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有名的南街村是中國十大名村之一,也是新時代集體經濟的代名詞,南街村的發展受到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中國十大名村是指在2005年第五屆全國“村長”論壇上,出評的中國十大名村。當時評選的“中國十大名村”分別是,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山西省昔陽縣大寨村、河南省臨潁縣南街村、北京市房山區韓村河村、上海市閔行區七寶鎮九星村、浙江省東陽市花園村、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湖坊鎮進順村、浙江省奉化市滕頭村、雲南省昆明市福保村。
1、一直堅持走集體經濟道路、以紅色文化著稱
搜索南街村,最近的新聞是這樣描述的:6月16日,漯河市南街村又傳喜訊,南街村調味品公司、鮮拌麪廠、方便麪廠、啤酒公司榮獲漯河市文明辦、漯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共同評選的“文明誠信企業”稱號。南街村四家單位之所以能獲得“文明誠信企業”,是長期堅持南街村黨委書記王宏斌提出的“做好人、做好事、做好產品”的結果,是長期堅持誠信為主、質量第一、優質服務的結果。
6月15日,河南省臨潁縣南街村集團食品飲料公司班子成員和公司的志願者,在經理王飛的帶領下一行10人,帶着麪粉,大米,食用油,粉條,冬瓜等價值800多元的生活物資及王飛經理個人捐的200元,來到位於臨潁縣潁松路西段的愛心粥屋,開展“送温暖、獻愛心”活動,送去了南街人的關心和祝福。實際上,這也是南街村人的一貫做法,體現了南街村人平凡之中的責任感。
這是一個讓人歎為觀止的村莊,它的獨特性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它以堅定的自信心走着屬於自己的發展之路,它是中國農村發展中的一朵奇葩。它就是一直堅持走集體經濟道路、以紅色文化著稱的南街村。南街村是歷史上有名的“難街村”。1978年以前,南街村人均年收入70多元,每年每人分到的小麥也大都在150斤左右,遇上天災人禍,很多人是賣了小麥換紅薯幹、雜糧吃,温飽問題解決不了,70%以上的農户住的是破草房,30多歲找不到老婆的有的是。
據村裏的官網介紹,南街村隸屬河南漯河市臨潁縣城關鎮,緊靠107國道,西臨京廣鐵路和京廣高鐵,東臨京港澳高速公路。全村有3700多口人,500畝耕地,總面積1.78平方公里。改革開放以來,南街村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大力發展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道路,實現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飛速發展。
1984年,南街村在支部書記王宏斌的領導下,選擇了重走集體化經濟的道路,通過回收耕地開設村辦企業,1989年當地集體經濟產值達到了2100萬元,從1991年便成為了河南省第一個“億元村”。
南街村經濟建設上圍繞農業辦工業,圍繞龍頭企業上配套項目,大搞糧食深加工,深化農業產業化,壯大了集體經濟,建立了國家大型一檔企業——河南省南街村有限公司,擁有員工7000人,建有方便麪廠、麪粉廠、調味品公司、食品飲料公司、啤酒廠、麥恩公司、濕麪廠、膠印公司、彩印公司、工藝品公司、旅遊公司、製藥廠等26家企業,在湖北、安徽、陝西、河北等地建有方便麪和調味品分廠,年產值突破20億元。
2、南街村實行 “工資 供給”的分配製度
在這個面積1.78平方公里,用城牆將自己“與世隔絕”,時至今日依然堅持着集體主義經濟的村莊裏,村民享有包括住房、食品、醫療、教育在內的14項福利,統一配置花銷,一切由集體“買單”。隨着經濟實力的增強,南街村實行 “工資 供給”的分配製度,村民免費享受水、電、氣、麪粉、節假日食品、福利卡消費、住房、上學、醫療等多項福利待遇,經濟上沒有負擔,生活上沒有後顧之憂,全體村民居住在幾十棟配備齊全的花園式的現代化公寓裏,人人安居樂業、家家生活幸福。
南街村街道寬闊平坦,道旁綠樹成蔭,路燈綵燈交相輝映,廠房住宅鱗次櫛比。成立了藝術團、軍樂隊、盤鼓隊、門球隊、腰鼓隊、秧歌隊、女子健身舞蹈隊、戲迷協會,建起了娛樂活動中心、太極拳館、文化園、圖書館、檔案館、衞生院、康壽樂園等。同時,大辦教育事業,投巨資建起了現代化高標準的幼兒園、中小學和高中,還辦起了報社、廣播站、電視台和網站。
南街村先後獲得“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模範村民委員會”、“全國文明村”、“中國十大名村”、“中國幸福村”、“中國十佳小康村”、“中國第一雷鋒村”、“國家級生態村”、“全國優秀鄉鎮企業”等光榮稱號。南街村系國家4A級景區和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每年接待遊客50多萬人次。
南街村是一個在村黨委堅強領導下,走集體共同富裕道路的村莊,生產資料全部公有,生活資料部分私有,屬公有制集體經濟。分配製度採取“工資 供給”的分配方式。隨着集體經濟的不斷髮展壯大,南街村的分配方式逐步由原來的工資制演繹成一種新型的分配方式——工資制加供給制。 南街村民目前的分配比例,工資部分佔30%,供給部分佔70%,以後工資的成分會越來越小,供給的成分會越來越大,供給的檔次會越來越高,最終讓每個南街人富得個人沒有一分錢存款。
從1993年起,南街村開始建設高標準的住宅樓,大套三室一廳,92平方米;小套二室一廳,74 平方米。村裏統一配備了冬暖夏涼的中央空調、彩色電視機和高檔傢俱;卧室裏席夢思牀、高低櫃、牀頭櫃款式新穎,一應俱全;液化氣灶、抽油 煙機等都是統一配置。衞生間設施齊全,一天24小時熱水不斷,村民們洗澡十分方便。一 套住室耗資近8萬元人民幣。
3、核心人物王宏斌:“二百五”精神大發揚
南街村的發展,離不開一個核心人物王宏斌。“二百五”一詞,是對那些傻里傻氣、愣頭愣腦的人的含有貶義的“戲稱”,是中原地區的方言。南街村黨委書記王宏斌對“二百五”卻另有認識。由於種種原因,王宏斌只上完小學就輟學了,下學後,最初在家幹些雜活,後來在隊裏幹活。他小小年紀就給隊裏看莊稼、割草、拾糞、喂牲口,樣樣還都幹得認認真真。鄉親們看出這後生有出息,就把生產隊的敲鐘錘交給了他。這年他還不足十七歲,稚嫩的肩膀就擔起了二百多口人的衣食重擔。他虛心好學,又年輕好勝,不幾年時間,就把隊裏的生產搞得紅紅火火,贏得了支部的信任、羣眾的擁戴。
鄉親們需要他這樣的“二百五”,南街發展需要這樣的“二百五”。就是這個“二百五”,帶領南街人一步步地向前走,結果走出了一條共同富裕之路。“二百五”一詞在南街已經成了褒義詞,它代表着實幹精神、不怕吃苦的精神、追求崇高理想的奉獻精神。
南街村富裕了,富得讓人羨慕。可王宏斌以及手下的一班子人卻沒有富起來。按説操這份心的人,每月工資拿上千二八百也是理所當然的,羣眾誰也不會反對。但在核定工資時,他提議班子成員都拿250元,以這250元工資時時提醒大家,做“二百五”人,發揚“二百五”精神,拿出“二百五”幹勁,做“二百五”傻事。一直到村年產值已達八億元的現在,班子成員仍然只領250元工資。250元錢,以日益增長的消費水平而論似乎低了點,但誰也沒有怨言,因為“二百五”符合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南街村黨委書記王宏斌當選為黨的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大代表,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國優秀鄉鎮企業家”、“中國功勳村官”。
南街人正在努力點燃人們心中的那盍燈,照亮前行的道路。在南街,遵循社會公道,講究無私奉獻已成為良好風尚。所以,南街村的男女老少都能人人平等,和睦相處。南街這塊1.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處呈現着政通人和、村泰民安、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新氣象。南街人將繼續拼搏,勇於探索,帶着歡聲笑語,早日進入南街人的理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