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空心化”,鄉鎮學校互相爭搶生源的背景下,區域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顯然應該承擔更大的責任。
“傳我命令:凡屬外鄉鎮來我鄉搶生源的,各位可以見人打人、見車翻車……”近日,這段有如土匪山大王口吻發號施令的聊天記錄,引發網友熱議。如果不是媒體報道,或很難相信這段“霸氣命令”竟出自一名校長之口。
為人師表,言語卻粗暴至此,甚至喊打喊殺,令人瞠目結舌。不管最後有沒有因為搶生源而發生打人、翻車事件,這名校長的此番言論都刷新了底線。事後,當地教育局對涉事校長易某民進行了約談,而易某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並道出了苦衷:許多小學畢業生都離開了當地,去其他鄉鎮初中唸書,這讓他憂心不已,也很急切地想要避免生源流失的情況。上述言論也是想激勵學校工作,增強學校的危機意識,“不會真的去這樣做”。
相關資料顯示,易某民是中學物理高級教師,還是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並出版過個人文學作品。值得深思的是,是什麼讓這樣一個文化人氣急敗壞,全然不顧師道尊嚴和讀書人的體面?
答案是生源。正是因為當地鄉鎮之間爭搶生源,才有了“招生保衞戰”。生源為什麼如此重要?因為生源是學校發展的根基,財政按照在校生數量來撥付生均公用經費,隨着學生數的增加,生均成本會逐漸下降,更具辦學規模效應。生源被搶走了,就意味着學校運轉經費少了,尤其是對於一些規模不大的鄉鎮學校來説,生源減少帶來的影響更大。搶生源動了學校的命根子,或許才有了校長這番“見人打人、見車翻車”言論。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學生期待更好的教育,流向更優質學校,是人之常情。近年來城鎮擠、鄉村弱的現象在部分地區有所好轉,甚至出現了農村學生迴流的情況。但是,在不少地方,農村生源流失的情況仍然嚴重。這是城鄉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現,根本原因還是教育資源、教育機會、教育供給在城鄉之間的分配不均衡。
有人説,爭奪生源要靠師資、靠辦學水平,此話不錯。但放在農村“空心化”,鄉鎮學校互相爭搶生源的背景下,區域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顯然應該承擔更大的責任。
一是應規範各學校的招生秩序。就在近日,湖南省出台文件,規範中職學校招生過程中踩“紅線”、越“底線”、闖“雷區”的各種違規行為,明確規定中職學校和初中生源學校出現招生違規行為時,其主管部門應立即啓動相關調查程序。雖然文件針對的是中職領域的違規招生情況,但卻是同一個道理,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該肩負維護招生秩序的責任。
二是應花更大力氣推動鄉鎮之間與城鄉之間的教育均衡發展。鄉鎮學校自發打好“招生保衞戰”,採取“保、拉、吸、搶”在區域教育生態失衡面前,儘管不是徒勞,但也沒有太大的裨益。鄉鎮學校之間的內卷,主要在於生源都流到了城區,鄉鎮學校普遍面臨生源流失困境。一些地方加大教育投入,利用政策、位置等優勢打造新興的名校,更加劇了農村生源流失情況。如果不扭轉這種現象,城鎮強、鄉村弱的問題還會繼續下去,不僅會破壞區域教育公平,也會加重農村學生的求學成本和家庭的經濟負擔。
不管出於什麼原因,為人師表者簡單粗暴、喊打喊殺都不應該,但是鄉鎮學校的困境也應該被看到。優化區域教育生態,促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在項目建設、資金投入上優先支持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鎮中心學校和農村適齡兒童流入較多的城鎮學校建設,不斷加強農村學校和寄宿制學校的經費保障才是緩解困境的關鍵。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楊三喜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