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汽車:實力不足,野心有餘

河北保定有兩樣東西特別出名:一個是驢肉火燒,另一個是長城汽車(601633.SH)。

而説到長城汽車,就不得不提到被譽為“神車”的哈弗H6。

2011年,哈弗H6橫空出世,當時長城瞄準了市場上比較空缺的低端SUV市場,走性價比路線,售價為9.58萬-14.18萬元。

事實證明,長城確實通過哈弗坐穩了自己的市場地位。資料顯示,哈弗H6成為第一款全球累計銷量突破300萬輛的中國品牌車型;此外,哈弗SUV還創下了十年十冠的品牌神話。

長城汽車:實力不足,野心有餘

2015年11月12日,天津,第100萬輛長城哈弗H6汽車下線。圖據視覺中國

去年6月,長城在保定舉辦了2025戰略發佈會。會上,董事長魏建軍談到未來,他表示長城將通過全球化的佈局,在2025年實現全球年銷售400萬輛目標,其中80%是新能源汽車,營業收入將超過6000億元。

但這個目標,對於數次創下佳績的長城汽車來説,其實也是不小的挑戰。要知道,據EV Volumes的預測,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預計達到2000萬輛。

也就是説,如果單單位以銷量計,2025年長城新能源汽車市佔率要達到16%,比2021年特斯拉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的市佔率還高出1個多百分點。

能喊出這樣的目標,可見長城的野心。但再細看長城如今的行業處境,又讓人產生疑慮,長城汽車的實力能支撐起它的野心?

(一)

哈弗神話正在破滅

長城汽車的發展,經歷了從農用車到皮卡車,再到SUV的階段。而發展SUV無疑是長城汽車命運的轉折點。

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2021年,SUV銷量佔長城汽車平均總銷量的77%。其中,哈弗H6又平均佔到長城SUV總銷量的52%。

但如今,無論是哈弗H6還是哈弗系列,正遭受着巨大挑戰。

首先,從哈弗H6的表現來看,已經從領先者變為追趕者。

2021年9月,特斯拉Model Y以33033輛的月銷量一騎絕塵,遠超第二名哈弗H6的23341輛。這也終結了哈弗H6累計99個月SUV銷量第一的神話。

隨後,哈弗H6再難扭轉局面。從今年2月份開始,哈弗H6已經連續4度錯過“月冠”。

截至5月份,哈弗H6今年總銷量為113112輛,排名第三,較2021年前5個月下降了32.3%。而站在它前面的,是特斯拉Model Y和比亞迪宋Plus兩款新能源汽車。

很明顯,長城汽車的拳頭產品開始失去以往光鮮。

其次,從哈弗系列的表現來看,危機或許來得還要更早一些。

據公司公告,2016年哈弗系列銷量迎來巔峯,全年銷售共計93.8萬台。此後,哈弗保持着一定的市場優勢,但銷量不斷下滑。2018年以來,哈弗的年度銷量始終維持在75萬~77萬輛左右,再難回到曾經的輝煌。

長城汽車:實力不足,野心有餘

來源:公司公告、紅星資本局

銷量的疲軟,讓長城SUV的競爭優勢不斷被競爭對手磨平。

從2015年到2020年,長城SUV市場份額不斷下滑,而競爭對手吉利(00175.HK)不斷追趕,長安(000625.SH)也在不斷縮小差距。

長城汽車:實力不足,野心有餘

為什麼哈弗H6以及哈弗系列的神話已經很難延續下去了?

一方面,經歷了前幾年的瘋狂增長,國內SUV市場已經從增量市場競爭轉為存量市場競爭。

根據乘聯會數據,2017年國內SUV產量突破1000萬輛,此後在2018年-2020年,SUV的銷量增速出現連續三年的負增長。國內SUV整體銷量已經顯現行業天花板。

長城汽車:實力不足,野心有餘

來源:乘聯會、紅星資本局

另一方面,回到行業競爭角度來看,哈弗H6的成功,讓更多汽車企業都想在此分一杯羹,物美價廉成為不少車企的核心打法。例如2017年,起售價僅有5萬元的寶駿510,一經發售連續兩年佔據年度銷量榜的第二位。

除了國內其他自主品牌的“抄底”打擊,還有大眾、本田等合資汽車通過品牌優勢在同價格段搶奪市場。從今年3月-4月,本田CR-V、長安CS75也排在了哈弗H6前面。

當然,來勢洶洶的新能源汽車更是不可忽視。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新能源汽車加速對於傳統SUV市場的衝擊。

根據乘聯會發布的數據,2021年上半年SUV市場,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為6.1%;而到了下半年,新能源銷量佔比已經達到14.2%。

以比亞迪的宋Plus為例,據汽車之家數據,2021年6月,宋Plus新能源僅銷售5450輛,當時哈弗H6月銷29964輛;僅僅半年之後,宋Plus新能源從今年2月份開始銷量反超哈弗H6。

長城汽車:實力不足,野心有餘

來源:汽車之家、紅星資本局

一直以來,哈弗對於長城來説,更像是企業堅實的基本盤,但如今無論是單車還是整車,長城在SUV領域優勢已完全不再。

SUV市場“僧多粥少”,對於長城來説,尋找下一個營收接力棒便至關重要。

只不過,長城汽車的轉型之路並沒有那麼順利。

(二)

新能源主戰場姍姍來遲

在董事長魏建軍去年提出的2025戰略中,不難看出長城汽車對新能源業務寄予厚望,將企業未來80%的銷售壓力都給了新能源汽車。

魏建軍同時表示,長城汽車必須把握住新一輪變革的機遇,持續打造競爭力,領跑新賽道,實現“打贏中國走向全球”的目標。

如今,新能源賽道對於各車企的重要性,已無需多言。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最大的市場,新能源汽車也成為決定整車車企排名的一個關鍵因素。

但長城汽車的新能源策略,難以讓投資者放心。

1.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早在2008年北京車展上,長城就展出了純電動概念車歐拉。要知道特斯拉首款電動汽車產品Roadster1,也不過這一年才出來。

2012年,長城汽車動力電池事業部(蜂巢能源前身)就開展了電芯的預研工作。

2015年7月,長城汽車公佈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計劃募資資金168億元,主要投向新能源汽車研發項目、年產50萬台新能源智能變速器項目、年產50萬套新能源汽車電機及電機控制器項目、年產100萬套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項目和智能汽車研發項目。

不過,在2016年5月的股東大會上,魏建軍表示,電動汽車並不節能環保,電動大巴比天然氣大巴多10倍污染,而長城推電動汽車是為了應對國家油耗限值,但現在地方主義盛行,並不是上電動汽車的好時候,長城只做新能源行業的追隨者。

話語間,魏建軍有着對自家燃油車的自信,也有對新能源汽車的不完全認可。

最終,魏建軍選擇的“追隨者”策略,也讓長城錯過了電動車市場的領跑機會。

直到2018年8月,長城的新能源汽車品牌“歐拉”亮相,定位可愛復古路線,主要面向都市女白領羣體。但歐拉的出現,在激烈的新能源汽車爭奪戰面前,終究還是顯得姍姍來遲。

長城汽車:實力不足,野心有餘

來源:歐拉官網

同樣在2018年,比亞迪(002594.SZ)新能源車的銷量已經達到24.78萬輛,以19.4%的市場份額穩居第一。

此後,比亞迪依靠着新能源汽車的領先優勢,大受資本追捧,並在今年實現了市值飛躍,躋身全球車企前三。相比之下,長城汽車近兩年在資本市場的關注度,已經大幅落後於比亞迪。

2.單條腿走路,競爭力不足

嚴格來説,目前長城汽車在歐拉之外的品牌也推出過新能源產品,比如魏牌的瑪奇朵DHT-PHEV、坦克300 HEV、長城電動炮等。

但長城的新能源大旗,卻始終由歐拉來扛起。財報顯示,2021年長城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13.7萬輛,其中歐拉品牌銷售13.5萬輛,佔比高達98.5%。

如今,歐拉麪臨的挑戰也如期而至。2022年第一季度,歐拉單月銷量分別為13229輛、6261輛、14264輛,同比增幅分別為28.90%、10.50%和9.31%,增速呈現出明顯的放緩趨勢。

歐拉為什麼顯得有些後勁不足?

首先,外因來看,受制於原材料價格上漲、芯片短缺、動力電池供應緊張等外部因素,為歐拉品牌貢獻了6成銷售業績的黑貓、白貓在今年2月被迫停止接單。

歐拉品牌CEO董玉東解釋道:“停止接單實屬無奈,但歐拉品牌確實遇到了困難。雖然歐拉背後有產業鏈的優勢,但是這款時尚親民的小車,仍然給公司帶來了鉅額虧損。以黑貓為例,2022年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後,黑貓單台虧損超萬元。”

其次,企業內部來看,雖然歐拉走差異化競爭路線,但“她經濟”的定位是否可持續仍有待商榷。

畢竟,大部分用户購買汽車時,並不是以性別來作為選擇與否的關鍵,而是以日常使用場景,比如商務、家庭、旅行等來作為衡量標準。這樣一來,其實歐拉的受眾非常小,僅限於少部分追求個性的單身女性。

其實,寶馬與奔馳早已推出了相應的女性汽車品牌,MINI與SMART。但即便是兩家有品牌力的女性汽車品牌,近些年發展狀況都並不理想。

所以,歐拉的戰略定位與商業模式能否撐得起長城汽車的野心,市場或許早有定論。

(三)

難以進入的高端市場

從目前長城汽車的產品矩陣來看,除了哈弗和歐拉外,還有魏牌、坦克、沙龍等。這是長城的多品牌戰略,更是長城的高端化佈局。

但高端化,對長城來説很難。比如,長城的高端SUV品牌魏牌,售價15萬-32萬元之間,在2018年達到新高,此後便好光景不再。

財報顯示,2019-2021年,魏牌銷量分別為10萬輛、7.9萬輛、5.8萬輛。魏牌的銷量每年保持超20%的下跌,2021年的銷量已經不足巔峯時期的一半。

長城汽車:實力不足,野心有餘

來源:公司財報、紅星資本局

對比之下,吉利旗下的領克,在2021年銷量達22萬輛,接近魏牌3年銷量的總和。

以公司創始人姓氏命名的魏牌,如今在SUV市場的定位越發尷尬,而在市場上的聲音也越來越小。

此外,2020年長城又推出了氫電雙能豪華品牌沙龍汽車,首款車型機甲龍已在2021年廣州車展上亮相,定價40萬元以上。

與此同時,還有主打高端新能源轎車,對標蔚來、比亞迪漢等高端品牌的BC,目前售價未定。

對於長城來説,多品牌戰略可以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通過多品牌戰略走高端化也可以理解。比如曾經的奇瑞為了擺脱低價標籤,實施了多品牌計劃,把自己拆分為奇瑞、開瑞、瑞麟、威麟四個品牌。

但這也意味着企業的資金與資源在不斷被分解。多品牌戰略,往往更加考驗企業的研發、營銷、管理等綜合能力。

從財務現狀來看,2021年,長城實現淨利潤67億元,其中來自新能源的補貼為16.26億元。按現行政策,今年將是實施新能源汽車補貼的最後一年。

而在攤大餅的情況下,長城汽車的研發費用與營銷費用都在2021年激增。與此同時,長城汽車的資產負債率在逐漸攀升,2019年-2021年,公司資產負債分別為51.9%、62.8%、64.58%。

野心與實力,或許也需要在資金上進行權衡。

小結

在市場紅利將盡、新能源賽道擁擠的當下,長城汽車當初的誤判讓如今的處境更為被動。面對2025年的目標,眼前的長城汽車手上的牌不算太好,市場已不會給其太多試錯的機會。

紅星新聞記者 俞瑤 劉謐 實習記者 範笛

責編 任志江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235 字。

轉載請註明: 長城汽車:實力不足,野心有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