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着把錢賺了是所有人都希望的,特別是在汽車行業中,不管是行業巨頭還是隨波逐流,都免不了迎合、妥協,甚至是傳説中的“跪着要飯”。如果要從汽車行業中找一個站着賺錢的代表,保時捷一定是榜上有名。首先保時捷作為全球知名的豪華汽車製造商,品牌“站着”是毫無疑問的。而相比同樣是“站着”的品牌們,又鮮有能像保時捷這般能吸金的存在。
而保時捷近期也爆出了一則大新聞,其母公司大眾集團有可能支持保時捷以獨立品牌身份上市融資。曾經無數次闢謠的假消息,如今真的要狼來了。可大眾集團為什麼突然就捨得了呢?保時捷多年來的小算盤就能成功嗎?更何況這事要成了,就絕不是大眾集團的內部“家事”,對行業又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歐洲沒有奧斯卡,因為小金人不能同時給大眾、保時捷上一次大眾與保時捷鬧出這麼大動靜是什麼時候?2008年它倆聯袂出演的收購與反收購大戲,或許沒有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老無所依》知名度那麼高。但其含金量絕對能夠在小金人的爭奪上與之一較高低。在籌謀3載之後,保時捷向大眾發起了不自量力的“蛇吞象”衝鋒,體量的反差、歐盟的官司、直逼75%股份的“紅線梗”,把商業大片中的熱門元素全部拉滿。大起大落之後,又經過4年的反殺,大眾逆向控股保時捷汽車,戲劇效果拉滿,演員退場,為大家留下又一茶餘飯後的談資。
可是覆盤起來,大眾汽車從此跳脱了地方保護主義《大眾法案》的限制,讓下薩克森州政府的20.1%股份,從一票否決變成分紅工具。當保時捷的股份炒熱到“極限”,資本狂熱的對沖做空,正在幻想“吃兩頭”。卻沒想,保時捷丟下一句我玩不起,賣慘走人。再一看,大眾與保時捷都是股價瘋漲的受益者,保時捷更是套現64億歐元。故事的結尾,大眾與保時捷還是在一起了。“體位之爭”的背後,不能忘記它們本就是一個爹。家族矛盾?是的,所以得加錢。
14年前的劇本,把角色換一下要説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大眾和保時捷這次是連服道化都不打算換了,只不過角色要調換一下,這次由大眾來演主角。節奏還是一樣的,提前3年多保時捷開始IPO話題預熱。然後經過從強硬到扭捏,大眾“不得不”考慮支持保時捷進行首次公開募股。消費放出的當天,大眾集團和保時捷控股的股價,在法蘭克福的早盤就分別上漲4.5%和5.1%。頂着有望成為“全球規模最大規模IPO”之一的名頭,保時捷在金融市場的影響力或許比汽車消費市場還要大。
滿世界都在計算保時捷上市之後的估值,數字已經讓人乏味,錢才是實實在在的。現在灶已經燒熱,但也得防着把熱灶燒炸了。據悉,保時捷的股權預計將會被分為50%的優先股(無投票權)和50%的普通股(有投票權)。不用想也知道,用來募資的25%將是優先股。保時捷控股也有望獲得剩下的25%優先股,以及極少量的普通股股權,以獲得一定的戰略決策權。蛋糕還沒來,怎麼分蛋糕,大眾心裏應該差不多有譜了。現在刀在大眾手裏,配角保時捷也安撫了,再加上自身龐大的現金流做保險絲。當年菲亞特把法拉利玩脱的故事,在保時捷這裏,應該是沒法加戲了。
特斯拉:傳統車企沒一個能打。保時捷:?為什麼年紀輕輕,且盈利不久的特斯拉,擁有如此恐怖的市值表現?因為資本市場看的是未來,1個未來的好故事,在這裏能比過100個過去的老故事。所以大多數擁有璀璨歷史的老車企,反而並不是資本市場的寵兒。不過也有例外,比如前面提到的法拉利。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法拉利全年淨利潤為8.33億歐元,全年銷售額也不過42.7億歐元,但它的市值現在可是超過了500億美元。
而在保時捷身上,同樣具備很多法拉利成功的特質。比如強大文化符號,超高的利潤率,極強的產品認可度等等。甚至在電氣化轉型方面,保時捷做的還要更好,比如Taycan的受歡迎程度就讓人刮目相看。在跳脱出產品、利潤等基礎維度的資本市場,保時捷這塊招牌的受追捧程度,是特斯拉這樣的新貴也不能輕視的。
同時,在全球化體系當下開始不斷變化的格局裏,這場IPO並不説直接目的,卻也能帶來一種顯而易見的後果。歐元/美元資本之間的新一輪對抗與碰撞,在近期的俄烏事件裏,趨利避害之下,已帶來了一波美元資本回流,而保時捷這樣積澱的品牌進入歐洲資本市場,顯而易見的一點則是,它會真正吸引全球遊資。另外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的資本規律裏,特斯拉的估值、股價、被投資等等,顯然也並不是沒有可能。
至於歐元/美元對壘的下一步,用句網絡流行語,懂的都懂。
寫在最後:有意思的是,目前市場對於保時捷獨立IPO的市值預估,幾乎接近大眾汽車集團的市值。而上一個與之接近的數字,是大眾集團表示要在新能源汽車和駕駛輔助技術上的投資金額。看來手握保時捷這棵搖錢樹的大眾集團,絲毫不用擔心錢的問題。只不過要是大眾“上癮”的話,下次拿保時捷換錢,會不會是保時捷在國內建廠的契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