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加拿大的軍事實力和現在相比完全處於另外一個等級,他們擁有超過百萬的常備軍隊,其中皇家空軍的總人數接近24萬人,其海外空軍中隊的數量在二戰剛剛結束時達到了86支,僅次於美國、蘇聯和英國這樣的老牌軍事強國,堪稱是世界第四大空軍。然而在北約組織成立之後與美國接壤的加拿大卻選擇了另外一條發展道路——他們和美國合作成立了北美防空司令部並共同負責北美地區的防務工作。雖然這一機構在冷戰時期為防禦蘇聯的突襲立下了赫赫戰功,但隨着後來美加一體化的程度不斷增加,加拿大軍方的幾乎所有防務壓力都轉移到了美軍身上。
在二戰結束後的半個世紀之中,加拿大開始不斷裁軍並削減軍備,北美防空司令部的監控效率也不斷降低。加方逐漸意識到全面依賴美國的危害,開始加大對本國國防科技的投入,儘管直到21世紀初初“9·11”事件的爆發才讓他們正式開始調整國防策略,但是對於新型武器裝備的自主研發計劃早在70年代就開始提上日程。1977年,加拿大政府計劃更換當時軍中服役的北約CF-104戰鬥機、諾拉德CF-101戰機和CF-116自由戰鬥機(後來決定保留CF-116)。隨後,政府進行了新戰鬥機(NFA)競賽,候選人包括格魯曼F-14雄貓、麥克唐納·道格拉斯F-15鷹、帕納維亞龍捲風、達索幻影F1(後來由幻影2000取代)以及美國輕型戰鬥機(LWF)競賽的產品——通用動力F-16戰鬥獵鷹,F/A-18大黃蜂以及F-18L的海軍版本。加方強調,只有經過檢驗的成熟設計才可能贏得競標,與此同時,國防軍高層還要求設計方必須同時具備自主生產能力並能夠提供一定量的勞動崗位,而我們今天的主角CF-18戰機就完全符合這些要求。
1977年計劃初步提出的一年之後,加拿大國防軍公佈了最終入圍的新戰鬥機競爭者——F-16和McDonnell公司研發的兩種F-18戰機(F/A-18大黃蜂以及F-18L)。曾經被多方看好的F-14、F-15和龍捲風都由於購買價格高而被拒絕,還有幾種深知自己差距的公司乾脆退出了競爭。經過深思熟慮之後,F-18L將F-18得到了空軍司令部的青睞,因為這兩種戰機的系統和雙引擎佈局可以為戰機提供良好的空中性能,而且此前在美軍中服役的表現也十分出色。諾斯羅普公司是F-18L版本的主要承包商,設計人員在戰機的進一步設計上採用了重量更輕的陸上裝備,這大大改善了性能;不過好事多磨,眼看就要確定下來的計劃卻出現了不可協調的問題——儘管諾斯羅普提供了最好的工業補償方案,但是他們的生產力並不足以在要求時間內向軍方交付戰機,而國防部也不願意把賭注壓在諾斯羅普公司之上。
不過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的爆發給了加拿大國防軍一個看似完美的替代方案——這一系列動盪推翻了與美國交好的巴列維王朝,美方也因此切斷了向伊朗的所有軍事物資供應,這意味着由於缺乏後備力量,伊朗新近服役的F-14機隊可能無法飛行。加拿大人願意以折扣價購買它們並作為己方空軍的重要補充力量,可惜的是談判在達成協議之前就結束了,因為加拿大的介入很可能使得美國在伊朗的一些秘密行動受阻,加方只好再次將精力投入到F-18戰機的改良項目之中去。1980年,McDonnell公司的F/A-18大黃蜂在經過重重考驗之後被正式宣佈為NFA競賽的獲勝者,國防軍也於同年與該公司簽訂了正式合作的訂單:據瞭解,該訂單包括98架單座機型和40架雙座變體,共計138架;不久之後,這款在F-18基礎上研發而來的戰機被正式命名為CF-18並正式投入量產工作。
最初的兩架CF-18於1982年10月25日正式移交給駐紮在艾伯塔省的410作戰訓練部隊中隊,不久之後駐紮在西德的409、439和421中隊也裝備了這款戰機;雖然在魁北克地區服役時戰機一度出現了結構設計方面的問題,但是設計人員很快就解決了這些麻煩,CF-18也開始正式負責原計劃中的攔截工作,成為了北約組織空中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1999年3月至6月間,加拿大在意大利的阿維亞諾部署了18架CF-18,這些戰機參加了空對地和空對空的任務。儘管在總兵力中所佔比例很小,加拿大飛機卻完成了北約10%的出擊次數,其重要程度可見一斑。
如果只從外觀設計方面來看的話,CF-18戰機基本保留了其原型F/A-18“大黃蜂”戰機的雙垂直尾翼佈局,雙發動機的配置也被設計人員繼續使用。不過這款戰機在服役於加拿大空軍之後在外形方面有了一個十分有趣的特點——為了能夠在空戰之中成功迷惑對手來幫助己方部隊獲得優勢,設計人員特地在這款戰機機頭正下方(也就是正對駕駛艙)的位置用塗裝塗上了“假座艙”,這樣做可以使得戰機在空中作出反轉動作時在敵方眼中始終處於正對自己的狀態,從而影響對方的決策。實事求是地講,如果只是憑藉座艙的位置來判斷戰機是背面還是腹部對着自己的話這種設計在高空中或許可以奏效,只是“假座艙”在戰爭中的實用性還有待商榷。
與早期版本的“大黃蜂”戰機一樣,CF-18戰機的主要動力來源也是2具通用電氣公司生產的F-404-GE400渦輪扇發動機,這種發動機的單具推力可達44KN,在加力燃燒室啓動後有能力突破70KN。F-404渦輪扇發動機是通用電氣公司在其代表作F-412和RM-12之後的又一力作,而在此後發展過程中該款發動機還進一步衍生出更大型的F-414引擎以及GE-36渦輪槳扇發動機這樣的實驗型引擎。1978年,F-404發動機的首次試驗取得了巨大成功,鑑於設計人員在研發過程中積累的豐富發展經驗,美國空軍要求原班人馬研發一種適用於F-15/16戰機的F-404衍生型發動機作為那個年代眾多戰機研發項目的備選方案(當時軍方高層已經初步選定了普惠公司的F-100渦輪扇發動機,但是為了保證萬無一失尋找備選方案也具有合理性)。在這樣的背景下,F-404引擎順利成為了美國海軍F/A-18C/D“大黃蜂”戰機的主要動力來源,這一設計也順延至了CF-18戰機之上。CF-18戰機在10000米以上高空的最大時速可達1800km/h,巡航速度則保持在1000km/h左右,254m/s的爬升率在當時也算得上是名列前茅。
作為一款攻擊機,CF-18的進攻火力十分強大,設計人員在其武器配置上也下了很大一番功夫。該型戰機安裝有九個武器/存儲站(5個塔架:機身下方1個,機翼站4個)可運載13700磅(6215千克)的導彈,火箭,炸彈,燃料箱和吊艙,機身側面裝有2個LAU-116彈莢艙,可以部署AIM-7麻雀和AIM-120導彈;位於機翼之上的2個LAU-7則可以部署AIM-9響尾蛇導彈。為了增強戰機在空中遭遇戰時的作戰能力,機炮是現代戰機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CF-18戰機就安裝了1具20毫米M61A1 Vulcan內部加特林機槍,這種重型武器的備彈量極大,射速更是可以達到6000發/分。
除了對空武器之外,這款戰機地對地打擊能力也較為突出——AGM-65小牛導彈、CRV7火箭以及AGM-88反輻射導彈的安裝以及包括Mk-82/83非制導炸彈GBU-10/12/16激光制導炸彈、JDAM-GPS炸彈制導套件和AGM-154滑翔炸彈在內的多款航空炸彈的安裝使得這款戰機成為加拿大空軍無可爭議的主要力量。而作為一款有能力適應現代化戰爭的新型軍用飛機,CF-18在航空電子設備方面也有着明顯進步,其航電系統包括雷神AN/APG-73雷達、BAE系統公司AN/APX-111、羅克韋爾柯林斯AN/ARC-210收音機以及通用動力公司推出的高級信息系統——AN/AYK-14-XN-8任務計算機,這些電子設備均為CF-18戰機的成功貢獻出了屬於自己的一份力量。
1991年,加拿大將26架CF-18戰鬥機投入了海灣戰爭,當時有部分CF-18戰機被部署在卡塔爾的多哈地區。整場戰爭期間,加拿大飛行員的飛行總時間達到了5700多小時,其中包括2700次空中巡邏任務。一開始,CF-18開始進行掃蕩護航戰鬥任務,以支持盟軍的地面攻擊,而在1991年2月下旬進行的100小時盟軍地面入侵期間,CF-18飛機還進行了56次轟炸飛行,主要是向伊拉克炮兵陣地,補給場和後方編組地區投擲非制導炸彈(因為當時加拿大大黃蜂無法部署精確制導的彈藥)。這也是自朝鮮戰爭以來加拿大軍隊首次參加戰鬥行動。
總的來説,CF-18雖然在機動性能和空中火力等方面的實力較為出眾並且在實戰和演習中經受住了考驗,但是與同時期其他優秀戰機相比它的特點沒有那麼鮮明,這使得CF-18戰機在硬仗中難堪大任;不過對於戰鬥力量較為孱弱,絕大部分軍機為運輸機、巡邏機和直升機這種輔助機型的加拿大空軍來講性能全面的CF-18顯然要比特點鮮明的戰機更加符合作戰需求。
目前來看,北美防空司令部的大部分防務壓力還是在美軍身上,但是CF-18的成功服役意味着加方國防策略調整已經有了初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