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有一位買新能源產品比較早的朋友,基本上可以説是在新能源汽車剛上市的時候就買了一台。説是嚐嚐新鮮事物,但後來的事兒我們也都知道,初期的新能源產品帶來的體驗談不上“友好”。
之後就是在迭代的技術和產品逐漸趨於成熟的時候,他又換了一輛新能源車。後來我也關注了一波新能源產品最近推出的新產品,倒不是因為別的,是最近身邊我朋友也有要買新能源車的。
10萬-15萬,新能源車能怎麼選?李睿是我同校的學弟,我早他畢業了一年,後來也一直都有聯繫週末打打球什麼的。去年他就跟我説過這事兒,説新能源指標搖下來了琢磨着買輛小車開開。據我瞭解,他的用車需求不是特別大,平常通勤主要包括家-公司,公司-球館,球館-家的這麼幾條主要路線,續航里程三點來回往返一次,不超過100公里。
要我説他根本沒必要買車,而且他父母家裏有一輛燃油車。但後來説是談戀愛了可能要頻繁的用車,不能老去父母家裏拿車,所以還是有一輛屬於自己的車。對空間要求不是很大,所以緊湊型、小型車成了他的用車首選,續航里程大概400km就夠了(對他來説已經非常充裕了)。
預算情況的話,李睿大概能拿出10萬-15萬左右,最好不用貸款。關於品牌的話,他沒有考慮特斯拉的Model 3和Model Y,在電動車這塊兒他的傾向性很明顯,就是更願意選擇國產品牌,例如比亞迪、廣汽埃安這種國產品牌,還有一個合資情懷大眾品牌。
落實到具體車型,就是比亞迪海豚、廣汽埃安AION Y之後還有大眾ID.3,這些產品的售價在9.38萬-17.3888萬元之間,李睿能從這之間找到一款適合他的產品。最終,讓他覺得合適的產品,是比亞迪海豚,具體是因為什麼?咱們接下來聊聊。
不着急訂車?那可就沒有優惠了我們把比亞迪4S店放在了當天逛店的第二位,這個店裏由於之前工作的原因,還有點兒熟絡的關係,打過招呼就過來了。到店、登記信息,等我朋友來接待我們。
簡單聊了聊近況之後,我們就直奔主題,這台車現在有沒有優惠?朋友給出的答覆大致是這樣,因為當時是1月初的時候,2022年的新能源退坡補貼政策剛出台,所以店內還有2000-3000元不等的優惠,但這種優惠不是直接以現金的形式給到消費者。但他還説,優惠可能在1月中旬的時候就沒了,能聊的餘地都沒有了。大概傳遞給我和李睿的意思就是,現在訂車還能有點兒優惠,往後再訂的話優惠肯定是沒了。
之後就是對車型的介紹,車輛軸距2700mm,最大續航里程301km、401km和405km三個版本,全系都用了比亞迪自研的刀片電池、比亞迪e平台3.0。李睿看了眼配置表之後看上了續航401km,售價10.88萬的時尚版,主要是看上了前排駕駛位的電動調節功能和全景天窗。
之後我又問了我朋友一個問題,這車店裏現在有沒有現車?他告訴我“這不剛開年麼,庫存不是特別多,店裏算上展車之外還有一台騎士版的車,總共就這兩台車了剩下都是在途的車,要現在買的話得等半個月左右吧;這應該是年前能到的最後一批車了,過完春節還能到小20台海豚”。後來我問了李睿一下,怎麼着,這車今兒訂麼還是再看看?他説“我先看看,待會兒試駕完再説”。
靜態體驗完之後,李睿跟我説“比亞迪現在做車都這麼細緻了麼?車裏這內飾尤其門板上那個花紋就這麼細緻麼?確實沒想到;然後,我覺得車內空間的話倆人肯定是夠了,後排感覺也夠用了,四五個人座應該問題不大”。之後,安排了一波試駕,加速和行駛的靜謐性都給李睿帶來了不錯的體驗,但之後還是沒下訂,因為他還想去看看大眾ID.3。
知道我們要去看大眾ID.3之後,我的店員朋友補了一句“我們這兒買海豚的客户,大多數是看完大眾ID.3之後回來下訂的”。果不其然,李睿同樣也是這麼操作的。
至於為何沒有選擇廣汽埃安和大眾?咱們接着聊。
花10萬就能有的體驗,幹嘛還多花5萬先説廣汽埃安吧,畢竟是第一個去的。李睿看的是那款售價10.96萬元的入門版車型,AION Y 60樂享版,沒有選擇它的原因只是因為配置問題。在去比亞迪之前,李睿其實對AION Y的入門版產品很感興趣,畢竟10.96萬的價格不高而且有410km的續航能力,還是個空間比海豚更大的SUV車型,所以李睿對這台車充滿好感。
而且在實車的空間和試駕環節都有不錯的體驗,但就是在看過比亞迪海豚之後,李睿開始對AION Y這台車的好感下降。因為比亞迪海豚在空間同樣表現不錯的情況下,部分配置要比價格相似的AION Y車型表現更好。例如安全配置多出來的前排側氣囊、前後排頭部氣囊;實用功能的360度全景影像、遠程啓動、電池預加熱功能、全液晶儀表等配置。
在價格同等的情況下,比亞迪海豚時尚版和AION Y 60樂享版的配置對比之下,前者讓李睿有更好的體驗,這也是沒有選擇AION Y 60樂享版最主要的原因,其次就是兩車在價格相似的前提下,車內空間體驗和車輛的續航能力沒有拉開特別明顯的差距。同樣的價格,誰不想買個配置更好的?
至於為什麼在看過大眾ID.3之後又回到比亞迪店裏把海豚訂了?李睿最高的預算是15萬元,在看過兩款10萬左右的電動車之後,對於大眾ID.3這樣起售價格15.9888萬的電動車有了一些期待,看看更高的價格能不能帶來更好的體驗。
在大眾店內,李睿對售價15.9888萬的入門版大眾ID.3進行了一番體驗。雖然在軸距上大眾ID.3有着2765mm更好的表現,全系的續航里程統一都是430公里。但方向盤材質和座椅材質還使用的是塑料、織物/仿皮材質,而且入門版車型還不支持OTA功能。但對於車道偏離預警、車道保持輔助、主動剎車以及全速自適應巡航這些方面,大眾ID.3倒是配的很齊全,但這些配置不是李睿的剛需,而且15萬左右的價格僅帶來了這些配置的提升,對於李睿來説有些不能接受。之後,就是回到比亞迪店內完成了訂車手續。
總結在新能源車型的選購上,現在更多消費者願意考慮國產的新能源產品,而這幾年的發展趨勢是中國品牌逐漸有了自研的純電平台、電池技術還有在軟件的應用上比合資品牌做的更好的本土化設計與服務。更關鍵第一點,是價格更低;所以在有價格優勢的前提下,配置與使用感受和合資品牌相差不大的情況下,選擇國產品牌合情合理。
關注一下保值率的問題,由於現在還沒有比亞迪海豚的相關數據,所以只能看其他兩位產品的信息。AION Y 2021款,新車落地價格約為13.63萬元,行駛0.41萬公里之後的二手車價格約為11.36萬元。大眾ID.3 2021款,新車落地價格約為17.35萬元,行駛0.1萬公里之後的二手車價格約為15.9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