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1號,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展開新年的第一次媒體溝通,同時,向外界交出2021年的銷量成績單。
2021年,缺芯問題對大眾集團在中國的交付構成了很大制約,因此其全年交付量僅為330萬輛,相比上一年下滑幅度達14%。除子品牌外捷達實現正增長外,其餘量產品牌基本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大眾中國CEO馮思翰表示,芯片的短缺意味着沒有辦法交付足量的汽車來滿足客户的需求,而這也是除2020年以外,大眾第一次出現業績同比下降。
但在高端品牌以及豪華品牌方面,大眾集團業績卻呈現出另一番景象。2021年,保時捷品牌實現了近9.5萬台新車銷量,創造了歷史性的一刻。同樣,蘭博基尼和賓利品牌也刷新了銷量記錄,分別實現3916台和861台銷量。
面對更具挑戰的2022年,大眾品牌將如何實現量產品牌的追趕?又將如何在國內市場繼續深化電動化的轉型?
這場新年媒體溝通會上,大眾中國CEO馮思翰向場媒體展現轉型的思考、現狀以及規劃。
加速“代理制”模式普及
今年6月ID。家族正式上市以來,幾乎是先抑後揚,在各種質疑聲中取得了令人驚人的銷量表現,連續多月破萬,累計銷量已近7萬輛。這令大眾的規模化優勢凸顯,也給了整個品牌鼓舞。
進入2022年,大眾勢必在此繼續發力。馮思翰介紹,大眾將專門打造針對ID。家族產品的旗艦店。並將繼續擴大ID。城市專門展廳,目前,大眾ID。城市專門展廳在全國已達115家,2022年將擴展至200家,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最密集的展廳網點。
而城市展廳最重要的特色便在於代理制,從ID。系列開始,大眾打破傳統“開票“的方式,施行銷售的代理制,令用户與廠商直接建立聯繫。
“通過這樣一種代理模式,它的銷量和各種經濟指標都要遠比之前的傳統經銷商模式好得多,而且它的響應速度也會更加得靈活,更加敏捷,更為快速。到店裏瀏覽的消費者都能獲得全局化,全景式的體驗。”。馮思翰表示,集團希望ID。家族銷量能夠在2022年實現翻番。
但大眾也同樣意識到,代理制和傳統模式的衝突。目前大多數大眾電動車產品與燃油車產品在同一家4S店混合銷售,因此可能遇到模式不統一的問題。
“客户到了上汽大眾的展廳和經銷店,銷售員不知道客户要買的車是途觀還是ID.4,我們的經銷商就必須要考慮,到底是採用原有的模式向你銷售途觀,還是採用全新的代理模式銷售 ID.4。所以未來我們也會進一步地探索,研討出適合每個經銷點最適合的銷售模式進行銷售,來成為主導的銷量模式。”
而僅僅依靠ID。系列並不足以撐起集團整個新能源規劃。銷量的增長應該基於更多車型。馮思翰介紹,奧迪也將推出基於MEB平台打造的車型,並且,未來將有更多適合中國市場的產品推出。2022年,大眾將推出12款新車,其中一半將是純電動汽車產品。
加速軟件部門研發
CARIAD是大眾汽車為加速智能化轉型而成立的軟件部門。在此之前,關於CARIAD的佈局已有消息,現任大眾集團董事長迪斯將全面負責軟件部門CARIAD的工作。而在未來科技方面,迪斯曾表示,大眾未來五年的預算將圍繞技術投資展開的投資將高達890億歐元,其中300億歐元將用於數字化和自動駕駛的發展。大眾曾在軟件業務“翻車”,是大眾的軟肋,但大舉的資金投入,也證明着這將是大眾最重要的核心。
而此次,馮思翰也披露了CARIAD部門在中國的佈局。CARIAD總部將設立在北京,安徽和上海將分別擁有圍繞標準軟件、電子電器架構以及自動駕駛的研發團隊。此外,大眾還將在成都佈局一個純軟件部門,負責編譯和編碼。
“2025年前,我們將會在現有平台上提升智能互聯功能,同時會推出L2++自動駕駛功能。我們也會推出一個新的平台 - SSP,為L4、L5級自動駕駛做好準備,同時,這個平台上生產的車型智能互聯功能也會進一步加強。我們對MQB平台做了技術上的升級,而且MEB的技術能力也會得到進一步的升級和加強。 ”
“未來,我們創新路線圖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圍繞着CARIAD以及CARIAD在中國設立的工作部門,包括支持未來先進的智能互聯,先進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等方面的功能和能力,以及和SSP平台搭配的新一代電子架構。 ”
而大眾(安徽)的作用也就此而顯現。不同於南北大眾的生產製造流程呈現,其更像是大眾在中國的“創新和創造中心”。
“我們要圍繞大眾(安徽)的MEB生產製造,打造一個生態體系,這個生態體系既包括數字化、軟件開發,比如集團的CARID軟件公司的分支機構,也包括電池、零備件、電子、電氣等方面配套和支持。大眾(安徽)將更好地實現“在中國為中國”的思路。”馮思翰表示。
加大布局超級充電技術
馮思翰明確表示,大眾不會採取換電的路線。他認為,換電模式意味着:如果換電率為18%,企業要額外增加18%-20%的電池系統來支撐這種模式,考慮到原材料的獲得、換電站建設成本等,相應的投入是很高昂的。從MQB到MEB,大眾一直以規模化取勝,動輒百萬輛的銷量令大眾極大的攤平成本,獲取市場。顯然,大眾認為換電極大的成本支出在規模化面前並不划算,反而更看好超級快充技術。
“我們也看到更多的高功率充電技術也在不斷演進,它可以在15分鐘之內充電達到80%甚至100%充滿,這都是在過去幾年當中迅速實現的。2030年,如果 50%以上的都是純電車型或新能源車型,如果我們能做好高功率充電基礎設施的打造和技術的研發,就能更好地把我們的充電時間在現有基礎之上再降低50%甚至更短,我們相信,未來這個市場是不可限量的。”
目前,大眾旗下主打充電服務的合資企業開邁斯已經開始佈局,並計劃2022年推出300kW直流充電樁。
準備已就緒
2021年,是國內乘用車股比開放的第一年。在次之前,寶馬、起亞已經分別以不同種形式提升在華股比,以獲得更大的話語權。已經取得大眾(安徽)75%的股比的大眾集團也被猜測將繼續提升在南北大眾中所持股比,對此,馮思翰表示“不會有太大變化”。
“40多年來,我們合資企業非常成功,非常穩固,即使我們被允許可以有更高的持股,首先,我們需要徵求合資夥伴的意願。如果我們要打造一個全新的企業,會有難度。技術上説,汽車行業產能是有所過剩的,所以汽車產業當中新投放的產能也可能會受到控制。”
因此,在大眾方面看來,這樣的狀態已經非常之好。並且,其在中國市場已經準備就緒,迎接未來。
小結
深化轉型依然是2022年大眾的主要基調,2021年,大眾ID。系列以近七萬輛的銷量收官,甚為驚豔。隨着轉型的不斷深入,大眾也有了符合自身情況的發展方法論,這也可能意味着,調轉穿透的速度將繼續加快。
面對選手更多的2022,大眾的表現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