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入主白宮4年,做出了很多改變,也犯下了很多錯誤,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錯誤就是,在貿易上全面的"對華脱鈎"政策,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這是逆歷史潮流而動的行為,不符合全球化的世界發展趨勢,當然,也不符合中美乃至全世界的根本利益。而今,隨着特朗普時代的落幕,這一歷史遺毒也註定要被淘汰了,各種積極的消息正在陸續傳來!
據俄羅斯《專家》週刊網站11月20日報道,拜登在威爾明頓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對華採取制裁和提高關税對美國外交和經濟而言並非必要條件。分析認為,拜登此番言論並非表明中美對抗將停止,而是華盛頓建議中國"遵守文明世界制定的遊戲規則"。但美國的對華政策有從對抗向競爭和可預測施壓轉變的可能。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個積極信號,説明在拜登的對華政策預期中,"脱鈎"並不是一個選擇。當然,沒有人會指望拜登政府停止對華施壓。
另據路透社報道,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的外交政策顧問託尼·布林肯於當地時間22日發表講話,表達與中國"重啓"經濟與技術合作的意願,並對特朗普奉行的單邊主義進行批評。布林肯宣稱:"有些人試圖讓美國與中國脱鈎,這種設想是不現實的,而且更是一個錯誤!對中國、加拿大及歐洲盟友所實施的一些不友好貿易政策最終會傷害美國。"由此可見,在拜登團隊的對華政策中,對抗並非唯一的因素,還有合作。正如布林肯所言,"對華脱鈎"只會損害美國及其盟友的利益,這是毋庸置疑的,畢竟,中美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而中國也一貫強調,中美關係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在面對特朗普政府近乎歇斯底里的對華政策時,中國難能可貴的保持着自己的清醒和理智。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網站11月17日刊載題為《迎接中國挑戰:一個戰略競爭對手而非敵人》的文章,作者系前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負責人傑弗裏·巴德。文章指出,儘管中國構成了挑戰,但美國不應誇大或誤解這些挑戰。文章稱,對美國來説,中國不是一個生存威脅,但避免不了的事實是我們將是競爭對手。不得不説,這番言論對中美關係的定位,還是相對客觀的,戰略競爭對手,很正常,而且一個優秀的對手,往往會讓自己更優秀。也就是説,面對中國的崛起,美國應該保持一種更為寬容的大國風度,努力搞好自己,形成良性競爭,而不是誇大中國的威脅,甚至試圖與中國脱鈎,進入一場新的冷戰,這些都是要不得的。
而今,拜登團隊的入主白宮,基本上宣告了特朗普"對華脱鈎"政策的破產,事實上,即便特朗普繼續主導美國,這種極端產物,也很難繼續存在下去了,因為其不符合當今世界的共同利益,全世界都不希望看到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日前,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明確表示,不希望在中美之間進行選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稱,不願加入一個沒有中國參與的組織。需要提醒的是,澳大利亞和新加坡,都是相對親美的國家。而歐盟方面的態度,則更有説服力。歐盟權威智庫布魯格研究所所長貢特拉姆·沃爾夫、法國著名經濟學家讓·皮薩尼·費裏曾表示,與中國"脱鈎"絕對不符合歐盟的利益,歐洲不應該也不可能跟隨美國"孤立"中國。
因此,特朗普"對華脱鈎"政策的告吹,是一種歷史的必然,而拜登贏得大選,只是加速了這一歷史進程,客觀而言,這是美國的幸運,如果任由特朗普政府再這麼任性幾年,那美國恐怕再也沒有機會"領導"所謂的西方世界了,國際影響力也必將急劇下滑。從根本上而言,特朗普的"對華脱鈎"政策,就是一種火中取粟的行為,置世界和平發展於不顧,視全人類利益為無物,這當然不是一個超級大國應該乾的事。事實上,美國已經過度把精力投放在中國身上了,這完全沒有必要,美國還是應該先把美國自己的麻煩處理好才是。日前,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研究員包道格撰文直言,拜登的第一要務應該是美國,而不是中國,當務之急是重建美國在國內的競爭力和在國外的領導地位,可謂一針見血。
無疑,特朗普時代的中美關係,是灰色的,而今,它就要告一段落了,而特朗普所謂的"對華脱鈎"政策,也將隨風而去,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