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荔枝林下南板藍種植技術,做到這幾點,種植就沒什麼問題了

由 伯國平 發佈於 綜合

主要分佈於廣東、海南、香港、台灣、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福建、浙江等省區,其中廣西、廣東、貴州等是南板藍的主產區。荔枝原產於中國南部,是“南國四大果品”之一,廣西是中國荔枝主產區之一,面積和產量位居全國第二。目前,廣西荔枝種植面積313萬畝,佔全國荔枝總面積的38.1%。近年來荔枝價格走勢低迷,為防止荔枝價賤傷農,尋求荔枝產業和中藥材產業的有機結合,提高土地利用率。課題組在荔枝林下對套種板藍根、草珊瑚、天冬、硃砂根、天南星等藥材種植模式進行研究,篩選出了荔枝林下最佳套種模式為套種南板藍,不僅使南板藍和荔枝樹可協調生長,還可增加果農收入,帶動果農致富,對發展農村經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草本,多年生一次性結實,高約1米。干時莖葉呈藍色或墨綠色。根莖粗壯,斷面呈藍色。地上莖基部稍木質化,通常成對分枝,略帶方形,節膨大,幼時被褐色微毛。葉對生,柔軟,紙質,橢圓形或卵形,長10~20(~25)cm,寬4~9cm,頂端短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稍粗的鋸齒,兩面無毛,干時黑色;側脈每邊約8條,兩面均凸起;葉柄長1.5~2cm。穗狀花序直立,長10~30cm;苞片對生,長1.5~2.5cm;花冠漏斗狀,淡紫色;花柱細長。蒴果呈稍狹的匙形,長2~2.2cm,無毛;種子卵形,長3.5mm。花期11月。

常生於山地林緣較潮濕的地方,喜温暖潮濕、半蔭的氣候環境,適宜在水資源豐富、土壤深厚、土質肥沃的地方生長。在無遮陰強光下植株長勢差,生物產量較低,易發生病害,間種模式比單種模式更利於南板藍的生長。5~10月份植株高度生長迅速,9~12月分枝增長加快。扦插繁殖生根快,成活率高,越幼嫩的枝條越易生根。

3.1 疏林

南板藍最適合生長在50%~70%遮光度的林間,因此,如荔枝林過密,要清林,把荔枝樹部分枝條剪去,使遮光度在50%~70%,這樣不僅有利於南板藍的生長,通過修剪也可以提高荔枝的掛果率。

3.2 選地整地

選擇具有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紅壤、紅黃壤和黃壤土的荔枝林。把荔枝林下落葉清掉,淺耕,碎土,每畝撒施廄肥、草皮灰等混合肥1000~1500kg、過磷酸鈣30kg作基肥,混勻肥料與表層土,耙平,起10~15cm高的畦,畦的長寬視地而定。

3.3 種苗繁育

一般採用扦插繁殖,春季(3~5月)或秋季(10~11月)進行。選擇土質疏鬆、灌溉方便的平整田地或平緩山丘作為育苗地。選取生長良好的枝條,截成具3~4個節的枝條用於育苗。按行距15cm,開溝深約10~15cm,按株距3~5cm將插條順芽生長的方向擺入溝中,插條要求有2個芽埋入土中,覆土壓實。若天氣較乾旱,要經常淋水,雨季注意排水。氣温過高時可搭遮陰棚。10天左右生根,約1個月可用於種植。

3.4 定植

只要有灌溉條件均可移植,以春季最宜。利用邊行效應,窄株距寬行距種植,一般株行距為20~25×50cm。開穴種植,每穴一株,淋足定根水。

3.5 田間管理

定植後1個月,檢查種苗生長情況,如缺苗可用備用苗補栽。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雨季注意排水。6~10月份莖葉生長旺盛期時宜勤追肥,可一個月施一次複合肥,每次每畝用肥量約30公斤。

3.6 病蟲害防治

目前不管野生或人工栽培,病蟲害均較少。人工栽培發現的病害有白粉病、根腐病霜黴病。蟲害有蝸牛和斜紋夜蛾。綜合的防治措施:(1)注意排除積水;(2)適當的通風透光,但避免強光;(3)多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化學防治:(1)在病害流行期可用波爾多液、多菌靈每隔7天左右噴灑1次,連續噴灑2~3次。發生根腐病時,應立即拔除病株燒燬,並用石灰粉消毒病穴,以防止蔓延;(2)斜紋夜蛾流行期間可用2.5%溴菊酯2500倍液噴殺低齡幼蟲,用殺蟲燈誘殺成蟲。蝸牛為害期間可用四聚乙醛顆粒劑與豆餅粉或玉米粉等混合作出毒餌於傍晚撒施誘殺。

在11~12月份植株停止生長之後採收。採收時保留一個節(大約離地10cm)剪去地上部枝葉。3~4年後的冬季連根拔起採收,分開根、根莖和枝葉分別曬乾,保存於通風乾燥處。

2013至2014年,本項目組在廣西欽州市欽北區小董鎮建立了50畝荔枝林下南板藍種植研究與示範基地。2013年4月進行種苗扦插,5月林下種植,當年12月測產結果為平均畝產幹藥材380kg。宿根苗於2014年12月的測產結果為平均每畝產幹藥材450kg。按價格4元/公斤計,兩年平均畝產值為3320元,種苗、肥料、人工等生產成本平均每畝約為1500元,兩年平均每畝每年淨收益約900元。

中藥材生產受市場約束較大,尤其是一年生的藥材品種,價格波動大。因此選擇在荔枝林下種植南板藍應先諮詢有種植、銷售等經驗的人員,先對南板藍的市場行情、銷售渠道有所瞭解,確保生產出來的藥材能進入流通市場,以能保障藥農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