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賈可真行,一會兒這個山頭,一會兒那個山頭,不帶閒着的。那可是西大樓啊,生生被他走成了平地!”
站在“懷柔區長城電子巡檢系統”指揮大屏前,看着實時更新的長城專職保護員賈連成的行動軌跡,工作人員感嘆。
今年5月,懷柔區文物所建成“長城電子巡檢系統”,併為全區131位長城專職保護員人手配備一部電子巡檢儀。工作時間內,巡檢儀每隔兩分鐘就自動上傳一次位置信息,確保鎮區兩級能及時獲取保護員的位置信息,對巡檢中發現的問題第一時間進行處置。
系統上線後,文物所的工作人員發現,渤海鎮大榛峪村保護員賈連成的行動軌跡異常活躍:一週要求在責任區內巡檢兩次,他能達到四次、五次;保護員平均每月上崗25天,他能達到29天、30天!而且上了山他也不坐着,不停地走來走去,經常,連相鄰的責任區也一起走了。
老賈怎麼回事?
賈連成今年53歲,土生土長的大榛峪村人,中等身高,瘦瘦的,眼睛大大的,不愛説話,但總是笑呵呵,好像永遠也不會着急生氣。老賈以前幹過瓦匠,還在企業裏上過班。2019年,鎮裏招聘專職長城保護員,考慮到離家近,能照顧地裏的果樹,他就報了名。
老賈對長城最熟悉不過。“我家的老房子就在城牆根下,我六七歲就開始上長城玩兒了,那時候沒事兒幹,專門撿碎城磚往兩邊扔,看誰扔得遠。”賈連成臉上露出愧意的微笑。“現在走到哪兒看見城磚,我都撿回來堆到城牆下。”
萬里長城橫跨大榛峪村8.9公里,老賈和隊友老王主要負責牛角邊至西大樓段,約3.5公里,屬於未開放段,巡檢一遍得爬7個小時。
保護員的職責是勸阻遊客攀爬、撿拾垃圾、及時發現長城本體險情並上報等。西大樓海拔1000米左右,天氣好的時候站在上面能望見北京城。但這段長城依山險而建,陡峭險峻,多處上下呈80度角,加上局部殘損,馬道上長滿灌木雜草,爬起來又危險又考驗體能。
夏天,趁涼快,老賈6點就進山,從中間的賈家關門爬到西大樓得4個小時。一路上大汗淋漓,汗水就像下雨一樣不受控制地流淌,衣服後背上常是一圈一圈的汗漬。
冬天,寒風凜冽,一開始蜷着身體往上走,慢慢地身體開始發熱冒汗,走到山頂時,內衣早已濕透了,大風卻呼呼直灌,吹得人“透心涼”,渾身直哆嗦。
苦是苦,賈連成卻樂在其中。“古人修長城特別了不起。這麼多磚和石頭,是怎麼運上山來的;還有這磚,裏面能看到完整的石粒,但四五百年了卻沒碎,這個技術現在都失傳了。”老賈説。長城修建的工藝、長城內外的風景都讓他陶醉,一個人能默默看半天,越看越喜歡。
上崗一年多來,平均每天兩萬步,三四個月就要磨爛一雙鞋,但老賈卻樂此不疲。“別人花錢鍛鍊,我是在守護長城中得到鍛鍊,這是多好的事!”老賈笑着説。
西大樓,所處山峯地勢兇險,在驢友中知名度高,很多人慕名而來。
“剛開始幹那會兒來爬的人特別多。我們就宣傳,跟在屁股後面勸,告訴遊客未開放長城禁止攀爬。”老賈説,實在不想走的人,自己就給他們指路:往東走就是慕田峪長城,非常雄偉壯觀。“這段挺危險的,遊人不能讓他上,出了事兒誰也看照不住。”老賈説。
一年下來,爬西大樓的遊人大幅下降,因為巡檢時間長、巡檢到位,老賈和老王守護的這段長城得到了更好地保護。
老賈也沒閒下來。自從當上保護員,接受了很多培訓,他開始渴求學習更多的長城知識。“市文物研究所的尚珩老師是長城研究專家,他給我們講過課,他的朋友圈裏經常髮長城的知識,我天天追着看。”老賈説。
以前,老賈只熟悉大榛峪村的長城,懂的知識多了,他有了新想法:利用休息時間去別的段看看,最起碼先去箭扣看看。“生在長城腳下,長在長城腳下,不光要把長城保護好,交給子孫後代,以後,我還想把長城的故事講給子孫後代聽。”老賈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