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遠的角度來説,比亞迪和上汽集團哪個更有投資價值?
從長遠的角度來説,肯定是比亞迪了。如果投資上汽,肯定有的賺,也難免會賠。如果投資比亞迪,從長遠來看,更具投資價值。
要看一個集團有沒有投資價值,無非是看它現在有什麼,以及未來的前景。相比上汽這條大船,比亞迪體量雖然小,但是能量快要爆表,厚積薄發説的就是比亞迪。
上汽的現狀以及未來的展望
上汽,實際控制人是上海市國資委,體量驚人,在2019年就是世界五百強的前五十名,排在第三十九位。主要的業務是賣私家車,賣零部件。這二大塊業務,佔據了上汽95%以上的營業收入。
按理説,上汽賣車能賺錢是好事。但是問題在於,上汽賣的車,基本是合資車,比如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等等。這些合資品牌,佔據了上汽賣車收入的八成左右。
屬於上汽自己的品牌,如名爵,大通,榮威這三個,我們只處於聽説過,也見過,但是賣的不好。賣的最好的車,也就是榮威的RX5了,但是現在銷量也下來了。至於名爵,大通這些,銷量慘淡,幹不過合資車,也幹不過國產車。
這種依賴合資車賺錢的情況,是很危險的。因為WTO協議,要求外國汽車不得全資在中國建廠的規定已經失效,這些合資品牌,若是願意付出代價,是可以踢開合作的中國企業,全資掌控在華公司的。
遠的不説,就拿華晨寶馬來説,合資車持股比例限制期一過,寶馬全資收購了華晨寶馬。華晨名存實亡,利潤以前還跟寶馬對半分,現在利潤全是寶馬公司的。
如果大眾,或者通用這二個國際老牌車企,跟上汽決裂,那上汽只依靠自己的榮威,名爵,依維柯等自有品牌,分分鐘就要被龐大的固定支出拖垮。也就是這些企業還要跟政府打交道,而上汽的背後是上海國資委,所以上汽還佔着政府交流上的便利,還不至於跟豐田,通用撕破臉。但是未來的事,誰知道呢!一個是德國大眾,歐美北約成員,美國小弟。一個是美國通用,我們最大的潛在敵人,想想就覺得不靠譜。
此外,現在全世界對於新能源車的發展達成了共識。因為石油開採越來越難,成本越來越高,儲備也沒多少了,把石油拿來燒實在浪費,乾點別的不好嗎?
在這個大背景下,通用,大眾,作為老牌車企,至今沒有拿出非常亮眼的,關於新能源領域的規劃或者技術,都是在等,在看。可以説,新能源領域彎道超車,並不是沒有依據的。看這些老牌車企,支支吾吾,藏着掖着,就知道心虛的很。
所以,投資上汽集團,未來風險有點大。
比亞迪現狀及遠景展望
在去年的十月份,比亞迪在A股市場,拉了一波漲停,市值超過了上汽,位於中國汽車品牌A股市值第一的位置。
這説明,市場看好比亞迪。拿股神巴菲特來説,自從在2008年,巴菲特名下的中美能源控股公司,以每股8港元的價格買入比亞迪2.28億港股股份以來,至今從未減持。
能得到巴菲特的青睞,比亞迪自然有真本事。目前比亞迪集團的營收項目,分為三塊,分別是汽車業務、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
這三大業務中,拎出哪個來,都可以説道説道。
比如汽車業務。目前比亞迪是我國最大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商,不但技術先進,還建立了汽車全產業鏈,既可以控制質量,也可以拉低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
拿最新的比亞迪漢來舉例,看看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是做全產業鏈的。
漢的電機,電池,電控這核心三大件,都是比亞迪旗下的各分公司或者事業部提供的。比如驅動電機為永磁同步電機,前後雙電機,一共680n/M的動力,可實現3.9S的最快加速成績。提供的供應商是比亞迪。
電池,為比亞迪自研的磷酸鐵鋰刀片電池,是業界首次通過針刺實驗的電池,杜絕自燃,超安全。此外,比亞迪還是全球前三的新能源電池廠家,從鋰礦石的採收,到成品電池的封包,都能由比亞迪獨自完成。
電控,是比亞迪第四代IBGT電控芯片,完全自研自產。雖然比國外品牌,比如英飛凌的電控芯片有點差距,但是不大,還打破了國外品牌對電控芯片的壟斷地位。
此外,像什麼空調系統,車機的硬件以及軟件,車身的衝壓以及裝配,天窗總成等等,都是比亞迪或者比亞迪子品牌弗迪自研自產的產品。
一家掌握新能源車核心三大件,基本打通汽車製造全產業鏈的汽車品牌比亞迪,還站在新能源的風口上,技術實力還是最強的那一撥,未來起飛是可以遇見的。
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也就是俗稱的代工廠。作為勞動密集型企業,組裝業務覆蓋消費電子、汽車智能系統、物聯網、機器人、人工智能及新型智能產品等領域。業務的主要客户包括三星、華為、蘋果、小米、vivo、聯想等智能移動終端領導廠商。雖然比不上富士康,但也是業內數一數二的代工廠了。
最後的二次電池以及廣伏產業。前者主要是給比亞迪自有的汽車品牌做匹配,極少外供。光伏產業業界領先,不過光伏產業整體要黃了,意義不大。
最後,相對於上汽只依靠合資品牌賺錢的現狀,比亞迪既有技術,也有完善的路線規劃,未來撐着新能源的風口扶搖而上是可以預見的。所以,投資比亞迪是個更加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