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至17日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整體以良為主;18至20日,整體良至輕度污染;21日至22日,區域持續高温,中北部空氣質量以輕度污染為主,首要污染物為臭氧。”
今天下午,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結果圖正式上線。今後每週一,長三角三省一市的居民都能在一張圖表裏,快速獲悉未來7天的空氣質量情況。
四地監測數據共享、預報會商,共同研判未來空氣質量變化
未來7天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報和未來1天長三角區域地級及以上城市的空氣質量落區預報圖將通過三省一市生態環境部門微信公眾號“美麗長三角”專欄及其他新媒體平台共同發佈預報結果。
“這是國內首次由地方層面共同公開發布跨省級行政區域空氣質量預報結果。”市生態環境局生態環境監測處四級主任科員盛濤告訴記者,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報結果的發佈,為公眾提供了及時便利的便民信息,也有助於進一步支撐區域大氣污染的聯防聯控。
四地共發區域空氣質量預報有賴於前期實現的監測數據共享和協作。據市環境監測中心大氣室副主任王茜介紹,依託成立於2014年的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前期長三角區域400多個站點空氣質量常規監測數據、十幾個大氣超級站和2000多家重點源在線監測數據已實現共享。在此基礎上,三省一市生態環境部門通過可視化視頻開展了一系列區域空氣質量預報會商,按照統一的空氣質量預測預報規範,共同研判未來7天空氣質量變化趨勢,細化完善區域空氣質量預報內容和形式,支撐預報結果發佈。
市生態環境局監測處處長魏化軍表示,下一步,三省一市生態環境部門還將繼續探索推進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監測預測一體化,共同應對區域大氣污染,持續提升區域空氣質量。
“隱形殺手 ”臭氧成了主要污染物
記者注意到,在未來7天的空氣質量預報中,主要污染物都是臭氧。
王茜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長三角區域臭氧濃度同比上升7.7%,已成為制約區域和城市空氣質量優良率提高的關鍵因素之一。對此,區域中心聯合蘇浙皖三地預報團隊開展多次成因研判和會商分析,每日開展區域空氣質量預報併發送至區域相關單位。
具體來看,上海市生態環境部門不定期組織區域中心開展臭氧污染形勢分析和預判;江蘇省生態環境部門印發了《2022年江蘇省揮發性有機物減排攻堅方案》,並基於預報預警建立採取相應措施,以有效壓降臭氧前體物VOCs排放,遏制臭氧污染高發態勢;安徽省生態環境部門出台了《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環境管理技術規範》,召開了全省臭氧污染防治工作培訓會,基於預測預報結果,精準查找問題,採取精準措施;浙江省每半月召開全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視頻調度會,會商分析大氣環境形勢分析與預測,對預測的污染過程,鎖定熱點網格和重點目標網格的行業和企業貢獻,明確區域精準調控最優方案。
最近兩年,出現在長三角區域居民相機裏的美景,除了碧波盪漾的水面外,還有越來越多的“水晶天”。長三角區域“藍天保衞戰”的成果肉眼可見,2021年,長三角區域PM 2.5平均濃度為31微克/立方米,較2020年下降11.4%;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86.7%,比2020年上升1.6個百分點。
四地空氣質量“一圖覽”
作者:張天弛
編輯:徐晶卉
責任編輯:戎兵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