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利維亞選出新總統的多層含義

玻利維亞選出新總統的多層含義

阿爾塞當選玻利維亞新總統,支持者們搖旗慶祝 攝影/新華社

向長河(國際問題學者)

當地時間10月23日,玻利維亞最高選舉法院宣佈,在10月18日舉行的玻利維亞總統選舉中,前經濟部長阿爾塞以55.1%的得票數在首輪投票中直接勝出,當選玻利維亞總統。

阿爾塞得到前總統莫拉萊斯的大力支持。作為左翼政黨“爭取社會主義運動”的候選人,阿爾塞以超過25個百分點的巨大差距,領先於第二名——公民社羣黨候選人、前總統卡洛斯·梅薩。阿爾塞將於11月上半月就職。

玻利維亞在國際上名氣不大,但此次大選不僅體現了玻國內政局的波詭雲譎,而且具有溢出效應,折射出“左右博弈”在拉美地區的此消彼長,具有多層政治經濟含義。

首先,這意味着莫拉萊斯領導的左派在失勢一年後再次執掌玻利維亞政權,曾造成流血衝突的陣營對峙與衝突已經翻篇。

去年10月,玻利維亞舉行正常換屆大選,雖然在選票清點過程中出現異常,官方仍宣佈時任總統莫拉萊斯首輪選舉直接獲勝。玻反對派拒絕承認這一結果,指控莫拉萊斯陣營選票統計造假,從而引發兩個陣營的支持者爆發大規模暴力和流血衝突。不得已,莫拉萊斯宣佈辭職並流亡阿根廷,反對派參議員第二副議長阿涅斯宣佈就任臨時總統,並組建過渡政府行使職權。臨時政府承諾將盡快重新舉行總統選舉。受新冠疫情的影響,玻利維亞總統選舉數次被推遲,到今年10月才舉行。

此次大選,儘管莫拉萊斯本人不能參選,但其創立的“爭取社會主義運動”推選阿爾塞參選,阿的勝選實質上是莫拉萊斯陣營的勝利。阿爾塞從2006年起成為莫拉萊斯政府中的經濟部長,2017年赴巴西治療癌症,2019年年初回國後繼續擔任原職。競選開啓以來,莫拉萊斯多次為阿爾塞站台。相比之下,右翼內鬥嚴重,互不相容,沒有出現一名能夠協調各派而又能力出眾的強有力人物,也給了阿爾塞勝出的機會。

此次玻總統和議會選舉頗為平靜,右翼候選人以及美洲國家組織都承認阿爾塞勝選,目前玻利維亞政局與社會持續保持穩定。

其次,這意味着“拼經濟”與老百姓“獲得感”高低成為大選的關鍵。拉美輿論普遍認為,阿爾塞能夠贏得總統大選,很大程度上源於他擔任經濟部長時期所取得的成績。從2006年至今,玻利維亞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近4倍,貧困率從60%減少到37%。玻利維亞輿論認為這與阿爾塞的經濟政策密不可分,稱他為“實幹的專家型經濟官員”。 除了擔任經濟部長,阿爾塞還曾在玻利維亞中央銀行和世界銀行長期工作,“拼經濟”是他的長項。

經濟是選民最為關注的問題。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使玻經濟遭受重創,大批中小企業倒閉,失業人口猛增,社會貧困率再度上升,世界銀行預計其經濟今年將下滑超過7%。在此情況下,精通經濟的阿爾塞成為民眾的期望,其支持率也一路領先。

其三,這意味着拉美地區“左退右進”的政治大格局出現“反彈”。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左翼力量橫掃拉美政壇,在多個國家上台執政——從委內瑞拉的查韋斯到巴西的盧拉,從阿根廷的基什內爾到智利首位女總統巴切萊特,再到玻利維亞的莫拉萊斯。近年來,以查韋斯去世和盧拉入獄為標誌,拉美左翼力量遭受挫折,拉美政壇“左退右進”勢頭較為明顯。

莫拉萊斯命運受到廣泛關注,不只緣於他的印第安人血統,以及特立獨行的做派,更在於他是左翼時代的最後一位招牌式總統。隨着去年莫拉萊斯的下台,拉美整體“向右轉”似乎成為一些觀察家的“定論”。但如今,阿爾塞的當選表明,左翼在拉美依然有着深厚的羣眾基礎與社會土壤。此次大選,阿爾塞得到了廣大擁莫派的窮苦農民和土著居民的大力支持。競選中,他成功採取了穩住基本盤、大力團結中產階級的戰略,從而爭取了部分搖擺民眾的選票。

阿爾塞的執政前路並非是一馬平川。政治穩定和發展經濟,將是他上任後面臨的兩大挑戰,而如何處理好與莫拉萊斯及執政黨的關係,是阿爾塞需要解決的棘手難題,甚至是威脅其執政穩定的一大隱患。

作為一位學者型技術官員,阿爾塞屬於温和左翼,他所奉行的務實的温和派路線,包括改善與西方國家關係的戰略,都可能與包括莫拉萊斯在內的左翼激進派發生衝突。儘管阿爾塞説他要重新整治政黨,不會聽命於莫拉萊斯,但莫拉萊斯是其黨派的“教父”,如何處理兩人的關係,考驗着阿爾塞的政治智慧。

圍繞莫拉萊斯能否回國、回國後與阿爾塞的關係如何相處,一系列的政治、法律問題會讓阿爾塞頭大。一旦處置不當,可能影響執政黨團結和阿爾塞的執政威望,甚至可能引發新的社會矛盾與政治動盪。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87 字。

轉載請註明: 玻利維亞選出新總統的多層含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