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時間 2017年9月16日吳亦凡、周冬雨亮相2018春夏倫敦時裝週明星觀秀。吳亦凡身着定製版的條紋風衣完美演繹英倫風。
吳亦凡的逆天顏值加上週冬雨的俏皮可愛被網友強組CP,並且合影也展現出了最萌身高差。
不過畫風一轉,周冬雨的腿呢?周冬雨看到這張會不會發瘋,難怪網友評論:看到這拍照技術,看完之後對自己的渣技術增加了幾分自信!這鏡頭是懟到臉上拍的嗎?
吳亦凡身高187,可以算是比較高的男生了,不過攝影師這視角!難道攝影師身高3米?
英倫風拍成了牧場風了吧!本來嘻哈炫酷的小啾啾菠蘿頭真麼看都像一個大寫的“逗號”。攝影師這技術可以申請專利了。
最後來一張帥圖給大家壓壓驚。
【編者按】
今年的NBA全明星賽週末又多了幾分中國味道。
2月10日,NBA官方宣佈:來自中國的演員吳亦凡和蔣勁夫將出戰全明星週末名人賽,他們的隊友是小牛老闆馬克·庫班、以及前NBA球員拜倫·戴維斯等人。
拋開贊助商、人氣等因素,這兩個90後大男孩和很多男生一樣,少年時酷愛籃球,在很多綜藝節目中我們也都可以看到關於他倆打球的畫面。
那麼,吳亦凡和蔣勁夫的籃球水平究竟如何呢?他們倆究竟誰更強呢?
我們先看吳亦凡的籃球起步生涯:
身高:187cm
位置:後衞
偶像:科比
吳亦凡曾在接受騰訊採訪中説:“小時候剛接觸籃球是在11-12歲時,當時胖胖的,打籃球為了運動減肥。”
沒錯,12歲的吳亦凡身高是178cm,這身高已經是比不少同齡人要高了。
吳亦凡説,每天至少6個小時,除了上課睡覺其餘時間就是打籃球,沒日沒夜的打,很長一段時間都知道温哥華每天凌晨四點鐘的樣子。
在15歲時,吳亦凡回到廣州七中讀初三,成了是廣州七中校隊的隊長。
暑假他報了一個訓練營,是專業體校,專門為職業隊儲備人才的,他當時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個職業籃球運動員。
那年11月份,吳亦凡所在的廣州七中參加了少年NBA中國初中籃球聯賽,並且獲得了華南地區冠軍。他説那算的上是籃球生涯中最光榮的時刻。
據校友在《魯豫有約》中描述,吳亦凡打球很猛,每次上籃熱身都要拍籃板。還有同校的人説吳亦凡是七中史上最厲害的後衞。
下面來看看蔣勁夫的少年時代:
身高:1米82
位置:後衞
偶像:詹姆斯
蔣勁夫高中是體育生,打籃球也練田徑,還玩過跑酷。田徑練的是短跑,速度大概是11秒4左右,屬於國家二級運動員。
原本是蔣勁夫希望靠體育成績考上大學,但高三那年受了挺嚴重的傷,無奈只能放棄體育這條路。
網上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段子:在雅禮中學讀高中時,蔣勁夫曾有過一段青澀愛情,他透露當時與女孩相處一直都是發短信,連手都沒牽過。最後兩人無疾而終的原因竟然是:“每天要和兄弟們打球。”
有一次蔣勁夫在節目中被問到如果重返17歲,他就是想對自己説不要當演員,去好好打籃球吧,去NBA去CBA打球,反正就是要去打球。
而作為一個資深的詹姆斯球迷,他的球風和詹姆斯也是非常相似。
蔣勁夫曾在2011年寫過一條微博:到房間做仰卧起坐,沒勁的時候、快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就看看牆上的詹姆斯,他堅毅的眼神和強壯的身軀激勵着我。白白的天花板上是我小時候留下的手掌印、籃球污漬。
實戰能力:吳亦凡PK蔣勁夫
18歲去韓國後,吳亦凡開始減重,也無法長時間打球,也沒有系統的訓練。以往在球場靠身體吃飯,因為瘦身導致對抗變弱了,從巔峯期直接到了“野球場中上的水平”。
我們來通過一些GIF,能不能看到他一些巔峯期的影子。
這個五打一,打我巴特爾的急停跳投。投籃比李晨好看。
彈速,他是一個面框攻擊愛好者,突破後打鐵了,但是他的彈速很快,能及時完成補籃。
突破重心低,加上這身高,同位置的人真的挺難防的。
韓國的綜藝節目中,稱他是偶像界的籃球超人。
而且在比賽中,對方教練指定的戰術就是要讓吳亦凡拿不到球。
運球,實際上他是左手運球,右手投籃。但他左右手都能運,這個肯定是後天練的,只是左手多一些,這樣突破時協調性更好。
轉身,應該是他的殺招之一,快而且有體重時能依靠着體重碾壓進去。
在相對放鬆的環境下轉身的後仰投籃,有點美如畫的感覺;左右手也是能夠靈活的切換,畢竟是練過的。
現如今吳亦凡的籃球水平,野球場不太好説,水平高低參差不齊,縮小範圍的話,在娛樂圈,絕對是可以算的上不錯的了。
對於蔣勁夫,他勁爆的身體素質是場上表現的保障。
蔣勁夫所在的球隊叫綠藤籃球隊,隊長是知名製片人李宜荀。經常會參加草根聯賽CBL的比賽。
關於蔣勁夫打籃球的素材網上有很多,各種秀扣籃、秀彈跳的視頻。在一般的野球場,當一個人的身材足夠強壯時,哪怕技術上有一些短板,你也拿他沒辦法。
蔣勁夫抓筐。
蔣勁夫在日落東單扣籃。
再來説説蔣勁夫實戰中的打法。
下面幾張圖都是從後場拿球或搶斷完成一條龍的反擊,這加速和爆發力,叫一聲“橫店迷你詹姆斯”他應該會答應吧?
蔣勁夫有多喜歡籃球,就有多喜歡“拉桿和摺疊”。
在真人秀《報告教練》中他和陳道明比投籃,三分線內五個點,陳道明25秒完成,蔣勁夫第一個點在底角就跳投就投了四次。
蔣勁夫的翻身跳投。
蔣勁夫的籃球水平,在國內演藝圈來説,可以説是非常好的。如果非要對比一下的話,可以算是“(準)普通的CUBA學校校隊水準”吧。
(本文資料來源:OnFire籃球APP,授權澎湃新聞使用)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18145810856”:人若有志,萬事可為。
網友“storychan”:加拿大炮王在凌晨4點的温哥華雙手持球破緊逼我等凡人當然望塵莫及,但蔣勁夫的身體素質可不是隨便可以噴。
網友“問”:都是垃圾
網友“劉大大”:娛樂圈笑隊
網友“問”:都是垃圾
(1970-01-01)
2015年12月28日,上海,吳亦凡亮相電影《老炮兒》主創見面會。澎湃新聞記者 高徵 圖
第一次採訪吳亦凡,他剛剛回國,帶着新人的禮貌和拘謹。第二次採訪吳亦凡,正值他參演的電影《老炮兒》上映,他脱胎換骨,像一柄即將出鞘的劍,掩蓋不住耀眼的鋒芒。
機場VIP休息室裏,吳亦凡貢獻了兩次特殊的表演。先用左手握住右手,從頭到腳機械性地抽搐了一番,然後暫停,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做了個鬼臉:“我演的是帕金森病人。”緊接着,他化身成為戴着兩根大金鍊,前呼後擁去餐館的黑社會老大,伸手猛捶茶几:“怎麼還不上菜!”
《老炮兒》一眾主創。澎湃新聞記者 高徵 圖
第一次見吳亦凡,周星馳曾懷疑,這個看上去斯文乖巧的男孩會有偶像包袱嗎?吳亦凡用上述兩段表演,證明自己“豁得出去”,接着,他得到了周星馳新片《美人魚》的客串機會。
工作人員提着一袋肯德基進門,吳亦凡幾乎是咆哮着一躍而起:“肯德基!太合我胃口了!”眼看眾人進餐,自己卻還要採訪,只能狠狠嚥了一口唾沫:“哎,太誘人了……”
“你不需要控制身材嗎?”記者問。“我最近有在健身,體重倒沒有刻意控制,她們總説,你是一個偶像啊,要控制啊……”吳亦凡盯着炸雞,緊緊揪住自己的前襟,“我只能説盡量,儘量吧……但是,人都得吃東西,更何況我是個吃貨,你不讓我吃,我多不開心啊……”
2015年2月,處女作電影《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來滬宣傳,吳亦凡穿着一件看上去大了半碼的外套,梳着一絲不苟的齊劉海,影片裏,他飾演一位帥氣多金的大提琴手。那時,記者們對他的認知,大多止於“小鮮肉”,提問基本圍繞:“你這麼帥,最大的煩惱是什麼?”
2015年12月,結束了電影《老炮兒》全國巡迴見面會上海站的4場路演,吳亦凡幾近素顏,隨手脱掉禮帽、緊身夾克和切爾西靴,在黑色T恤外披了一件運動品牌羽絨服,半蹬着的球鞋鞋帶散開了,他不以為意。隨意坐在沙發扶手上,向後一仰,像只悠然自得的樹袋熊。
《老炮兒》劇照
眼睛、鼻子、嘴巴都還是他,卻因為由內而外的一股自信,產生了改頭換面的錯覺。
“《老炮兒》上映後,越來越多人叫我‘小飛’,我老高興了!因為他們開始並不僅僅喜歡我這個人,而是我的角色了!”吳亦凡用了一種哥們兒之間推心置腹的語氣,按捺不住亢奮。
“距離上次見面這麼久,我都老了。”吳亦凡半真半假地感慨。其實,10個月不算久,只是時間走得很快,而他比時間走得更快——2015年,他拍了7部電影,去了時裝週,做了音樂製作人,最近一則爆炸消息是即將出演國際著名導演呂克·貝松的新電影《星際特工》。
《老炮兒》是吳亦凡正式與觀眾見面的第二部電影,他飾演一位表面上叛逆不羈,但心中有江湖的年輕人小飛,有《小李飛刀》裏阿飛的影子。管虎眼裏的吳亦凡也是如此,雖然在媽媽面前孝順乖巧,骨子裏卻藏着桀驁的一面:“你若只把他當個偶像,那真是一種浪費。”
管虎曾問《老炮兒》的另一主演李易峯:“你們南方男孩兒是不是特沒血性啊?”同樣的問題,記者再問吳亦凡,成功地把他“點燃”了:“那我可不同意,我特別有血性,我打球的時候,要是對方球打得特別髒,那我得跟他急。”差點忘了這個廣州出生,十歲去加拿大,十五歲回國獲得少年NBA華南賽區第一名的男孩,曾經的夢想是職業籃球運動員。
誤打誤撞進入演藝圈,此刻卻擁有着同齡演員中最“奢侈”的資源:回國一年半,吳亦凡獲得了和徐靜蕾、管虎、馮小剛、周星馳、徐克、呂克·貝松等導演合作的機會。偶像型藝人向創作型藝人過渡,改變不可避免——《老炮兒》裏的髒話、抽煙只是開始,出演徐克導演、周星馳監製的《西遊伏妖篇》,他剃了光頭,為角色增重,在電影裏衣衫襤褸,“被打得飛來飛去”。
他的個性,還表現在獨特的時尚觀,例如巴黎時裝週的卷劉海造型,戴着紫色長假髮出現在機場;喜歡黑人嘻哈文化;出了一首集齊網絡用語的《Bad Girl》和顛覆形象版MV……他説,“潮流是在別人認可你之前認可你自己”,他還説,“我在拿自己做實驗。”
吳亦凡非常清楚,這些不走尋常路的“怪”為他帶來的圍觀與指點,也必定會傷害一部分追隨他過去偶像面貌的粉絲。他的選擇是“不妥協,絕對不妥協”,做自己內心覺得對的事情:“我一直有個想法,就是希望嘗試不一樣的東西,我從來不覺得我要出人頭地,但最起碼要做一個有個性的,我自己看着自己都佩服的一個人。”
“我這個人就是軸,如果我不喜歡,我就是不做,你給我再多的錢,我也不想做。曾經有很多次這樣的情況,我全都拒絕了,連我媽都説,你不要這麼直接。”吳亦凡習慣性地用掌心撫過頭頂薄薄一層淡青色發茬,笑了,“但是,這就是最真實的我,我相信很多人喜歡我是因為我身上有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我堅持自己的個性,這是他們喜歡我的一部分。”
“人生軌跡剛好阻止我變壞”
1990年出生的吳亦凡,説自己充分理解小飛那層表面的“壞”:“他的叛逆是家庭環境造成的,他是一個湖南人,跟着家裏去了北京,很有錢,但是很缺少關愛,然後又很嚮往江湖,他還能幹嘛呀,就是玩車,找女人,叫了一幫兄弟,搞了一個所謂的‘江湖’。”
“我和小飛不一樣。”吳亦凡聳聳肩,“我讀中學的時候,最多也就是逃逃課,離家出走幾小時又默默回來了。我沒有小飛那麼叛逆,因為,我家裏沒他那麼有錢。”
温哥華的午夜,很多年輕人駕駛着改裝車在山區披星戴月地追逐,其中不乏華人面孔。“坦白講,如果我有一輛好車,我真的有可能成為其中一員,可是我沒有,我的人生軌跡剛好把我限制住了。我也有漂移夢,但是我的車不行,我的車一漂,軲轆就要飛了。”吳亦凡説。
吳亦凡為了小飛的造型,貢獻了自己的服裝和配飾,很多人覺得,早年有出國經歷,衣着時尚的他長了一張“富二代”的臉,聽完這個論斷,吳亦凡像聽了一個笑話:“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我小時候的夢想就是擁有一輛自己的座駕,但是一直跟我媽用一台車,現在也沒機會了。國外買車不貴,但是家庭條件並不允許,我們的生活有時會是比較艱難的狀態。”
“你相信嗎?十八歲之前,我曬得很黑,比現在重二十斤,背一個球袋挎着籃球,一身運動衣,牛仔褲都沒有,只穿短褲,直到十八歲才開始稍微關注好看的衣服。”吳亦凡指着自己的肩説,那裏過去全是“腱子肉”,看記者不相信,他不樂意了:“真的,騙你是小狗。”
10歲去温哥華求學,對於一個不算外向的孩子來説意味着什麼?
“學會忍耐,直面孤獨。”
“最開始我寄宿在媽媽朋友家,特別孤單,每天晚上想媽媽,都會哭。阿姨的兒子比我大將近8歲,已經在温哥華生活了很多年,英文好,朋友多,我感覺自己就是一個異類。”後來,吳亦凡跟媽媽一起住,媽媽經常因為工作原因回國,碰到非假期時,十三四歲的吳亦凡必須一個人住。走之前,媽媽給他準備一個月的口糧,他自己烤牛排,“做熟了就行,有時候不太行也就這麼吃了”。
輾轉的經歷讓吳亦凡學會“不給別人添麻煩”,十六歲生日一過,他考了駕照,“那時候我上學離家遠,媽媽老送我,我心疼她,就跟她説,你別送我了,我以後自己開車。”
“這些經歷你若不提,我都快忘了。”吳亦凡笑了笑,記憶裏更多是愉快的經歷,比如中學時必須完成規定打工時數,也是為了賺一筆零花錢,可以買零食、去奶茶店喝一杯bubble tea,或者獨自開車出門,吳亦凡在KTV打過工,在餐廳洗過盤子,也在餐廳當過服務員。“我端盤子那叫一個穩,只有一次,我在KTV打工,進來一個美女,我們舉着托盤站成一隊,要特別有禮貌地説歡迎光臨,我頭一抬,啪嘰,杯子掉地上摔碎了。”
吳亦凡年紀小,主意大,會給自己立“規矩”。很多十五六歲的留學生放了暑假,爸媽一回國,就開始往KTV或酒吧裏醉生夢死,吳亦凡冷眼旁觀,看得清楚:“我來得比較早,知道那些意味着什麼,我心裏面比較懂,也比較有數。很多東西你瞭解就好,沒有必要一定去感受。我知道這個理,但是不會去做,這是我的規矩。”
“華人圈有錢的人特別多,非常容易迷失,真的奉勸家長如果想讓小朋友在國外深造,最好15歲之前送出國,當一個孩子稍微擁有了成熟的價值觀,進入叛逆的年紀,他會覺得不融入,會只跟華人玩在一起,很難真正像父母所希望的那樣學有所成。”吳亦凡坦言,“回想起來,真該感謝籃球把我的百分之八十的精力都佔了,我也沒有精力再去搞點什麼事兒。”
“她們喜歡的難道只是我這張臉嗎?”
“坦白説,當初去韓國真的只是為了生活,或者説生存。”吳亦凡會主動提起那段經歷,不免令人驚訝。
“外國人養孩子,基本都是放養,高中畢業後,你就出去吧,不管我們家多有錢也不給你一分錢,不得不説,我媽媽的教育學到了這些精華。”吳亦凡説,18歲那年,他常常被媽媽“唸叨”,“你看人家兒子多好啊……全都灌輸給我,導致我‘壓力山大’。我也會煩,‘你別説了’,但是我會記住,男孩在18歲應該要獨立。”
然後就是老套的陪朋友面試,自己卻入選的故事,韓國公司給出包吃包住的條件,想到可以緩解媽媽的經濟壓力,吳亦凡咬咬牙去了。韓國有一套完善的造星的體系,他是其中的一枚螺絲釘,從“養老城市”温哥華來到快節奏的首爾,第一次感受到社會競爭的殘酷與激烈。
2015年12月9日,北京,電影《美人魚》召開主題發佈會。吳亦凡在舞台上傻笑搞怪。 視覺中國 資料圖
“很多人破釜沉舟,我這輩子就要當明星,我不太一樣,我不是童星,過去對演藝行業的瞭解為零,除了偶爾跟朋友唱個KTV,我對跳舞一竅不通,演戲就更別提了。”最初的兩年,吳亦凡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幹嘛,只是機械地練習、唱歌、跳舞,“我反覆跟自己説,不管怎麼樣,我不能放棄,我的學業也沒了,我要是半途而廢回温哥華,是不是很丟人?”
“大概到了第二年左右,我開始有慾望想要上舞台,想要展現自己的東西給觀眾,慢慢了解演藝行業包括藝人們……那個時候,我慢慢意識到,我想當明星。”
2012年,22歲的吳亦凡作為EXO組合一員出道,出道第二年,組合正規一輯《XOXO》專輯銷量突破100萬張,並在2013年末橫掃各大頒獎典禮,一切順利到超乎想象。
吳亦凡並不迴避,曾經年輕的心也有一閃而過的“虛榮”:“當時什麼都不懂,就是想當偶像明星,就是想站在舞台上,有一堆粉絲喜歡,不是挺好的麼?但是,開心的狀態持續了大概一年左右,我又覺得不對了,生活太蒼白了。”
“感覺她們喜歡的就是‘吳亦凡,帥,帥,帥……’”吳亦凡重複了三遍,指腹下意識在空氣中輕敲,“當‘帥’變成了一個人唯一的標籤,就讓我覺得特別的苦惱,你明白嗎?”
記者跟訪了這位當紅小生一天,多少能夠明白被矚目的感覺,自從吳亦凡走出機場的那一刻起,粉絲們包下七輛車,每一輛塞滿十幾個人,形影不離地跟隨他的左右。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男粉絲,四場路演全部出現,在相似的時刻,撕心裂肺地呼喊他的名字。
“那個時候,我收到的粉絲來信,內容通常都是,吳亦凡,我支持你,我喜歡你,你真帥。我會困惑,她們喜歡的難道只是我這張臉嗎?”吳亦凡平靜地敍述,“當時的條件,不允許我做自己的音樂,只能通過説唱展現自己的嗓音;我也不擅長特別整齊劃一和高強度的舞蹈,我個子高,沒有別人伶俐,我更擅長那種比較黑人一點,嘻哈一點,街頭一點的舞蹈。”
“我必須要找到我自己的東西,最後,我決定從時尚入手,舞蹈我不能自己編,歌我不能自己挑、自己做、自己唱,但是,穿衣服我總可以自己穿吧?”吳亦凡開始專注“機場時尚”,在唯一可以向外界曝光同時不必以組合整齊劃一形象示人的地方,展示自己的穿着搭配。
就在專注了機場時尚快一年時,終於有一天,吳亦凡收到一封粉絲來信,那位粉絲寫道:“我特別喜歡你,是因為你的時尚。”
“終於不是説帥了。”吳亦凡露出一個釋然的笑容,“從那以後,覺得自己多了一層東西。”
“回國之後,我可以自己作詞作曲,可以演唱自己的作品,可以自己當製作人,慢慢向一個音樂人進步。同時,表演也是我入行後在某一個階段產生的興趣,慢慢開始摸索。我希望自己有更多標籤,音樂,電影,時尚,三個都不會放棄。這樣很難平衡,會很累,但是我覺得是值得的。我現在在打拼的年紀,再累都要堅持,這是我對喜歡我的人的保證。”
“回國一年半,毅然決然走過很多彎路”
“我這輩子從來沒想象過,自己有朝一日會剃成光頭。每天早上起來磨頭,拿着刮鬍刀,滋滋滋滋滋,內心是崩潰的。”然而,《西遊伏妖篇》劇組殺青那天,吳亦凡哭了。四個月的拍攝,習慣了天天見,突然所有一切都結束,他竟然會捨不得這顆像仙人球一樣刺手的光頭:“所以你看,本以為是個很難跨越的坎,現在竟然會懷念它,當初那點困難算什麼呢?”
導演徐克為《西遊伏妖篇》劇組搭建了許多實景。“我的天哪,太牛了,太美了!”吳亦凡想了半天,找了一個孩子氣的形容,“就是好看到,可以收門票讓人蔘觀的那種。”而説起《西遊伏妖篇》的監製周星馳,吳亦凡則變得像一個“迷影派”般虔誠:“廣州人都是看着星爺電影長大的。他的喜劇永遠透着一種悲,最好的喜劇是以悲劇為內核的,最好的喜劇演員也往往比較悲情,他的作品和許多誇張的鬧劇不一樣,永遠包含着一種有笑有淚的情懷。”
忽然壓低聲音,像在説悄悄話:“我告訴你,他特別喜歡我,他沒當面跟我講,是別人偷偷告訴我的,我特別特別開心。”吳亦凡的臉紅了,犀利的眉眼第一次露出害羞的神情。
吳亦凡和周星馳的合影。
面試《星際特工》的過程也很簡單:“我和呂克·貝松導演視頻,講英文,他們在那邊討論,我不太清楚具體內容,只知道導演對我是滿意的。”這個項目,吳亦凡曾和馮小剛、管虎聊,他們説,吳亦凡,你一定要去,趁着年輕,感受一下好萊塢的電影工業。
“機會來了就抓住,一定不能強求,不能為了出去演好萊塢電影去打醬油。”吳亦凡有自己的固執,“國內市場非常非常好,如果不是特別好的機會的話,坦白説,我不願意特別出去,但是我們遇到了很好的機會,能讓國外見到更多中國演員的面孔,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主持人何炅曾説,吳亦凡剛剛回國時有一次和他聊天,説自己在內地娛樂圈沒什麼朋友,很孤單。經過一年,2015年11月6日,吳亦凡的生日會現場,高曉松和王中磊為他站台,眾多明星送上祝福,他的新歌《Bad Girl》則被稱作“請動了半個娛樂圈免費宣傳”。
作為“名導收割機”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我不善於總結,我更喜歡談具體的事情。”吳亦凡想了很久,“就是像家人一樣相處吧,給每個人一份很大的尊重。”
有一個小小的細節,雖然吳亦凡在香港導演的劇組工作,但是他在片場幾乎不説粵語,因為要照顧每一個工作人員的感受。劇組每一個副導演、場記、師傅,吳亦凡都用一張笑臉迎來送往:“我一直相信,笑容能影響身邊的人,我反而收穫更大,這樣他們更願意當我的老師,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有比我強的地方。”
韓國歸來的吳亦凡,“去留”問題曾一度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但是,他的選擇是成立個人工作室做“吳老闆”:“我是一個比較有主見的人,不喜歡被束縛。坦白説,讓我去再簽在一個大公司下面,會有一些負擔,是,我當然知道大公司有一個大靠山,很多人幫你做事,自己不會這麼累,有一個很完善的團隊……但是我毅然決然走過很多彎路。”
“包括咱們遇到的時候(指上一次採訪),我還在走彎路,團隊的狀況一直不穩定。自己做一定會有這個過程,但是自己做,對我來説是最大的自主和自由。我能選擇做什麼,不做什麼,絕對不會因為什麼關係必須去拍哪個電影,我能夠做到對我的作品有最高的把控。我覺得我沒虧,我回國一年半了,我相信後期會慢慢步入正軌,會越來越好。”
《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上映後有人説吳亦凡的表演停留在MV水平,他不急於辯解:“坦白説,我特別能接受,因為我知道那是剛剛開始,那時真是什麼都不懂,現在一年了,人是會變的。”新歌《Bad Girl》的MV拍得不理想,他也認:“正常的一個MV拍攝時間和準備週期不應該這麼緊張,導演和道具等細節我也不能把控。但是,歌曲我是真正用心去做的。我會接受你的批評,爭取下次改善。2016年我會繼續出歌,一定保證質量。”
新專輯、個人時尚品牌都在2016年的大規劃裏,吳亦凡不肯妥協,堅持做自己:“每個人心裏面都有一把尺子,希望你成為他們喜歡的樣子。如果我為了這些要求委曲求全,第一,我會發現我在不停地迎合別人但喪失了自己。第二,我會累死,卻也無法滿足所有人的要求。”
路演結束,吳亦凡鞠躬送走兩位導演,坐回沙發,小聲咕噥了一句:“不想回北京。”問他為什麼,他笑:“如果今天住在上海,至少有一個完整的沒有工作的夜晚是屬於我的。”這個細節,捕捉到了高強度工作對於他的某種束縛。
“上海狗仔多嗎?”閒聊時,他問,“北京狗仔太多,我一直不太出門。”
“孤單啊,宅啊,所以養了一隻叫‘肉肉’的狗陪我。”吳亦凡自嘲,“《西遊伏妖篇》劇組我帶它去過一次,簡直了,都爭着來照顧它,它走的時候,所有人都問,什麼時候再來啊?都沒人理我了,典型的‘人不如狗’。”
吳亦凡會“技術宅”上身,專門上網查詢馴狗攻略。“馴狗的宗旨是要特別有耐心,特別有愛。”可惜,生日會時,他指東,肉肉偏向西,很拂人面子。“舞台經驗不足嘛,它很內斂,是一隻性格跟我很像的狗。睡覺姿勢也跟我一模一樣,‘啪’一倒就睡。”吳亦凡蜷起胳膊,模仿它的睡姿,然後忍不住炫耀:“你一定沒有想到我是這樣一款居家男人吧?”
為了這則報道,記者整整跟了吳亦凡一天,採訪轉戰影院台前台後、商務車內、機場VIP休息室。市區驅車去往機場的途中,兩個人就着手機燈光聊天,像是在做地下工作。
“真的羨慕你住在上海,忙完這段,我也想在上海住一段時間。”車上沒有一個工作人員接話,明顯沒有一個真當回事。宣傳總監説,吳亦凡忙到難以想象,平均每天睡眠時間只有五小時。離開上海,馬上還有跨年晚會、節目錄制、電影發佈會等等活動行程等待着他。
突然,窗外一陣騷動,女孩們看見昏暗中吳亦凡的剪影,一排排臉整齊地貼在玻璃上。
“多可憐啊,她們。”吳亦凡沉默,“咱們先暫停一會兒採訪,你讓我跟她們打個招呼。”説罷,吳亦凡掏出手機,滑開解鎖,向窗外輕輕地搖。女孩子們彷彿炸了鍋,紛紛舉起手機拍他,竭力尖叫。——人生的境遇,何等微妙,被命運選擇的人,想要扼住命運的咽喉,追求夢寐以求的自由,然而這種自由的代價,恰恰又是某種不自由。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Grow up”:從老吳12年出道到現在已經有五個年頭了!很慶幸自己當初一眼相中的是老吳,那時候通過音樂説唱國內宣傳綜藝瞭解老吳,關鍵還是那句“堅韌 淡定”實力圈粉!不得不説顏值是一方面,顏值越高責任越大嘛,品格是一方面,老吳的國內發展越來越好,從一開始的青澀出演到現在的實力演繹,嗯,對的,到現在也是有演技一説的演員吳了!五年時間,追隨你的步伐,是一枚理智粉,會關注時尚,關注電影,關注音樂,能看得出來,現在的老吳很享受這樣的生活!雖然很辛苦但幹勁十足!
網友“秇凡”:無論怎樣我都不怕,無論怎樣你都要繼續發光
網友“安靜”:喜歡有個性的你,喜歡孝順的你,加油
網友“5190806531”:很喜歡深度採訪
網友“lemon”:很喜歡澎湃的這次採訪 雖然標題讓他的黑快發瘋了23333
網友“黃怡”:我喜歡你是因為你在舞台上的感覺,我喜歡聽你唱歌,喜歡看你跳舞,喜歡你為了夢想這麼執着
網友“2063342603”:不可否認最初抓住我的是你的顏值(不過那麼多人我就一眼就飯上你),現在小鮮肉這麼多,而我已經飯了你四年,證明什麼?!證明你身上吸引我的並不僅僅只有顏值。你讓我更加堅定,愛你❤
網友“多出來的自由”:吳亦凡。作為你的路人粉和路人黑,其實黑你也是很希望你可以進步,因為你天生就像要發光一樣,可是現在雖然接到很多好的資源,我卻覺得你沒有發出你本應發出的光。歌曲,希望你2016年能夠拿出誠意滿滿的作品。加油
網友“5629350228”:耐心的看完不覺得愛你又多了一點喜歡不一樣的你每個你要好好照顧自己注意睡眠時間加油小爺!
網友“佲-牸”:都這麼説了,這個的粉還有意淫的空間?還供養得下去?
(1970-01-01)
吳亦凡在比賽中。視覺中國 圖
在互聯網+大行其道的時代,線上生態佈局和經營一度成為體育產業的主流模式。
不過,當網絡營銷風靡體育圈時,一批國內自帶IP的賽事卻“返璞歸真”,將戰場重新拉回線下。
上週末在上海東方體育中心舉行的超級企鵝籃球名人賽(下稱“企鵝名人賽”)就是一個值得推敲的案例。
當吳亦凡、王嘉爾、蔣勁夫和甦醒等一眾娛樂明星“混搭”上保羅·皮爾斯、雷·阿倫、郭艾倫和趙繼偉,場邊的觀眾席同樣出現了專業球迷加專業粉絲的“跨界組合”。
名人賽的概念其實在體育圈並不陌生,但如何讓名人賽不落入“純娛樂”的俗套,是一門不小的學問。
在愈發成熟的體育產業鏈中,當娛樂與競技同在,這種“體育搭台,娛樂唱戲”的賽事IP才會得到粉絲和球迷的共同埋單。
吳亦凡的粉絲們。東方IC 圖
粉絲應援會還是籃球賽?
其實,在第二屆企鵝名人賽開打之前,賽事運營及賽事中心總監時延奎就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不希望把這場賽事辦成一場秀。”
的確,相比於第一屆比賽,他們“砍掉”了一大部分現場明星演唱會的環節。
然而,當吳亦凡、王嘉爾、蔣勁夫、大鵬和甦醒這些娛樂明星站上球場時,粉絲們忘乎所以的尖叫聲一下就打破了體育競技的束縛,讓這場籃球比賽註定要承載濃重的娛樂成分。
蔣勁夫在比賽中。東方IC 圖
“去年做第一屆比賽的時候,我發現在場上的觀眾60%都是女性。”這項賽事的直播及節目部總監呂蒔通過第一屆比賽分析了賽事受眾人羣的特質,“我們都是做體育的人,沒有在職業生涯裏看到一個從頭看到尾都是女性用户居多的體育比賽。”
第二屆企鵝名人賽的現場,在能夠容納接近16000人的東方體育中心裏,湧入了12723名觀眾,其中目測有接近70%的觀眾都為女性。
這些觀眾分為兩個方陣,穿着紅色T恤的觀眾幾乎都是吳亦凡的粉絲,而另一邊穿着藍色T恤的觀眾,則大部分都是王嘉爾的粉絲。
孫楊曾參加第一屆名人賽。視覺中國 資料圖
整場比賽,只要當吳亦凡拿球,粉絲們就會開始尖叫、吶喊,並且揮舞手中的標語牌。遺憾的是,在如此高分貝的聲浪助威下,吳亦凡28次出手只命中了7球。
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當比賽中甦醒的一次搶斷不小心將球打到吳亦凡的臉上後,現場的不少女性球迷都在小聲抱怨,“怎麼搞的,應該小心一點啊”、“哎呀,不會有事吧”……
而在賽後,周圍的景象也更貼近一場演唱會或是粉絲見面會結束。明星的周邊產品櫃枱被瘋狂的粉絲包圍得水泄不通;在不遠處,幾個宣稱“官方”的小攤正在售賣明星簽名照……
吳亦凡28次出手只命中了7球。
粉絲收穫:以後多看點籃球
在關於賽事的交談中,澎湃新聞記者發現,部分女性觀眾平常並不關注籃球,完全是為了支持心中的明星偶像,才購票前來觀賽。
“我平常不怎麼看球,不過今天來了發現,其實張哲瀚和蔣勁夫都打得很好。他們打球還是很認真的。”
一位還在讀大學的吳同學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她可能在之後會關注更多籃球賽事。這或許能算是這場企鵝名人賽的“收穫”之一。
雖然被質疑“娛樂成分太重”,但不得不説,明星們的籃球水平的確不錯。
張哲瀚在比賽中20次出手命中15球,蔣勁夫則依靠出眾的身體天賦頻頻在職業球員面前造成殺傷。
有意思的是,在比賽的最後時刻,很大一部分吳亦凡的粉絲轉而為張哲瀚甚至是紅隊加油。而最後的MVP也並非吳亦凡,而是表現更為出色的張哲瀚。
皮爾斯和雷·阿倫在中國和解。
如何吸引專業球迷?我們要學會講故事
雖然在粉絲經濟時代,迷妹就是購買力,但光靠娛樂偶像的粉絲,這項名人賽的實質意義或許也折損了一半。
要知道,根據數據統計,僅僅在2016年,騰訊的NBA網絡直播用户就已經多達1億人,賽事及相關視頻的總播放次數超過200億次。
這無疑是一筆巨大的資源,如果能從線上轉移到線下,那麼這些用户在籃球方面所能提供的購買力自然也非常可觀。
皮爾斯社交媒體曬合影。
那麼,如何通過一個娛樂氣息濃重的自有IP吸引專業的球迷加入?答案就是,學習NBA聯盟和外國媒體,用故事去吸引球迷。
這或許就是為什麼這場企鵝名人賽邀請了雷·阿倫和保羅·皮爾斯兩位球員加盟。
他們曾經共同幫助凱爾特人奪冠,但是雷·阿倫的離去一度讓他和皮爾斯以及凱文·加內特的關係陷入僵局。
“我的妻子和雷·阿倫的妻子是閨蜜,但是我和他已經有好幾年沒有聯繫了。”比賽前幾天,皮爾斯對澎湃新聞記者這樣調侃道,“或許我們見面了會打個招呼。”
帶着“不和”的屬性,球迷們都很期待這兩位昔日隊員如今見面會是怎樣的一種尷尬場面。
兩人在比賽現場。
但在現場,他們在球場上相視一笑,互相給對方一個擁抱,然後一起打球並且和“騰訊99公益日”上的留守兒童一起做遊戲……
“一笑泯恩仇”成了這段故事的結局。
賽後,雷·阿倫和皮爾斯擁抱合影的圖片甚至都“轟動”了美國籃球圈,不少美國媒體都爭相報道了這兩位退役球星在中國的感人一幕。
這樣一個有温度的籃球故事之於鐵桿球迷,絲毫不亞於吳亦凡和王嘉爾之於鐵桿粉絲的吸引力。
艾弗森與郭艾倫擁抱。視覺中國 圖
先賺夠人氣再談賺錢
邀請人氣偶像為賽事圈粉,藉助NBA球星“講故事”吸引專業球迷關注,企鵝名人賽擺出這麼大的架勢,自然給人一種“不惜血本”的印象。
“第一屆找明星確實挺難的,大家不知道我們要幹嘛。但是現在好多了,一個很大的變化,明星主動來,”據呂蒔透露,不少明星都幾乎是零成本參賽。
雖然賽事主辦方對於比賽的收益並沒有給出明確數字,但是從比賽門票市場的火爆程度以及賽事贊助商在賽場上的合作和展現,不難看出,這項名人賽的盈利情況也不會太差。
不過,這個國內體育自帶IP的生意經,絕不希望只是停留在廣告贊助和門票收入上。
“去年的名人賽沒有認真做周邊產品的售賣,這不是特別好的一個例子。”時延奎分析了他們在其他賽事中的經驗,此前一些涉及國乒的賽事中,包括球員的勳章、紐扣、條幅、海報,基本上比賽第五天就全部售罄了。
這也是一種新的思路——將一場體育比賽打上“競技加娛樂”的標籤之後,賽事的屬性允許他們創造更多周邊產品的收益。
線下的火爆也沒有影響線上的熱情。
據這場賽事的賽後統計,賽事的網絡總播放量超過1.1億,在線直播最高峯值達到1677萬,女性用户提升至31.6%,遠高於正常情況下女性用户10%左右的比例,而“超級企鵝籃球名人賽”的話題閲讀量超過7.21億。
當線上推廣增加了線下活動的曝光度,線下賽事又“反哺”線上活躍度之後,這樣的營模式,或許可以成為今後國內賽事的借鑑。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安徽省澎友”:職業籃球比賽不如幾個戲子的誇張表演,有意思。
網友“storychan”:中國籃球的悲哀。
(1970-01-01)
4月18日,吳亦凡的經紀人陳震宇在微博曬出書籍《繁花》的照片,並在評論區回覆網友稱,吳亦凡將要演王家衞的新片《繁花》。新浪娛樂聯繫到吳亦凡經紀人,他表示吳亦凡確實將出演《繁花》,並否認了他將出演《扶搖》的消息。
澎湃新聞記者聯繫到《繁花》的小説作者、茅盾文學獎得主金宇澄,他表示,自己不認識吳亦凡,也不參與選角。
另據業內人士透露,《繁花》很可能先拍網劇版。
《繁花》是金宇澄2012年發表在《收穫》雜誌的一部長篇小説,以上海話寫作,講述的是上海的市井生活。這部小説曾獲得2012年中國小説排行榜長篇小説第一名,並獲得茅盾文學獎。
吳亦凡出演《繁花》的消息傳出後,他的粉絲歡呼一片,不過《繁花》的書迷卻是一片哀嚎。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捲毛豚”:王家衞應該有他自己的想法
網友“湖北省武漢市澎友”:演陶陶吧,哈哈哈!
網友“我執皆因你值”:嫌棄的人好多呀,哈哈
網友“熊大熊二”:哈哈
網友“檸檬説”:鮮肉
網友“我想説”:沒啥吸引力
網友“鳶尾丶”:不怎麼喜歡
網友“老人與海”:真假
網友“佳佳”:帥帥帥
網友“美好時光”:吳亦凡很努力的
網友“破TTT恤”:王家衞是不是沒聽説過晚節不保這個詞?
(1970-01-01)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