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踐行“大挎包”精神 甘為農商獻芳華|徐民豔的制勝法寶

由 睢風娥 發佈於 綜合

大眾網·海報新聞 記者 孫淑娟 東營報道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老一輩農信人身背挎包、手持算盤,不避寒冬酷暑、翻越千山萬嶺,用雙腳將金融服務送進百姓家門,獲得了百姓口中“揹包銀行”美譽。無論何時,“挎包精神”一直是農信人“傳遞幸福”的制勝法寶。時代在變遷,但並沒有消磨農信人的“挎包”意識,相反,新時代“挎包”精神被賦予新的意義。

在廣饒農商銀行楊廟分理處有這樣一個身影,她時常拎着挎包,用腳步丈量遍轄區內的土地,美麗鄉村她的腳步下緩緩成型。她始終堅持以黨性為後盾,默默奮鬥在基層一線,甘灑青春汗水彰顯奮鬥本色。她就是徐民豔,一名有着14年黨齡的年輕“老黨員”。

知農:腳步丈量三農路 做農民的貼心人

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是徐民豔給自己的定位。

2007年7月,徐民豔正式進入農商銀行的大家庭中,主要擔任櫃員工作。此時的她雖然青澀但更為熱情,在工作中細心解答民眾問題,用真誠的微笑對待每一個客户,與她交談彷彿如沐春風。2018年,銀行發展也面臨更多挑戰,轉型發展迫在眉睫,徐民豔放棄穩定的內勤工作,主動選擇做業務,開拓市場。她認為,既然農商行是“百姓銀行”,就是要讓百姓們享受到最優的金融政策,和羣眾打成一片。

整個楊廟分理處,轄區內有15個行政村,周邊工業基礎薄弱,大部分村民以農業種植為生。為攬儲蓄存款,瞭解羣眾需求,徐民豔幾乎天天拎着挎包,走街串巷,腳步遍佈田間地頭,哪裏有農民幹活,哪裏就有她的身影,誰家的大棚需要換棉被了,誰家要蓋新棚了,她都如數家珍。日子久了,村民們都認識徐民豔,誰家有存貸款的需求,都會直接找她,真正和羣眾打成了一片。

“你看這邊應該把棚子搭起來,那邊再種上幾棵樹。”轄區的蔬菜種植基地是徐民豔最常走訪的地方,偶然的一次,她發現幾個人站在地頭,不停地比劃商量着。抱着試一試的心態,徐民豔上前主動詢問得知,該種植户想擴大種植規模,正在規劃設計大棚,但是手裏資金不足,正想辦法跟親戚籌款。

徐民豔聽了立即從挎包中取出魯擔惠農貸款的宣傳單頁,該項貸款是由省財政貼息的優惠貸款,擔保額度是10萬-300萬元,農户按期還款後省財政貼息2%,審批流程比較簡便,正好適合這種構築大棚金額較大的種植户。種植户聽了直誇徐民豔是及時雨,解決了大難題,立馬決定從她這裏辦理貸款。

“我就是從農民家庭出來的,更能體會到農民生活的不容易。有力所能及事情,我一定幫大家爭取到最優的金融政策。”徐民豔説道。

智農:金融夜校點亮農民致富路

“農村是金融服務最薄弱的環節,農民是金融知識最缺乏的羣體。”

由於廣大農村羣眾缺乏金融知識和誠信意識,缺少脱貧致富的方法和動力,很多農户不懂得如何使用手機APP,大量業務依然要跑到鎮上或縣城信用社網點辦理,農信社營業網點櫃面壓力加大,又增加了農民羣眾辦事成本。同時,很多農户因缺乏金融知識和不瞭解法律法規,常常無意中上了貸款超期黑名單,支付了超期罰息,增加了融資成本;對假幣識別意識不強,常常讓犯罪分子有機可乘,參與非法集資,血汗錢、養命錢往往被騙得血本無歸。儘管農信社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開展信用工程建設,但農民羣眾不能理解、不會運用都等於徒勞,農村依然是金融服務最薄弱的環節,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依然面臨金融支撐力不強和內生動力不足的尷尬。

為了打通金融惠農“最後一公里”,廣饒縣農商行楊廟分理處決定抽調以徐民豔為首的業務骨幹,利用晚上休息時間在15個行政村內開展“金融夜校”,面向廣大羣眾普及金融知識、解讀政策法規、傳遞致富信息,受到了廣大農村羣眾歡迎和地方黨政、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還好有你們來講課,我也會擺弄手機了,不用出門去銀行錢就到手了。”楊廟村村民劉阿姨通過參加“金融夜校”,學會使用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生意越來越興旺,日子越過越好。

想村民之所想,及村民之所急,以百姓之心為己心,徐民豔成為了村裏的一分子,將電子銀行業務送入千家萬户。截至2021年7月,共計發放零售貸款245户,5610.34萬元,發放並管理按揭貸款101户,5295.98萬元。

支農: 金融服務到家門

2020年春節,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徐民豔和同事們在做好防護的基礎上,走訪慰問轄內社區村户,為他們送去抗疫物資,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困難。

“大哥,你把身份證件拍給我。”在走訪途中,徐民豔瞭解到社區一位個體工商户受疫情影響,春節囤積的貨品滯銷,導致經營資金出現問題。由於整村封閉,無法進入村莊,徐民豔立馬帶上移動信貸終端,與客户約好時間地點,站在橋頭上採集客户信息,錄入資料,現場為客户發放了15萬元貸款。“小徐,你真是雪中送炭啊,有了這筆資金,我一定能克服困難,繼續經營下去,真是太感謝你了。”後來,該客户不僅成了廣饒農商銀行的忠實粉絲和義務宣傳員,還成了徐民豔的忘年交。

不僅如此,除了為農民、個體工商户提供金融支持外,徐民豔也在不斷深化內涵,拓展範圍,在向廣大農村羣眾傳遞致富信息,教授致富方法的同時,還積極幫助他們換思想、尋對策、求發展,實現了“一舉多贏”。

高育泉是楊廟村的村民,前期精力全部用在經營農資上,自己投資建設了13個蔬菜大棚,只能承包出去,賺取低額的承包費。由於合夥人的跑路,大筆承包費無法回收,導致經營資金出現問題,難以為繼,要債的村民將門口堵得嚴嚴實實的。周邊親戚也以為他再難翻身,也紛紛拒絕幫他擔保抵押資金。

此時,徐民豔瞭解到情況後,卻做出了截然相反的結論:“人不怕一時受窮,只要是幹正事能吃苦,這人就差不了。” 徐民豔來到高育泉家中,拿出金融政策宣傳單頁細心講授,幫助其選擇魯擔惠農貸款,户按期還款後省財政貼息2%,審批流程比較簡便,正是最適合高育泉的金融政策。“你們兒子也大了,農資店可以讓他經營,你們老兩口可以專心種大棚,這大棚種好了,沒準一年就能翻身了。”徐民豔説。

徐民豔的話讓高育良兩口記到了心裏,覺得這也是一條出路。高育良的大棚主要種植西紅柿和茄子,並留出專門的空閒大棚進行育苗,賣給周圍農户。受疫情影響,西紅柿價格攀升,高育良的西紅柿正好趕上好行情,每斤以5.5元的價格出售,一下就還清了貸款。

“在我最難、所有人都看不起我的時候,是你給我指明瞭方向,這個恩情我一輩子都會記在心裏的。”高育良心中感激,手寫了一感謝信交給了徐民豔,徐民豔卻説這是自己應該做的。

自2018年11月從事客户經理以來,徐民豔先後榮獲2019年“存款營銷先進個人”,2019年市級“優秀共產黨員”,2020年省級“優秀共產黨員”,2020年縣級“零售貸款拓展能手”2020年市級“零售業務拓展能手”,2020年市級“優秀客户經理”,2021年省級“農村商業銀行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大挎包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承載着幾代農信人的初心使命,延續着農商銀行獨特的紅色基因,我們要做大挎包精神的繼承者、踐行者和傳播者,讓這種精神生生不息,薪火相傳。”徐民豔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