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詩經》有言:“惠而好我,攜手同行”,指的是願意與至親好友一同攜手前進。中國文化向來缺乏侵略性,相比於西方的個人英雄主義,我國更多的是提倡團結協作,追求合作共贏。如今我國在處理與世界其他國家關係時也是如此,從“和平與發展”到“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國從未對其他國家實施過霸權主義。01
眾所周知,中國和俄羅斯並列為世界上陸地鄰國最多的國家,均有14個陸地鄰國,若是再算上領海相鄰國家,中國則是妥妥的世界鄰國最多的國家。這些鄰國中,既有強大如俄羅斯、日本,也有貧窮如朝鮮、尼泊爾;既有面積大如印度、哈薩克斯坦,也有面積小如文萊。我國素來注重與鄰國和睦相處,然而在諸多鄰國中,仍有一個國家雖與我國接壤,但一直並未與我國建交,它就是喜馬拉雅山脈下全球最神秘的國家之一——不丹。
事實上,我國與大部分鄰國關係都極為友好,如俄羅斯、被稱為“巴鐵”的巴基斯坦等,其他鄰國如日本、菲律賓等雖然有領土爭端和歷史因素,卻也存在外交關係並有貿易往來。然而印度在其他勢力支持下始終妄圖染指我國西藏地區,1962年時就曾因領土糾紛爆發中印戰爭,近期更是在軍事、經濟方面不斷挑釁。不丹作為夾在我國和印度之間的國家,其政治地位難免尷尬。
不丹王國位於中國和印度之間,面積僅有約3.84萬平方公里,2018年人口約為75.7萬,人均GDP3360美元,是一個在面積、地理位置、經濟等方面都不惹人注意的小國。公元7世紀時不丹曾為吐蕃王國屬地,9世紀成為獨立部落,但仍深受藏文化特別是藏傳佛教影響,如今不丹國內文化也以漢藏文化為主。12世紀後,藏傳佛教逐漸執掌了不丹的世俗權力。
不丹與我國曆史淵源頗深,直到清朝仍屬於我國藩屬國。1322年,不丹帕木竹巴政權建立後受元朝冊封;1372年,帕竹政權二世受明朝冊封為灌頂國師,次年派遣使節入朝內附;1406年,帕竹政權五世被明朝冊封為闡化王,自此歷代帕竹政權統治者都獲此封號;1730至1731年,清朝統治者派西藏地方官員調停了不丹內亂,1736年不丹第十任國王接受了清政府冊封。
1772年後,英國入侵不丹開始在此殖民。1865年《辛楚拉條約》中英國強迫不丹割讓2000平方千米領土,1910年英國又要求不丹對外關係受其“指導”;1949年8月印度獨立,與不丹簽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同時繼承了英國“指導”不丹外交關係這一點。因此,雖然不丹在1971年加入聯合國,但實際上作為被印度和喜馬拉雅山脈包圍的國家,它的發展處處受印度所制。截止到2006年,不丹僅與印度等21個國家及歐盟建立了外交關係。
不丹是世界上不多的仍以“王國”命名的國家,直到2008年不丹才迎來歷史上首次民主選舉。如今不丹雖然設有首相、議會、高等法院等機構,但由於人民大多信仰藏傳佛教,因此寺院團的影響力仍不可小覷,寺院團最高宗教領袖有着與國王穿同樣顏色披肩的特殊權力。不丹衡量經濟的指標也很特殊:GNH(國民幸福指數)。不丹雖然經濟不甚發達,外交方面也受鄰國挾制,但其國民幸福指數卻常年位居亞洲第一,這或許與不丹全民信教有關。
由於鄰國僅有中國和印度,又是多年實施封閉政策的內陸國家,不丹在很多方面仍舊落後,比如,不丹直到21世紀初才允許電視接入,是世界上最後一個普及電視和網絡的國家。婚姻方面也比較落後,1953年廢除了一妻多夫制,在此之前不丹一家幾個兄弟往往共娶一個妻子,同時對一夫多妻制作規定,要求男子最多娶三個妻子,且再娶必須徵得第一個妻子同意。1980年才正式宣佈實行一夫一妻制,並禁止童婚。然而,目前在不丹的權貴中一夫多妻仍不鮮見,在北部地區一妻多夫也仍舊存在。
雖然我國與不丹尚未建交,但兩國關係常年友好,邊境地區總體保持和平與安定,畢竟不丹直到清朝時才從我國領土中分裂出去。2012年6月21日,時任我國總理會見不丹首相,並表示中國願意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與不丹正式建立外交關係,早日劃定兩國邊界。我國駐印官員也曾訪問過不丹,推進兩國關係進一步發展。結語
自2013年我國提出建設“一帶一路”後,我國鄰國大多加入其中。我國不僅在經濟上帶動“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迅速發展,更是幫助許多國家修築鐵路,實現了中國“共同體”的承諾,與諸多國家實現了共贏。相信不丹作為與我國曆史淵源不淺,文化基本相通的鄰國,遲早有一天也會掙脱桎梏與我國建交,並加入共同體的建設中來。“天恩助順,眾志成城”,與周邊國家團結協作,必然能夠實現各方面快速發展。
參考資料:
《詩經》《列國志:不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