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城硬實力PK!這個城市意外奪冠!

42城硬實力PK!這個城市意外奪冠!
2008年,全球經濟遭到斷崖式重挫。

但在各國大放水刺激下,2009年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經濟重返高速增長。直到2015年,中國經濟增速跌破7%,L型增長到來。

而2020年的疫情,勢必讓全球經濟增速再創新低。

此間,中國的城市增長格局,也經歷了多番變化。2009年開啓了第二波高增速時期,東部城市一馬當先,隨後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戰略、東北振興、“一帶一路”戰略、長江經濟帶、雄安新區、海南自貿港等國家戰略陸續落地,中西部城市逐漸崛起。

那麼在2009-2019這10年間,在中國的大中城市裏,誰是增長之王?

船長將會從經濟硬實力、人口吸引力、房價等多個維度來逐一分析。本篇先來看經濟硬實力的增長PK,包含GDP、人均GDP、財政收入、資金總量四個方面。

在統計的42個大中城市,既包含北京、天津、重慶和上海四個直轄市,以及各個省會城市,也加上了一些傳統經濟強市,如蘇州、泉州、青島等。

01

GDP增長:合肥奪冠!

儘管GDP以後不再是硬性考核指標,但以往唯GDP指標的慣性,是很多地方仍舊擺脱不了的。而我們觀察城市發展的成績,GDP又必然是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指標。

42城硬實力PK!這個城市意外奪冠!
以10年的GDP增量來看,北京、上海的增量都超過了2萬億,排在前兩位。深圳、重慶、廣州、成都、蘇州、武漢、杭州的增量都超過了1萬億元,都是實力非常強的城市。

以10年的GDP增長幅度來看,在42個城市中,有35個在10年間實現了GDP翻倍,僅有7個城市的增長沒達到100%。

其中,僅有合肥、貴陽、拉薩3個城市的10年增長幅度超過了3倍。如果説貴陽、拉薩的高增長,還有基數小的原因,奪冠的合肥,着實令人吃驚。

2009年時,合肥GDP只有2000億的規模,到了2019年已經接近萬億。10年的高速增長,離不開其獨特的“賭博式”投資發展模式。

2008年,合肥市在當年財政收入只有300億規模的情況下,拿出驚人的勇氣,以百億元的規模投資引進京東方。

也從此,合肥走出“風投招商”的模式,獲益頗豐。截至2017年底,京東方在合肥的投資已超1000億,即使只有10倍的乘數效應,京東方能夠帶動的總GDP,也已經超過了合肥市一年的GDP總量。

此後,2011年引進長鑫儲存,2019年又引進蔚來新能源汽車、大眾汽車新能源板塊……合肥的招商緊跟時代腳步,是真正的下注未來。

而同樣增長347%的貴陽,除了基數小的原因,發展模式走的卻是另一條路——基建投資拉動+大數據特色產業。

與合肥相比,貴陽顯然更加傳統,但這也是西部城市或者落後地區的發展必經之路——基礎設施的完善,才能打通經濟發展的筋脈。

三個頭部城市之後,還有19個城市的增長超過2倍,成為第二梯隊。

成都、福州、廈門都增長2.7倍排在全國四到六位,重慶、昆明、武漢、鄭州增速都超過了2.5倍,此後還有銀川、西安、海口、南京、泉州、深圳、烏魯木齊、長沙、蘭州、南昌、南寧和杭州,增速都在2倍以上。

而觀察這些高增速城市,中西部地區是最大贏家。22個城市中,只有7個城市來自東部地區,15個城市來自中西部,前10名中,也只有福州和廈門2個東部城市。

此後,還有13個城市的增長超過1倍,且其中不乏上海、北京、廣州、蘇州等實力不俗的城市。

而在榜單最後,還有8個城市的增速沒能翻倍,説實話有點落後了。分別是:天津、長春、石家莊、唐山、呼和浩特、哈爾濱、大連、瀋陽。

有什麼共同點?很明顯,8個城市全部來自北方,東北四大城市全部在內,華北四大重鎮有三個在內。

華北和東北城市明顯衰落,傳統資源型城市、重工業為主的城市,腳步早已蹣跚。

這是時代給出的答案,無法避免。

02

人均GDP增長:拉薩爆冷!

再來看另一個指標——人均GDP。

42城硬實力PK!這個城市意外奪冠!
以10年人均GDP的增長量來看,只有深圳、南京、武漢3個城市超過了10萬元,位居前三位。無錫、北京增長量超過了9萬元,杭州、福州、長沙增長量超過了8萬元,實力強勁。

以10年人均GDP增長幅度來看,有且只有拉薩這1個城市的人均GDP增幅超過了3倍,畢竟基數還是低。2009年時,拉薩的人均GDP只有2萬元出頭,在42個城市中墊底。到了2019年時,拉薩已經超過重慶、蘭州、南寧等一些中西部省會城市了。

貴陽、重慶、武漢、福州這4個城市的增長幅度超過了2倍,排在二到五位。尤其是武漢和福州,2009年時都是4萬左右的水平,10年的高增長到2019年時,人均GDP已經破10萬元。

此後,有24個城市的人均GDP增長實現翻倍,算是大中城市的平均水平了。昆明、南京、泉州、成都的增速都在190%以上,殺進前10名。

同樣,在前10名中,依然是中西部城市的天下,東部城市只有福州、泉州和南京三個。

另外,還有13個城市的人均GDP沒能實現翻倍,有點落後於平均水平。

13個城市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上海、廣州、東莞、寧波、佛山、蘇州,這幾個城市的共同特點是加工製造業發達,需要大量的工人充實流水線,每年的流入人口也排在全國前列,即便GDP增長不少,但人均下來,增幅並不算太高。

比如蘇州,2009年時人均GDP超過1萬元,排在42個城市的第一位。而10年不高的增幅,到了2019年,蘇州人均GDP被深圳和無錫超過,下滑到了第三位。

另一類,則是石家莊、唐山、哈爾濱、呼和浩特、天津、瀋陽、大連,正好與GDP增幅墊底的幾個北方城市重合,原因也就很明顯,整體經濟規模增長太少,人均GDP自然也就墊底了。

03

財政增長:拉薩再次拿下第一!

再來看另一個硬實力指標——財政收入,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看一看地方政府的錢袋子,10年間鼓了多少?

42城硬實力PK!這個城市意外奪冠!
以10年財政收入的增長量來看,上海增長4625億高居第一位,也是唯一一個增長超過4000億的城市。北京增長3790億,排在第二位,深圳增長2892億排在第三位。

而從第四位天津開始,增長量就降到了1000億的檔位。天津、蘇州、重慶、杭州、武漢、南京、成都、寧波8個城市的增長量,都超過了1000億。

以10年財政收入的增幅來看,拉薩以10倍的增長高居第一位,但拉薩2009年的財政收入只有10億元,基數太小了,連北京、上海的零頭都不到,即便增長10倍,到2019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百億元水平,在42個城市中排名倒數第二。

而前10名中的其他9個城市,財政收入增長幅度都超過了3倍。武漢、海口增長超過了3.8倍,分列二三位。深圳、濟南、烏魯木齊、合肥、南昌、蘭州、鄭州則排在四到十位。

尤其是武漢、深圳、鄭州,2019年3個城市的財政收入都超過了千億,顯然城市發展的質量更好一些。

前10名的城市,中西部城市依然是大贏家,東部城市只有深圳、濟南、海口三個,而中部就有武漢、合肥、鄭州、南昌4個城市入圍,財政腰包鼓得最快。

此後,有17個城市的財政收入增長超過了2倍,貴陽、西安、長沙、成都、杭州、西寧、南京7個城市的增長都超過了2.5倍,也算是不錯的成績。

還有12個城市的財政收入實現翻倍增長,比如蘇州、廣州、北京、上海,基數大依然是增幅不高的一個原因。

而42個城市中,只有兩個城市的財政收入沒能實現100%的增長——呼和浩特、大連。呼和浩特到2019年的財政收入也僅有200億元,可謂捉襟見肘。

而大連在2009年的財政收入達到了400億,42個城市中排在12位,也算是明星城市。可到了2019年,大連財政收入僅增長到693億元,排名也下滑到了23位,東北經濟的下滑,由此可見。

04

資金增長:大連再次墊底!

最後來看另一項關於“錢”的指標——資金總量,即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來衡量10年間城市對錢的吸引力。

42城硬實力PK!這個城市意外奪冠!
以10年資金總量的增長量來看,北京增長超過11萬億元高居第一位,也是唯一一個超過10萬億元的城市,帝都的氣場壓倒一片。

上海增長超過8萬億排在第二位,深圳增長超過6萬億排在第三位,而到了第四位的廣州,增長量就下滑到了3萬億的水平,和北上深的差距已經很明顯了。

四個一線城市之後,杭州以增長3萬億的規模排在第五位,成都、重慶、南京增長超過2萬億排在六到八位,能看出新一線熱門城市的實力。

以10年資金總量的增長幅度來看,42個城市最低都實現了翻倍。

其中,深圳、貴陽、合肥、拉薩這4個城市的資金總量增幅都在3倍以上。尤其是深圳,從2009年的1.69萬億到2019年的8.39萬億,深圳的增幅已經接近4倍,高居全國第一,且總量僅次於北京和上海,位居全國第三位。

此後,還有18個城市的增幅超過了2倍。長沙、南昌、鄭州、重慶4個城市增幅超過2.5倍,排在五到八位。

而在前10名的城市中,只有深圳1個東部城市,除了太原之外的5箇中部省會城市全部擠進前10,中部的崛起,顯然有跡可循。

北京的資金總量10年來剛好增長2倍,上海也接近2倍,兩個基數在4-5萬億的超級城市,還能實現如此高的增長,可見資金向大城市集中的速度,依然在加速。

除上海外,還有19個城市的增幅超過了1倍。包括一線城市的廣州,包括強二線的蘇州、青島、天津,而墊底的依然是大連,10年增幅剛過1倍。

總結下來,合肥、貴陽和拉薩,無疑是10年來硬實力增長最快的城市,而大連一個倒數第二加上三個倒數第一,成為增長最慢的城市,背後一定是出了問題的。

而如何在內循環為主的新時代謀求增長,對大連這類城市來説,又是一個嚴肅考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25 字。

轉載請註明: 42城硬實力PK!這個城市意外奪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