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國慶面”吃得暖心舒心

9月30日10時,徐家彙街道樂山鄰里匯,85歲的仲素蘭早早地坐在一樓會客廳,電視屏幕上正在播放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烈士紀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此時,樂山二三村居民區書記餘美香正在鄰里匯二樓,和同事們佈置當天中午居民們同吃“國慶面”的場地。

  今年10月1日,是樂山新村啓動綜合整治、建成居民“家門口客廳”樂山鄰里匯後迎來的首個國慶。慶祝新中國成立71週年前夕,餘美香和同事們決定,把去年國慶期間全國不少社區都舉辦的吃“國慶面”這一“新傳統”也引入樂山新村,讓在這裏居住數十載的居民們切切實實感受到小區由裏到外的變化。

  10時30分,麪館將剛出鍋的麪條送往樂山鄰里匯,餘美香和社工們開始忙着把麪條分批裝碗、上澆頭。10時45分,一碗碗分量十足、熱氣騰騰的湯麪已經擺上餐桌,在鄰里匯的一、二、三樓,50餘位居住在樂山新村的老人共聚一堂。

  這是小區建成30多年來第一頓“國慶面”。11時,老人們準時“開面”,一塊肥瘦相間的走油肉、一碗用料豐富的炒素澆頭、二兩綿軟卻又根根分明的湯麪,讓79歲的盧大江大呼“吃得舒服”。

  鄰里匯今年7月1日建成後,有午間助餐、事務辦理、日間照料、文娛活動、衞生診療乃至認知症干預等多種服務的樂山鄰里匯,已經成為整個樂山片區6400餘户居民人人皆知的重要地標。但對樂山地區土生土長的居民們來説,在這裏生活了一輩子,9月30日這天還是頭一回和老鄰居們坐在一起,吃麪、迎接國慶,感受國家和城市發展帶給老百姓生活的變化。

  仲素蘭告訴記者,在樂山二三村居住近35年,最近這一年是小區變化最大的一年。尤其是鄰里匯落成後,老年居民每天中午能來享用一頓助老餐,10元一客,有葷有素。更重要的是,年輕的志願者和工作人員會彎腰湊近聽老人們的需求,從不露出不耐煩的表情。“今天給我們老人端面,(工作人員)還問我們要不要幫忙拌一拌,合不合胃口、夠不夠吃,很貼心。”

  樂山地區共有居民6458户,其中65歲以上老人約佔30%,困難家庭達190餘户。與此同時,建造於上世紀80年代的樂山新村,人均住房面積不足5平方米。硬件設施薄弱、生活環境雜亂、管理不到位等突出問題,讓這片背靠徐家彙商圈的人口密集區,成為徐彙區基層治理一大難點。2018年,徐家彙街道打響樂山地區綜合治理的第一槍,計劃到2020年底,通過3年治理使樂山地區“舊貌換新顏”。

  而今,在樂山二三村,小區門口迎風招展的五星紅旗、居民窗台上擺放的繽紛盆栽,還有外牆被紅黃白三色裝飾一新的鄰里匯,無不記錄了樂山新村兩年多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位於樂山二三村的鄰里匯成為周邊居民重要的睦鄰生活中心,位於樂山六七村小區、頗受居民歡迎的“兩網融合”綠色環保空間,也成為繼垃圾分類“新風尚”後,樂山居民們環保生活習慣進階的體現。

  “小區環境變好了,我們的習慣也要跟上變化,這樣才能一起越來越好。”吃完一大碗“國慶面”,盧大江也打開了話匣子。他説,鄰里匯開放3個月來,鄰居們見面的次數變多了。“原先在小區裏遇到,總要抱怨一下小區這裏髒、那裏亂;現在硬件都更新了,大家見面開始有了新話題。上兩個月還有中醫講座,教老年人分辨保健品廣告,居委會也問我們想聽哪些講座,想辦法幫我們‘搞定’。”

  對餘美香和其他樂山新村的社區工作者們來説,“國慶面”是重新凝聚小區居民的開始,前方還有很多基層治理的“面”等待他們“烹飪”。

來源:解放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15 字。

轉載請註明: 一碗“國慶面”吃得暖心舒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