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看一個綜藝台的表演,一位魔術師表演的魔術行雲流水,水平非常高超,可是主持人採訪他的時候,他卻不會説話了,一句話説了老半天,臉都被憋紅了,後來才知道他説話有點結巴,也就是俗稱的口吃,因為這個毛病讓他非常自卑,也讓他的父母非常氣憤,原來,他從小説話並沒有口吃的毛病,説話很流暢,可是他有個叔叔覺得好玩,教他學説“磕巴”話,他在九歲的那一年就開始結巴,開始家人還沒當回事,孩子也純粹覺得好玩,後來就成了真正的結巴,連説了四個對象,都因為結巴沒成,後來這件事導致他和叔叔家鬧了矛盾,但已經無濟於事,孩子的結巴毛病算是改不了了。
寶寶都會經歷説話磕磕巴巴的時期,一般都可以改正
很多孩子小時候都有一段時間説話比較結巴,很多媽媽就非常擔心,孩子一這樣説話,就嚴厲地訓斥,孩子會慢慢地改正,這就是俗稱的假性結巴,這是孩子語言發展的一個過程,一般多發生在1-3歲孩子身上,這個時期語言開始萌芽,模仿能力極強,孩子有表達和表現慾望,可是語言卻趕不上思維的變化,因此在急於表達的時候詞彙量受限,翻半天白眼也想不出要説什麼,因此會重複,表現為結巴,隨着語言能力的增強,這種現象會逐漸消失。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被外界影響,比如看到電視上有個演員磕巴着説話,他其實是想表現人物的特點,但在孩子看來很好玩,就會學着説,又或者身邊有人這樣説話,跟孩子接觸過,孩子也會進行模仿,如果父母及時發現並掐斷模仿的根源,他沒有了這種語言環境,也會慢慢迴歸正常的説話方式。
此外,孩子受到驚嚇也可以表現為結巴,緊張得説不出話來,這些情況都是寶寶語言發展的一個過程,需要及時介入,但是不必過分緊張,等過段時間就會好轉,那麼孩子在什麼情況下會變成真結巴呢?可能想改就來不及了。
長時間接觸説話結巴的人
除了天生的説話結巴,很多孩子都是在後天形成了頑固性結巴,想了很多辦法,但收效甚微,這極有可能孩子長期接觸這種環境,跟説話結巴的人接觸,適應了這種説法的方式和節奏,習慣性地停頓、打斷、拖長語調,就比如我遇到過一個孩子,他的鄰居是結巴,總是接觸這個鄰居,結果他也形成了結巴,一緊張就説不出整句話,就比如,孩子跟着説方言的人,就滿嘴的方言味道,再比如一個班裏有個東北同學,一個學期下來,説話都帶點東北味,而孩子的模仿和學習能力更強,也更能受到影響,如果父母不及時發現,就可能變成了真的結巴。
父母不在意
很多孩子一説話有點問題,父母首先排查問題,並進行及時制止,把結巴扼殺在萌芽中,孩子遠離這種語言環境,並且察覺到父母不喜歡他這樣説話,內心想要改變,自然就會改變了,最壞的是,父母不在意孩子的説話方式,等到察覺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式,想改變很難。
對孩子進行暴力干涉
口吃不是一種簡單的語言障礙,是生理和心理雙重作用下複雜的功能紊亂,口吃的孩子心理壓力大,可能被父母強烈地排斥,不是打就是罵,導致孩子更不敢説話了,而心理越恐懼,肌肉就會越緊張,由此形成了惡性循環,很多人發現,越是正經場合,口吃的人越講不好話,如果是寬鬆的環境,他也能像正常人一樣説話,就比如説,如果按照某個節奏念課文或者唱歌,他就能很順暢,所以越放鬆和平靜,結巴就會越少。
所以説,我身邊很多老人都有這樣的經驗,電視中有結巴的劇情或者生活中有説話結巴的人,就帶着孩子趕緊遠離。很多孩子本身不結巴,但是遇到這樣的語言環境,加上父母干涉的不及時,可能就會演變成真結巴,到時候想要改正就很難了,孩子進而產生自卑情緒,只能儘量減少説話的次數,但是一遇到緊張情況,結巴就會隨之產生,是非常影響工作和生活的呢。
您遇到的孩子有這種現象嗎?他們最後改正了沒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