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格拉斯哥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開幕前夕,10月26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其最新發布的《2021年排放差距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發出警告:目前各國上報的最新氣候承諾遠遠落後於實現《巴黎協定》將全球氣候升温控制在1.5℃至2℃所要求的水平,這將使世界步入“在本世紀末至少升温2.7℃”的軌道。大自然留給人類的時間不多了,作為全球歷史第一排放大國,美國的“氣候欠賬”該還了。
“如驚雷般的警鐘”
今年是該報告連續出版的第12個年頭。報告指出,相較上一輪(2015年)承諾,各國上報的更新版國家自主貢獻減排目標(NDCs)以及已宣佈的其他一些氣候變化減緩承諾,僅在原先預測的2030年温室氣體年排放量基礎上減少了7.5%。然而,維持《巴黎協定》設定的2℃温控目標的最低成本路徑要求實現30%的減排,而要想實現1.5℃目標,則需要減排55%。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報告給人類社會“敲響了又一記如驚雷般的警鐘”。英國廣播公司(BBC)稱,這意味着要想實現1.5℃目標,“需要有目前計劃七倍的雄心”。
截至9月30日,佔全球温室氣體排放量一半以上的120個國家已經上報新版或更新版NDCs,3個二十國集團(G20)成員國還宣佈了新的2030年氣候變化減緩承諾,但從數據來看,人類目前做的遠遠不夠。報告指出,為了推動全球步入實現1.5℃温控目標的軌道,截至2030年,世界需要將每年的碳排放量額外減少28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這超出了目前更新版NDCs承諾的總規模,也超出了工業、農業、廢物和土地利用變化的全球排放量之和。
世界氣候組織(WMO)稍早前發佈的年度《温室氣體公報》指出,因為新冠疫情,人類的生產生活活動受到不小限制,2020年大氣中温室氣體含量仍創下新紀錄,二氧化碳的全球平均濃度達到413.2ppm的新高,此外,甲烷、一氧化二氮等在大氣中的濃度也在持續增長。《公報》稱,這三種主要温室氣體2019年—2020年的年增長率都高於2011年—2020年平均水平。WMO秘書長佩特里·塔拉斯表示,地球上一次經歷類似的二氧化碳濃度還是在300—500萬年前,當時氣温比現在高2-3℃,海平面比現在高10—20米,“但是當時地球上可沒有78億人”。
美國應“邁出下一步”
要防止全球氣温上升超過《巴黎協定》設定的目標,各締約方必須加倍努力應對氣候變化。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際社會仍面臨極為嚴峻的挑戰。從歷史累計數據來看,自工業革命開始,西方國家的碳排放就已經進行,而發展中國家的碳排放起點相對較晚。推動發達國家履行向發展中國家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氣候資金的承諾,是COP26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嚴肅問題。
對很多發展中國家而言,橫亙在目標與實現路徑之間最大的障礙,就是難以獲得足夠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在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發達國家承諾在2020年之前,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至少1000億美元資金,幫助其應對氣候變化挑戰。但10多年過去,發達國家仍遲遲未能履行這一承諾,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的資金與1000億美元相去甚遠。
其中,美國是欠賬最多的。英國獨立智庫海外發展研究院此前發佈的數據顯示,美國在2017年和2018年僅貢獻了其應承擔援助份額的4%,在發達國家中表現最差。特朗普政府宣佈退出《巴黎協定》後,更是停止向聯合國綠色氣候基金提供捐助。拜登政府上台後,曾承諾將原有援助翻倍至57億美元;9月又宣佈將援助再翻倍至114億美元,但這仍需得到國會批准,在美國兩黨內鬥加劇的情況下,這筆錢何時能夠兑現仍是未知之數。對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一再無法兑現承諾,德國樂施會高級政策顧問揚·科瓦奇格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就表示,“僅僅是捐助國未能兑現承諾就已經足夠(給COP26)製造悲觀氣氛了”,“這將成為會議取得成功最大的障礙”。
據德國之聲10月27日報道,歐盟委員會副主席、氣候問題首席談判代表提莫曼斯在COP26前夕承認,發展中國家確實需要這1000億美元,否則將無力實現減排,並滿足民眾的需求,“如果我們不能提供資金,我們就不能要求發展中國家做更多”。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此前批評一些國家在資金支持貧窮國家上“留下缺口”,並呼呼美國“邁出下一步”。
白宮減排計劃遇阻
美國是全球歷史第一排放大國、全球累積温室氣體排放最多的國家,其1751年至2010年間能源和工業部門排放佔全球的27.9%。美國人均碳排放居高不下,2017年人均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14.6噸,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3倍。全世界都在等待,美國為減排拿出更切實行動。
應對氣候變化是拜登政府的重點工作領域之一。在今年4月美國主辦的領導人氣候峯會上,拜登宣佈,到2030年美國的碳排放量將比2005年的水平減少50%。拜登政府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內容,是一項被稱為清潔電力的計劃。然而,這項成本約1500億美元的計劃,淪為了美國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由於共和黨向來對氣候變化問題持懷疑態度,長期以來民主黨都是推動美國氣候議題的主力。然而,本屆民主黨政府在國會的多數優勢非常微弱,特別是在國會參議院兩黨平分議席,很多關鍵議題只能依靠副總統哈里斯的一票才能通過,這也意味着,如果民主黨不能團結一致,法案就會泡湯。但是,這項對拜登和民主黨都非常重要的清潔電力計劃,恰恰遭到了民主黨參議員曼欽的堅決反對。多家美國媒體都認為,儘管曼欽以包含該計劃的大規模基建計劃開支過於龐大,美國能源公司已經在轉型、聯邦政府沒必要多花錢等為理由反對,但實際上他更多是在考慮自己的政治和經濟利益。曼欽代表的西弗吉尼亞州是美國重要的能源州,煤炭更是該州的支柱產業,曼欽本人也與煤炭產業有不小的利益關係。毫無疑問,白宮的清潔電力計劃將對該州經濟造成不小衝擊,進而影響曼欽本人的政治和經濟利益。
本黨“內訌”很可能讓拜登的清潔電力計劃胎死腹中。這不但意味着拜登想帶“成果”前往格拉斯哥的希望變得渺茫,也加劇了國際社會對美國的不信任感。“憂思科學家聯盟”(UCS)氣候和能源政策主任雷切爾·克萊特斯警告,如果美國不能認真對待氣候變化問題,就很難號召其他國家做出政策改變,從而阻礙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前進勢頭。“人們現在已經很難真正相信美國政府。”美國保護團體“氣候領導委員會”高級研究員泰亞·史密斯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美國需要先做很多事情,才有可能令其他國家恢復對它的信心。”(文/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