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第一階段會議通過《昆明宣言》。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執行秘書伊麗莎白·穆雷瑪看來,《昆明宣言》指明瞭正確的方向將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積蓄政治動能,顯示了推動形成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雄心和動力。
中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昆明宣言》是聯合國多邊環境協定框架下首個體現生態文明理念的政治文件,對“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將發揮引領作用,旨在2030年前扭轉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趨勢。
中國發揮橋樑作用,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
在COP15第一階段為期兩天的高級別會議中,共有9位國家政要以及聯合國秘書長出席了領導人峯會,119個締約方和26個國際機構和組織共計125位部長級代表和24位駐華大使出席了會議。會議規格之高,出席會議的國家領導人之多,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歷史上是第一次。
“《昆明宣言》由中方起草,並與57個締約方一起討論,收集了近400條意見修訂而成。”參與《昆明宣言》起草的生態環境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夏應顯介紹,這些意見大多集中在各國的利益交匯點上,一些共性意見聚焦強調海洋保護、資金分配調整、遺傳資源惠益分享相關議題等,中國發揮中間橋樑作用,把呼聲更高的意見放在更優先的位置,形成最大共識。
據介紹,《昆明宣言》提出,做好生物多樣性頂層設計及配套保障措施;完善環境法律框架,從生態系統、物種和基因角度推進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促進遺傳資源的惠益分享;針對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驅動因素,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強調利益攸關方參與並作出貢獻。
在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主任任海看來,《昆明宣言》17項承諾中多次提到“主流化”和“系統性變革”,這是針對過去履約存在的問題提出來的“良藥”,更是未來的行動宣言。
生態環境部衞星環境應用中心主任高吉喜強調,《昆明宣言》承認生物多樣性對經濟增長和持續發展至關重要,此次各國達成了這一共識。
中國搭台,匯聚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國際合力
令穆雷瑪感到鼓舞和興奮的是,過去幾天,國際社會各方作出了一系列承諾和聲明,涵蓋自然保護、土地管理、氣候願景等多個領域。穆雷瑪説,所有這一切都凸顯了生物多樣性保護正在走向世界決策的中心。
在10月12日舉行的COP15領導人峯會上,多國領導人作出了有關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具體承諾。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俄方計劃在2024年前新建至少23座自然保護地,讓保護稀有動植物種羣得到國家層面的保障;法國總理馬克龍宣佈,法國從2030年起不再進口他國毀林相關製品;巴布亞新幾內亞總理馬拉佩表示,為保護熱帶雨林,力爭在2025年前完全禁止原木出口。
今年11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會議(COP26)將在英國舉行。英國王儲查爾斯在COP15高級別會議上發言認為,要抓住COP15和COP26的契機扭轉生態和環境局勢。英中兩國將在生態環境領域有廣泛的合作機會。
多位領導人和專家在會上強調,明晰方向和作出承諾只是第一步,保護生物多樣性,更重要的是行動起來。“《昆明宣言》是積極且富有雄心的。但其本身只是一個文件,重點是落實和執行。”穆雷瑪説。
生態環境部衞星環境應用中心主任高吉喜認為,在未來落實《昆明宣言》的過程中,資金跟技術或將成為最大制約因素。落實中可能面臨的其他難點是,好的措施和路徑能否納入各國政策制定中,是否有合適的評估指標和考核方法,以及如何體現公平正義。
在COP15第一階段,一些行動已經做出。中國率先出資15億元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多位慈善家、機構宣佈,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恢復提供50億美元資金,其重點是與土著人民、地方社區、公民社會和政府合作,支持建立、擴大、管理和監測土地、內陸水和海洋的保護地和養護區。
世界銀行行長戴維·馬爾帕斯提到,世界銀行集團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資金,包括超過1.16億公頃的海洋和沿海保護區、1000萬公頃的陸地保護區和300多個受保護的棲息地、生物緩衝區和保護區。他表示,未來世界銀行將加強對低收入國家可持續管理海洋和海洋資源的支持,這也意味着將擴大對海洋和海洋生態系統的關注,減少海洋污染。
土耳其即將於2022年主辦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16)。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發言時表示,土耳其將率先採取必要行動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並希望找到公平合理切實的解決方案應對全球挑戰。
參與全球生態治理,未來一代COP15發聲已準備好
《昆明宣言》中,有一段話引人關注——“我們承諾:使土著人民和地方社區、婦女、青年、民間社會、地方政府和當局、學術界、企業和金融部門以及其他相關利益攸關方能夠充分和有效參與,鼓勵他們向《從沙姆沙伊赫到昆明——自然與人類行動議程》作出自願承諾,繼續為執行2020 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造勢。”
國際生物多樣性土著論壇代表認為,上述承諾將為執行“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注入新的動力,以更加平衡和包容的方式促進疫後全球社會生態的復甦。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特別強調,“在自然環境惡化和生物多樣性流失面前,年輕人遭受的損失最大,他們急切地呼籲變革,他們也在調動資源,為所有人打造更可持續的未來。”
在全球生物多樣性恢復的“新十年”中,青年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本次COP15召開期間,幾乎每一個議程都能看到青年的身影。
開幕式上,20歲的雲南哈尼族姑娘施曉悦向全世界講述了哈尼梯田人與自然和諧之美;部長級全體會議的專題討論環節,土著青年代表約瑟法·陶利呼籲各利益攸關方重視土著人民和當地社區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能力;在新聞中心“雲採訪間”,來自不同職業背景的5位中外青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同屏交流各自在生態環保和節能減排領域的經歷和經驗,向國際社會傳遞出來自“未來一代”的智慧和力量。
來自羅馬尼亞的邱天美上大學時接觸到“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後來,從多段工作經歷中,邱天美髮現,各行各業都與環境保護息息相關,鑑於目前很多人對於環境保護還沒有系統性的思考和了解,邱天美開始選擇研究環境心理學,既關注物理環境,也關注社會環境,並希望由此推動跨領域的合作和創新,更有效地助力解決環境問題。
美國年輕人李靖亞正為促進世界“脱碳”進行相關研究和實踐,他提到,太陽能板電池、風力發電機等很多與新能源相關的設備,都需要依靠中國工廠生產。中國為世界綠色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同時擔負着全球綠色發展的重要責任。
對此,邱天美持有相同的觀點。在她看來,中國政府的政策支持、中國豐富的資源以及中國民眾的積極意識,都意味着中國將在可持續發展領域不斷給全世界帶來驚喜。在開幕式上代表青年發言的初雯雯則面向全世界表示,“很幸運能夠生活在這樣一個青年得以施展志向,國家大力支持自然保護的偉大時代。
中國青年報客户端昆明10月15日電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