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作為國家級智慧健康養老應用示範街道,上海江蘇路街道堅持聚焦轄區1200餘名獨居老人,積極探索拓展“一網統管”應用場景,不斷提高智慧養老服務水平,讓居民羣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安全感。
什麼是“一網統管”?舉個例子,江蘇路街道為轄區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儀,12小時內智能水錶的讀數一旦低於0.01立方米,“一網統管”平台就會及時將信息反饋給街道和居委會。收到信息後,居委會幹部便將在第一時間上門探望老人。基於同樣的原理,街道還將智能門磁安裝在老人家中,一旦超過設定時間未開門,後台就會響起預警,“召喚”人員前來看望。
0.01立方米讀數的“智慧”用心,讓老人感受到城市、社區的温度。以前,一提到科技進步的好處,很多人認為這是年輕人的專屬,譬如互聯網帶來的學習與社交的便利化,無人駕駛技術對人的解放,以及由此催生的大量就業崗位等。但智慧養老在一些地方的成功實踐表明,技術本身不會“歧視”任何人,只有從細節上關心、用心老人,真正瞭解老人面臨的現實難題,善用技術、用好技術,老人才能分享到技術進步的紅利,老人也就一樣能搭上技術進步的“快車”。
從眼下來看,我國的養老問題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儘管各地已探索出養老院養老、社區養老甚至抱團養老等模式,但人們採取的主要養老方式還是居家養老。隨着城市化的推進,以及在職人員工作壓力的增大,許多老年人無法得到子女、親屬在身邊悉心的照顧,成為事實上的獨居老人。他們的養老問題怎麼辦?
0.01立方米讀數的“智慧”用心,倡導了智慧養老的模式與趨向。這種養老模式,集康養、醫療、護理和居家照料為一體,許多養老的痛點也就可以被很大程度地解決。不要以為高大上的智慧養老只存在於個別一線城市,全國許多城市也已經走在了時代潮流之上。
在合肥,當地近年來逐步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的現代智慧養老服務體系。為老人配置的智能陪護機器人,可以幫着語音訂餐、理髮、線上問診,老人的生活不僅“智慧”了,也時尚了。
天津的河西區,以老人為核心,打造了一個智慧養老的綜合信息平台,通過對老人的監測與數據收集,捕捉老人需求並經精準匹配幫扶措施。當地還引入了智能外呼設備,對獨居老人進行定時呼叫,未響應者會有人工呼叫和入户探訪。
0.01立方米讀數的“智慧”用心,意味着養老工作要下足“繡花功夫”。據民政部公佈的預測數據,到“十四五”期末,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達到3億人。以技術為老人的健康與生存賦能,是“科技向善”的體現。從一些地方的實踐來看,智慧養老主要是以政府推動與購買專業服務相結合的模式進行的,這意味着,智慧養老是一個全社會共創共建的過程。這一過程,需要下足“繡花功夫”,需要“精細化管理”。不論是政府,還是企業,在部署未來規劃時,都不妨對智慧養老多一些傾斜與關照,讓更多老人享受社會進步之福。(文丨漢卿)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央視新聞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