及背後的原因。
對此,電駒小編也採訪了幾位業內人士,看他們如何看待這個案例。
問題一,電動汽車行駛中會不會剎車失靈?
按照上述當事網友親屬的描述,這輛車是車輛加速、剎車失靈導致的碰撞起火。
那麼問題來了,行駛中的電動汽車會不會剎車失靈?
先來看看剎車系統的工作原理。燃油車的剎車系統包括剎車踏板、推杆、剎車總泵、真空助力泵、液壓管路、剎車卡鉗和碟片幾部分組成。踩下剎車踏板後,剎車推杆推動制動總泵,制動總泵將制動力通過液壓管路,分配給傳遞給剎車卡鉗。
電動汽車的剎車系統與燃油車基本一致,但是在上述基礎上,增加了動能回收器。
正常情況下,剎車系統是相對獨立的系統,優先級很高。踩下剎車踏板,就會產生制動力。即使在熄火狀態下,剎車系統也是工作的,只不過沒有助力。
什麼情況下會出現剎車失靈呢?
一位技術專家告訴電駒小編,在制動系統出現故障時,電動汽車可能會出現剎車異常,但發生率很低。
有一種情況需要注意:目前的電動汽車都是自動擋,啓動時需要踩下剎車踏板。如果能正常掛擋和起步行駛,説明在行駛之前,該車的剎車系統是沒有出現問題的。
還有一種情況是,車輛行駛之前,車輛的剎車油泵被打開了,剛開始行駛的時候,剎車還是可以正常工作的,但是踩了幾腳剎車以後,油漏完了,剎車系統就失效了。
回到上述案例中,這輛事故特斯拉是不是發生了剎車失靈,還不確定。
如果是,那有可能是在行駛狀態中,剎車系統出現了故障。
問題二、自動駕駛中的電動汽車會剎車失靈嗎?
上述案例當事網友的親屬描述,車輛突然自動提速到127km/h,剎車失靈。
這個狀況是否屬實,目前還需要官方鑑定。但此處引出來一個問題:自動輔助駕駛中(AP打開狀態),會不會出現剎車失靈或突然加速?
目前,包括特斯拉在內的電動汽車,其自動輔助駕駛的邏輯是:踩下剎車踏板,自動輔助駕駛就立即退出,車輛交給駕駛員接管。
有一種極端情況:在行駛中,剎車系統出現故障,踩下剎車踏板後,無法給AP自動輔助駕駛系統提供信號,導致自動駕駛沒有退出,依然按照之前設定的巡航速度行駛,進而加速。
但這個案例是不是這種極端情況,還需要官方調查結果。
另有網友評論稱,這起事故可能是“行駛過程中推送了系統升級”。
但是,剎車在系統設定中是最高級的,作為汽車中安全級別最高(ASIL D)的機械設備,它要求的是駕駛者對其最終的觸發有着絕對的主導權,為此它的主體結構始終保留了最純粹的機械連接,電子系統僅僅提供助力而已。因此即便是特斯拉行駛過程中推送了系統升級,應該也不會影響其剎車。
結語
目前,對於該起案例,是不是剎車失靈和自動提速,還沒有定論。但碰撞起火卻是事實。即使沒有出現剎車失靈,這個碰撞起火的損失也是慘重的。值得每位車主警惕。
車輛越來越智能,讓生活越來越舒適,但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剎車失靈、撞擊起火、人員受傷,沒有任何人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等待有關部門和特斯拉的檢測吧。
自2014年開始,特斯拉便已有了剎車失靈的消息傳出,當時,特斯拉的回覆是操作不當。
這些年,相比剎車失靈,特斯拉更多負面新聞是碰撞起火以及自動駕駛事故。
例如,前段時間,一輛特斯拉Model 3打開AP行駛在高速路上,直接撞上了前方翻倒的白色貨車。
2016年1月,國內特斯拉車主駕駛Model S於京港澳高速邯鄲段,開啓自動駕駛狀態下行駛時,與前方道路清掃車發生追尾事故並當場身亡。
打開百度搜索,可以發現特斯拉多起自動駕駛事故。
特斯拉起火案例也時有發生。有統計顯示,全球公開報道的特斯拉重大事故共25起,8人死亡,其中12起起火。
因此,儘管是不是剎車失靈,有待官方調查結果。但是,每個特斯拉車主乃至電動車主,對碰撞起火和自動駕駛故障引發的事故,還是要提高警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