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4月,是一個特別的春天,中美年輕的乒乓球員在賽場上的一次邂逅,撒下了友情的種子,成就了一段中美關係史上的佳話。中美老一輩領導人果斷決策推動中美“乒乓外交”,兩國人民已隔絕多年的交往大門就此打開。
回望50年前的那個春天,“忽如一夜春風來”,小小銀球承載的兩國人民之“情”,融化了兩國關係的堅冰,成為中美關係改善和發展的開端。此後,中美互利合作的巨大潛力和人民對和平友好的深切向往以勢不可當之勢匯聚成奔騰江海,跨越了意識形態的分歧,深刻改變了世界格局。
50年光陰荏苒,“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50年來,從美國乒乓球代表團作為新中國成立後首批正式到訪的美國客人踏上中國土地,到疫情前平均每天有1.7萬人往來於中美之間;從中美地方間毫無交往,到目前兩國已有50對友好省州,232對友城;從中美經貿往來50年前幾可忽略不計,到2020年中美貨物貿易額達到5800多億美元;從兩國人民視對方如“外星人”,到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對方伸出真誠援助之手;從兩國在國際舞台上互相敵對,到共同攜手應對金融危機、埃博拉疫情,中美關係以“情”開端,到“情”和“利”交融,已經成為一段“剪不斷”的雙邊關係,為兩國和世界帶來了巨大福祉。
然而近些年,中美交往50年結出的珍貴成果,卻被一些人出於政治私利或狹隘偏見竭力“搞亂”,讓人不禁感嘆這對“剪不斷”的雙邊關係卻日益 “理還亂”,已經處於50年來最艱難的時期。亂象叢生的中美關係源自於某些人對中國的錯誤認識,對中國發展路徑的誤讀,他們固守冷戰思維和霸權邏輯,把中國視作威脅,極力遏制中國發展,阻礙兩國互利合作。中美在社會制度、意識形態、歷史文化等方面差異明顯,在利益交融中存在摩擦、出現競爭並不奇怪,但共同利益始終是第一位的,任何差異和競爭都不應成為衝突對抗的理由。50年前,中美兩國之間的差異遠超現在,但仍能尊重差異、跨越分歧,尋找到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路徑。在中美利益已經深度融合的今天,我們更應該繼承和發揚相互尊重、求同存異的精神,在良性競爭與互利合作中相互促進、彼此成就。試圖“搞亂”中美關係,就是站在歷史錯誤的一邊,就是站到了兩國人民的對立面,終會對兩國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回顧50年中美交往的歷史,兩國關係之所以“剪不斷”就是因為這50年曆史中的一個個年份、一個個事件、一個個數字背後,都是成千上萬箇中美人民有“情”、有“利”的故事。因為中美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他們有了更多的工作機會,更物美價廉的商品,更豐富多彩的生活,更值得期待的未來。就是他們的小故事,蓋起了中美交往與合作的高樓大廈。有些人試圖否定這些基本事實,挑動對立,製造衝突,但這些做法雖可一時得逞,但終將因違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歸於失敗。
“乒乓外交”看似極具偶然,但細究起來,卻藴含着歷史的必然,因為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洪流終究勢不可當。所以儘管中美關係“理還亂”的現狀令人憂慮,我們仍應順應兩國民意和歷史潮流,本着應對歷史和未來高度負責的態度,用耐心和智慧為中美關係“抽絲剝繭”,尋找出路,推動中美關係重回正軌、重建互信,向着更美好的明天繼續向前,更好造福兩國和兩國人民。(作者是中美友協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