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梓佩
據新京報報道,在全國八角主產區廣西南寧,用硫磺燻八角保鮮是“公開的秘密”。經檢測,市面上的八角二氧化硫殘留量超原國標16倍。有工作人員透露,當地已在考慮制定相關標準。
資料配圖(新華社)
這次並非硫磺八角首次被曝光。早在2012年,新華社曾刊發《“硫磺燻八角”成“潛規則”,“壯士斷腕”方能正本清源》,矛頭同樣指向南寧八角市場。秘密被公開多年後,還是停留在“公開的秘密”,問題究竟出在哪裏?
有業內人士提到,燻硫是“祖傳工藝”,雖然無硫八角利潤較高,但硫磺八角顏色鮮亮、不易腐爛,更受市場歡迎,燻硫是無奈之舉。
可是,八角與硫磺,一個是常見調料、製藥原料,一個具有毒性,長期接觸會損傷呼吸及消化系統。人們過去受制於認知水平,對食品安全重視程度有限,現在已經認識到危害,卻仍沿襲傳統,還把責任往市場上推,合適嗎?
事實上,所謂“公開的秘密”,只在當地市場成立。姑且不論“有硫”“無硫”利潤孰高孰低,消費者要是知道吃進嘴裏的八角二氧化硫殘留量嚴重超標,難道會表示歡迎?“市場歡迎”不過是生產者與拼命壓低生產成本的餐館食堂之間的“心照不宣”。
寄希望於行業自律不太現實,所以格外需要政府發揮監管職能。當地有關部門曾表示,“取證難,不好管”。
客觀上看,八角由個體採摘晾曬,再加上國家對八角含硫量缺乏統一規範,確實不利於監管。可無論根據哪種標準,抽檢樣本都遠遠超標,置之不理説不過去。既然當地已經開始考慮制定標準,未來標準執行情況如何,姑且拭目以待。
值得一提的是,據報道,當地執法人員9月22日突擊檢查八角市場,不少商家21日連夜把硫磺八角轉運至冷庫——難道商家能未卜先知?抱怨“取證難,不好管”之前該反思一下,取證難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究竟是“公開的秘密”不好管,還是沒打算好好管?這個問題不解決,有了標準恐怕也會停留在紙面上。
“無硫八角只銷往國外”,是無硫八角真的在國內市場缺乏競爭力嗎?對食品安全的要求,根本不分國界。除了要制定標準“治標”,也要考慮如何在生產者發展思路上“治本”。當市場出現買賣不合格產品的惡性循環,正需要政府出台政策,提供幫扶措施,幫助生產者通過建設無硫八角生產加工基地、推廣新技術烘乾取代燻硫等方式“破壁”。雖然短期內可能導致成本增加、價格變動,但利在長遠。
【作者】 王梓佩
叮咚快評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