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學者》:中國外交仍以理性剋制為主基調

美國《外交學者》9月9日文章,原題:中國真的開始奉行“戰狼外交”? 在新冠疫情期間錯誤信息的刺激下,美中關係繼續漸行漸遠。在美國有種常見看法認為,中國在搞所謂的“戰狼外交”。這個詞似乎已成(西方)抨擊中國外交官直率對抗風格的流行語。西方逐漸形成一種共識,認為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正從低調走向強硬。然而,面對“戰狼外交”論盛行,我們應深思這種説法是否正確。

首先,要了解這個流行語背後的起源和動機。疫情期間,中國駐外使館網站發佈一系列文章,其中一些比較了北京遏制疫情的成功和西方國家的應對無力。隨着抗疫效率差距越發明顯,中國卻未獲得足夠肯定——有時還被污名化。因此,中國外交官員發表鷹派而直白的言論就不足為奇了。反過來,他們很快引起以美國為代表的抗疫不力國家的反擊,被冠以“戰狼外交”。這個標籤構建了一個更強硬的中國國家形象,加劇(西方的)對華恐懼、厭惡和抨擊。

實際上,以美國為首的聯盟強硬舉動的背後,是對外交模式反映出的中國戰略可能系統性調整的嚴重擔憂。作為崛起的超級大國,中國已調整“韜光養晦”政策,積極投身國際事務。不斷增長的力量,尤其在經濟領域,令中國直言不諱並在一些事務中表現出不妥協姿態。

對美國來説,儘管在“美國優先”指導下正進行戰略撤退,但中國的全球雄心與不平衡的多極化傾向是其不能容忍的。在華盛頓看來,“美國治下”的世界秩序不能被侵蝕,至少不能被一個共產黨政府侵蝕。

儘管出現一些自負信號,但中國目前行為與一些人所稱的“戰狼外交”不同,原因有二。首先,只關注疫情期間的事件是不夠的。要把它們放在美中整體緊張關係的背景下考量。疫情起到催化劑作用,加速了中國國家形象在美國的被污名化。美國鷹派政客散佈虛假信息,歪曲事實。中國的外交行動是在特定情況下的反擊,是對白宮高壓的積極回應。此外,強硬外交路線也有約束和引導國內民族主義的考慮。但從整體看,從“口罩外交”到經濟援助,中國仍是以理性和剋制作為主基調,努力把自己塑造成負責任的全球大國。

其次,職業外交官的社交媒體言論是種個人行為。面對美國對華抨擊,中國外交官完全有權捍衞國家。中國在海外的聲音仍較低調,多數官員對自己的言論很謹慎。僅根據一兩個渠道判斷國家立場,是狹隘的。

拋開對錯爭論,這種強硬回應折射了當前美中衝突。大國間的爭鬥無助解決問題。當前,合作研製疫苗、控制疫情才是各國的當務之急。(作者陳定定等,陳俊安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84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國《外交學者》:中國外交仍以理性剋制為主基調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