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和幾個朋友吹牛,有人問我,現在年收入40萬的人比以前多,為什麼買豪華車的人卻不多呢,身邊有不少還是主要以大眾、豐田等車型為主。這個問題觸發了我的必答機制,而且我認為很有必要,和各位車友分析一下,其實無外乎四個原因,你就看我説的對不對。
一、豪車好買不好養
如果我們以一個嚴謹的層面來講,豪華C級轎車或者中型SUV,才能真正算是邁入了豪華汽車的門檻,比如寶馬5系,奔馳GLC等車型,當然,頂配的豪華B級轎車或者緊湊型SUV也在此之列。這樣的車型即便優惠不少,但是算上各種附加費用之後,基本上落地40萬元打底,剛好是一年的工資,從比例上來看,也符合買車價格,不要超過年收入150%的最佳標準。
但是豪華車的後期費用,和普通家用汽車是截然不同的,以豪華C級轎車為例,每年的保險、油費、養護費用加在一起,按照最低標準需要2.5萬元左右;再以平均5年的用車時間為標準,豪華汽車5年車齡的平均殘值約為45%左右,也就是説,一台40萬的豪華汽車,折舊費為22萬,平均每年為4.4萬元左右,那麼每年的總費用相當於6.9萬元左右,佔據全年收入的17.5%,那麼這個佔比對於一個家庭來説就偏高。
二、收入上升瓶頸
那麼有車友可能會計算了,假如年收入10萬元,入手一台10萬元的家用車,每年的車費佔比也會差不多,為什麼年入更高的人就成了負擔呢?這就要牽扯到了收入上升的問題,隨着國內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國民收入結構的多樣化,年收入10萬元的個人或者家庭,在未來的5年的時間內,會有較大的收入上升空間,當然這只是一個大數據的計算,並不能代表每一個人。
但是有數據顯示,在年收入超過20萬以後,就會遇到一個較長的收入瓶頸期,特別是對於收入較高的國家單位企業、公司高管等非私營業主來説,這個瓶頸期就更長了,目前年收入超過40萬的人,年齡普遍在45歲左右,基本已經達到了人生巔峯,而年收入10萬的年輕人則大把大把,以辣哥所在的三線城市汽車行業為例,普通銷售人員和售後技師,年收入平均在6萬元左右,年收入超過10萬元的佔20%左右,並且普遍為90後。
他們還有着很大的職位、技能以及客户資源上升空間,所以收入上漲空間也大,如果現在買一台10萬元的車,那麼隨着收入上漲,每年的用車費用佔比也是跟着下降的,這是絕大部分年入40萬元的個人和家庭做不到的。
三、日常開銷
上文已經説了,年入40萬元的人羣以45歲左右為主,典型的人到中年,往上面臨着贍養老人,因為這個年齡的人士有一個比較顯著的家庭特徵,就是父母雙親能有固定收入的家庭少,此外農村出生的數量佔比高,普遍大於80後和90後,對於國內社會現狀有基本研究的車友應該都知道,辣哥從事汽車市場運營多年,這方面倒是有着大量的調研數據。
往下則要面對孩子教育,高收入人羣往往意味着高知,或者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要遠超低收入家庭,目前很多家庭在孩子的教育支出上,超過了年收入的30%甚至更高。此外,人類自古就對居住環境有着深度的渴望和追求,國內房價居高不下,即便是三線城市的房價,現在也輕鬆超過了2萬元的均價,對於年收入40萬元的家庭來説,依舊是個極大的負擔。
贍養老人、孩子教育、住房醫療是大部分國人面臨的三座大山,特別是孩子教育和醫療支出,可以用無底洞來形容,所以也引發了第四個原因。
四、憂患意識
和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不同,中年人已經經歷了更多的人生風雨,也深刻感受到了什麼叫做世事無常,而從概率上來看,遇到重大性災禍的概率,是遠遠大於升官發財的概率,而面對突發風險的時候,財務儲備是能否渡過難關的重要保障,所以高收入的中年家庭,在憂患意識和理財意識上,都要遠遠超過年輕人。
事實上在任何一個國家,有能力依靠自己的收入購買豪華汽車的年輕人,都能用鳳毛麟角來形容,大型公司的年輕高管只是個例,三橋青年其實更能代表當今年輕人的生存狀態,一個月入過萬的年輕北漂,僅僅每月的房租、交通和伙食費,就已經剝削了他們積累財富的空間,未來還要面臨購房、婚娶等等生活問題。
綜合以上四個原因,辣哥在這裏也奉勸很多年輕人,假如你年輕有為年入40萬,還是不要急着買豪車了,這潭水比你想的還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