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伴隨着一則“遠赴人間驚鴻宴,老君山上吃泡麪”的網絡“梗”爆紅,老君山景區由於在金頂平台上吃泡麪遊客太多,垃圾遍地而意外“走紅”。隨着輿情的發酵,輿論對遊客素質、景區如何整改等話題展開熱議。
輿情綜述
圖:12月1日至12月15日“老君山”熱度趨勢圖
(來源:人民眾雲)
12月以來,老君山由於優美雪景,熱度維持在波動但較高的水平。12月初,老君山雪景視頻在抖音等短視頻平台走紅,不少視頻裏“網紅”們身着漢服,或在山頂吃泡麪,“老君山”熱度達到次高峯。抖音平台點贊量最高的短視頻由賬號“暴走兄弟”發佈,截至12月15日點贊已超過37.2萬。
近日,老君山上遍地泡麪碗的情況引起輿論關注。12月14日,老君山景區回應稱,景區方面由黨員幹部組成的突擊隊沿路檢查大環境衞生,山頂商户每家包50米範圍內的衞生,給遊客營造良好的遊覽氛圍。現已督促山頂各商户立行整改,對於情節嚴重的實施停業整頓。老君山景區現狀受到不少主流媒體關注,輿情熱度達到峯值。
傳播平台層面,微博是“老君山泡麪事件”主要的傳播平台。截至12月15日上午,該事件相關的#老君山因泡麪走紅結果垃圾遍地##景區回應老君山金頂垃圾遍地#分別達到1.5億、3170.6.萬,而由此話題延伸出對於網絡“梗”的討論#老君山變垃圾山怪網絡梗嗎##如何看待網絡梗的錯誤引導#閲讀量也分別超過279.7萬和190萬。同時,APP新聞客户端和資訊也是重要的傳播渠道。
圖:12月13日-12月15日“老君山泡麪事件”的傳播平台
(來源:人民眾雲)
對於“老君山泡麪事件”,除了“泡麪”“垃圾”“老君山”等和事件直接相關的詞彙出現頻率較高,媒體的網民還關注此事件背後的景區管理問題,高頻詞包括“停業整頓”“整改”“敦促”等。
圖:12月13日-12月15日“老君山泡麪事件”的高頻詞
(來源:人民眾雲)
媒體和網民觀點
老君山景區管理仍需提高,“遊客太多”不能作為藉口。廣西新聞網評論員胡輝認為,遊客多了不是垃圾遍地的原因,景區應當反思文明引導、警示牌、清潔人員等其他景區配套設施和服務是否到位。同時,重慶新聞華龍網指出,遊客亂扔垃圾的行為和違規成本為零的環境有關。景區管理方要及時調整定位和管理方式,可以採取規定景區承載遊客流量的上限流、限制景區泡麪的銷售量或銷售其他食品、科學規劃遊客餐飲場所和劃定“禁食”區域等方式。此外,北青網表示,景區和商家一邊坐收客流紅利,一邊吐槽“遊客多”“素質低”,未免有點不厚道、不客觀。想當好“網紅景區”還需實力支撐,需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將限流等措施落到實處。
個別遊客素質有待提高。不少網民注意到,高山等特殊自然環境嚴苛的景區裏,清潔工作本身比城市更加困難,因此呼籲遊客自備垃圾袋,將產生的垃圾帶下山。廣西新聞網評論員韓東林認為,一些來打卡的遊客只顧品味老君山上的泡麪美食,卻將垃圾隨意丟棄,不但污染了景區環境,更給景區管理工作增加負荷。這是“吃了泡麪,丟了顏面”的不文明之舉,遊客既要有“品味”更要有“品位”。
如何看待網絡“梗”對遊客行為的影響引發關注。@中國新聞週刊發起的微博網絡投票中,多數網民認為“遊客素質需提升,不能怪網絡梗”。但也有網民指出,網絡“梗”如果導向不正,從眾心理作祟將引發跟風效仿,會帶來不良示範效應。紅星新聞網認為,老君山危機存在個體遊客素質差的情況,但不止於此。當“老君山上吃泡麪”變成類似行為藝術一樣的集體行為,個體的素質和行為邏輯就可能被“淹沒”。平時注重文明的遊客,如果看到大家都是當場吃、吃完就走,可能也就隨大流,甚至以為這是吃泡麪打卡的“標準流程”。
輿情點評
除了針對老君山事件本身,此事件還引發了網民對#網紅景點值得去嗎#的熱議,提醒“網紅”景區應注重研判和處理風險。
一方面,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發達的時代,不少“網紅”景區通常在短期內迅速“火爆”,其本身應該對遊客大量湧入有預判並採取行動。以老君山景點為例,由於“泡麪梗”在短視頻平台火爆,提前投放更多人力,並安置更多垃圾桶、宣傳引導牌等應該在管理者的考慮範圍內。面對此類問題,“網紅”景區可以考慮結合大數據和管理經驗,預先研判遊客數量,相應提升景區的基礎設施配備,並針對潛在的不文明行為安置警示設施、出台懲罰辦法
另一方面“網紅”景區在營銷過程中,應注重宣傳的內容和潛在風險。此次事件中,泡麪是一種難以處理的垃圾,讓遊客將泡麪碗帶下山存在操作性難題,此類具有潛在風險的“廣告”是否值得宣傳,景區應當慎重考慮。同時,儘管景區表示未參與到該網絡“梗”的宣傳中,如果發現在社交媒體平台上,有“網紅”自發作出此類宣傳,景區也可以考慮通過微博等官方渠道對市民進行合理引導。景區在費盡功夫引流的同時,更要思考景區本身的承受能力,推廣不宜“用力過猛”,不要讓流量反而成了負擔,給遊客產生不好的印象,甚至可能成為永久“負面教材”
同時,“網紅”景區想要“長紅”,還需從根本上提高服務和管理能力。景點被炒作起來就可能引人蜂擁而至,導致景區不堪重負甚至遭到破壞。此前,重慶洪崖洞在國慶期間一下子湧入遊客近80萬人,出現了嚴重擁堵和環境污染等問題。杭州的濱江公園的粉黛草“花海”曾因變成“網紅打卡地”,遭到遊客踩踏而被迫提前割掉。@財經網關於“你覺得網紅景點都值得去嗎?”的投票中,不少網民反思是否只有“網紅景點”才是出路。有網民指出,由於“網紅”景點頻頻“翻車”,反而成為“避雷指南”。短暫的“網紅”可以幫助景區引流,但並非出路。景區想要“長紅”,還是應在充分考慮其基礎設施和人員的基礎上,對管理和服務水平穩紮穩打
此外,景區管理者在巧用流量、善用流量的方面更應該下功夫。隨着北京、上海等城市試點推行垃圾分類,在全國層面推廣垃圾分類制度也勢在必行,不少民眾對於垃圾分類已經有了基本認知和支持態度。在此次事件中,老君山景區如果提供乾濕分類的垃圾桶,既有一定程度的羣眾基礎,又有助於推廣環保意識和響應國家號召,可以由此打造出正面的宣傳效果,這也是一種善用流量的方法。
(人民網)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