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環評弄虛作假零容忍!環境部:已將存在問題的265家單位和217人列入黑名單
7月21日,生態環境部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
近年來,生態環境部門環評打假力度持續加大,嚴查環評文件質量問題。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司長劉志全在回答北京青年報記者提問時介紹,2021年以來,生態環境部已將存在環評文件編制質量等問題的265家單位和217人列入環評失信“黑名單”或限期整改名單。
劉志全指出,2021年以來,生態環境部已分四批將29份環評文件嚴重質量問題線索移交地方生態環境部門依法查處。各地生態環境部門加大執法力度,據不完全統計,已依法查處環評文件嚴重質量案件50多件,罰款金額1400多萬元,近期還將公開一批典型案例,以強化警示震懾。
此外,生態環境部實施環評文件智能複核查重,已對全國審批的十幾萬份環評文件開展智能校核,對其中830多份環評文件開展重點複核,並對存在問題的依法嚴處。依託環評信用平台數據信息,建立了環評人員從業異常情況按季度預警機制,已分批向地方生態環境部門預警142名環評人員,對其編制的環評文件提高複核比例,並對相關環評單位開展靶向抽查和現場監管。
因為環評資質的取消,環評機構數量眾多,但是質量良莠不齊。生態環境部組織對在環評信用平台建立誠信檔案的環評單位和環評工程師進行全面排查,對8000多家環評單位和14000多名從業環評工程師做到一家一家過、一個一個查,堅決清理不具備技術能力的“空殼”環評公司和存在“掛靠”等違規行為的環評工程師,以及誠信檔案基礎信息存在問題的單位和人員。目前,各地正在抓緊完成處理處罰工作。
劉志全表示,從全國環評文件常態化複核情況來看,雖然環評文件粗製濫造、弄虛作假屬於個別情況,但性質極其惡劣,對環評制度公信力的損害十分嚴重,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對環評弄虛作假始終堅持“零容忍”的態度,保持嚴懲重罰的態勢,並將繼續堅決打擊環評弄虛作假,強化環評單位和人員直接責任,落實評估、審批中的把關責任,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切實築牢在發展中守住綠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線。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董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