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河北辛集封控區醫護人員休息時對無人機比心。視頻/新京報我們視頻
2019年年末,新冠疫情突如其來,轉眼之間,兩年時間已經過去,疫情仍未消逝,且更加深刻地影響着我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健康碼、口罩、核酸和隔離早已融入了社會生活的“血液”當中。
2021年,對不少人來説是“顛簸”的一年。
這裏不是路途上的顛簸,而是心靈上的“搖晃”。由於疫情時不時的散發反彈,過去習以為常的工作、生活邏輯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內心過往的“安全感”受到了極大的衝擊。
河南暴雨期間,合力救出祖孫3人的11位路人。圖/新京報剝洋葱視頻截圖
在這一年中,有歸國人士面臨隔離天數的不確定性;有餐館老闆面臨疫情之後重新開張的不確定性;有人跨省通勤因疫情滯留面對回家的不確定性;有學子在疫情下面臨按時考試的不確定性……
疫情讓我們面臨了更多的“未知”,而這些“未知”製造了不少“焦慮”。
小到生活中的瑣事,大到人生命運的拐點,當我們每一次面對這些不確定性時,所積蓄的精神成本都要比疫情之前來得更大,這對我們的耐心來説都是一次消耗。
種種的“不確定性”,表面上看似打亂的都是計劃,但在這被反覆打斷計劃的背後,是我們不斷磨礪的意志。如今,在疫情常態化的背景下,更需要我們鼓起更多勇氣去面對未來的諸多未知。
8月23日,在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報到的日子,張桂梅校長(左)在安慰自幼失去父母的高一新生楊麗梅。圖/新華社
對於一個人來説,有勇氣面對生活是一份難能可貴的品質。改變始於“開始”,而“開始”需要勇氣。一位學者在今年的新年祝福中提到,新的一年是告別舊我成為新我。是告別那個躲避的、慌張的、莫名忙碌的,自己給自己製造無端的,不必要恐懼的“舊我”;去成為一個豐富的,充盈的,從內在散發出無限可能的“新我”,而這僅需要哪怕一點點勇氣就好。
“過新年”是一個極富意義的時間節點。新的一年,意味着新,意味着改變。但實際上,這個“意義點”給人的衝擊時間是短促的,不只是喊喊口號,不只是定定計劃,我們需要直面內心,去思考自己想改變什麼,想做成什麼,而這需要我們付出勇氣、決心作出選擇。我們內心也需要“多一點點的勇氣”去打破面對“不確定性”時的恐懼,對抗可能侵擾我們的焦慮情緒。
12月6日,孫海洋一家相擁而泣。圖/新華社
2021年年末,網絡流傳着一種有趣的説法:2021年過得“既快又慢”。“快”指的是,感覺疫情剛開始的畫面彷彿還在昨日;“慢”指的是,感覺好像要和新冠疫情這麼一直生活下去。
對2021年“既快又慢”的描述,看似矛盾卻又説得通,反倒是能描述出不少人內心中的對新冠疫情影響下,流動的生活的真實感受。新冠疫情讓我們如此猝不及防,卻又不得不接受其對生活的影響。
2020年年末,上映的一部電影《心靈之旅》撫慰了不少人疲憊的心靈。在新冠疫情一年後,這部電影也讓我們思考生命的意義。熱愛生活大於一切。我們為之動容的生活的細節,記憶的觸角,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酸甜苦辣甜。一切渺小與偉大,都是我們繼續前進的動力。
新京報2021年終系列策劃報道——《勇者》。圖/新京報2021年終特別策劃海報截圖
面對即將到來的新年,也希望我們都能夠擁有接觸新事物的勇氣,接受自己不足的勇氣,認清現實的勇氣,作出新選擇的勇氣。
《少有人走的路》裏有這樣一句話:多數人認為勇氣就是不害怕。不害怕不是勇氣,它是某種腦損傷,勇氣是儘管你害怕,但仍能迎難而上,儘管你感覺痛苦,但仍能直接面對。
生活就是這樣,矛盾又真實。小到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大家都在對未來疫情發展的不確定性中努力前進。這個過程中,也許我們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會面對各種不同的選擇,不管如何,只要有勇氣,只要做出了抉擇,那就堅定的走下去。
2022年,是一個註定需要我們懷着更大的勇氣在人生道路上前進的一年。2022年,期待與滿懷勇氣的你,再次重逢。
新京報評論員 | 丁慧
編輯 | 劉昀昀
實習生 | 韋英姿
校對 |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