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大眾朗逸在合資A級車市場統治了多年,在那個年代,它所代表的均衡、夠用的家用車取向,統治着這個市場,從早年間的PQ35平台,到如今的MQB,朗逸一直強調的是一種不求哪方面多麼優秀,但儘量做到門門都能打60分的實力,1.5L動力不求多麼澎湃,但貴在省油,配置不求多麼的領先,但除了車聯網等科技裝備都是該有的都有……但這真的就是一款標杆或者銷冠該有的實力麼?在今年1月份,日產軒逸再次以奪冠的成績,再告訴世人,年輕化的時代到底怎麼樣才能成為標杆。
根據銷量數據顯示,在1月份,日產軒逸以57977台的銷量,牢牢佔據銷量榜首的位置,相比之下,第二名大眾朗逸的銷量為42323台,不僅再度被軒逸超越,超過1.5萬台的差距,也讓軒逸真正坐實了銷冠之名。
而對於朗逸這款車,在早年間,它的確是可以自稱為標杆,彼時德系無論是動力,做工,工藝,調校,都有着非常明顯的優勢,這些優勢也讓朗逸甚至整個大眾品牌,以遙遙領先的成績坐上了冠軍的位置。可奪冠之後的朗逸,想的並不是保持標杆級的實力,而是如何通過營銷,用最小的成本換取最大的利潤,所以技術老舊的PQ35平台朗逸,直到2年前才被MQB平台取代,而彼時的MQB,也不再是領先的代名詞。
不過,對於朗逸來説,MQB平台的到來,雖然沒能讓它在科技上發生太大的質變,但全新的外觀設計卻是令人耳目一新。可讓人沒想到的是,對手在這方面的蜕變更加令人驚訝,比如軒逸的這套寬體轎跑化設計風格,不僅可以像新朗逸那樣滿足家庭用户的需求,它對於年輕消費者也更加的有吸引力。
而在內飾方面,做工精緻一直是德系的常規優勢,在這方面,早年間其他系的確是不佔優勢,但到了如今,説德系做工優勢,其實已經是一種反諷的説法了,現在別説合資品牌,就是連很多國產品牌,也不會在做工方面太過於拉胯,畢竟要把一些接縫做整齊,把一些毛刺刷平,按照如今的技術並不是什麼難事了。
可在用料方面,朗逸相比它的上一代車型,僅僅只是略有提升,仍是以深色為主的配色,仍是以搪塑甚至硬塑料為主的用料,相比之下,新軒逸這種隨處可見的皮質包裹,甚至是菱形格的工藝,讓它的檔次感大幅提升,這樣的規格,以往可是在中型車的高配版本上才能看到。這麼一對比,朗逸顯然就有些老古板,且捨不得下本了。
至於動力方面,不得不説有着渦輪加持的朗逸,仍然佔據性能上的高地,尤其是1.4T高功率版本,在同級當中除了思域等少數車型,很少有對手能夠與之抗衡。但問題在於,合資陣營對於動力這件事,是有這嚴格的等級劃分的,高功率的1.4T,顯然不會用小排量自吸的價格來賣,朗逸的1.4T版本,售價門檻已經達到了14.69萬,真真是比思域還高調,但8.3秒的加速卻是技不如人,這一幕很是令人尷尬。
而不管是軒逸還是朗逸,這類車型的主要用户,其實還是家庭用户為主,他們追求的也主要是耐用和省油,而在這方面,新軒逸的1.6L發動機卻是在油耗方面實現了反超。換句話説,時代和各家的技術地位早已發生了變化,朗逸固然還是有它的種種亮點,但卻已經不再是同級的最強者,甚至相比一些對手,它的一些固有優勢反而被超越。
當然了,在汽車市場,誰都不能保證自己能夠永遠保持技術領先,但只要不是那種巨大的差距和短板,仍是可以通過其他的方法來彌補,比如拿出更有誠意的配置、價格,可這對於朗逸來説,不僅不是它的優勢,還是它一貫的短板,同時它也表示並不打算改變這一點,於是換代之後仍是一副配置不如對手,但價格卻高了一截的操作,甚至還玩出了全系不帶車聯網的操作,真是讓人看不懂這MQB的領先之處到底在哪。而這種價格與實力不符的操作,導致新朗逸很快就只能以大幅度的優惠來拉昇自己的銷量,這對於品牌、產品形象,以及車輛的保值率顯然是一種巨大的打擊,最終朗逸也在接連的銷量下滑中,痛失冠軍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