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六一”,討論最多的就是“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那麼,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到底是什麼?至今也沒有標準答案。的確,生活環境的不同註定孩子的需求不盡相同,各自想要的最好禮物也不相同,就好像“一千個人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拋開“最好禮物”不談,從孩子們的期盼來看,也並非沒有相同之處。比如,就有不少孩子希望在六一這天上網上個痛快,和同學暢遊在遊戲的世界。那麼,我們會答應孩子提出的這個要求嗎?如果放到數年前,我們肯定不答應,因為那個時候的網絡環境確實令人堪憂,不過時至今日,隨着相關法律的越來越健全,網絡環境已得到不斷改觀,“上網上個痛快”,在我們曾經看來的這個無理要求時至今日已成為合理要求。給孩子一定的上網時間,讓他們享受網絡的快樂時光,我們越來越淡定從容。
三年前的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正式實施。恰逢六一兒童節,聯繫孩子的“網絡生涯”,讓我們對這部期盼已久的法律格外關注。三年來,這部法律的“呵護之光”也無時無刻不在照亮和顯現。在明確對未成年人予以特殊保護原則的前提下,該法案明文規定了未成年人保護專款第十三條,從鼓勵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網絡產品和服務到依法嚴懲危害未成年人權益的行為,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網絡環境。
淨化網絡空間,為青少年安全上網保駕護航,儼然已成為一件“一直在路上”的事。2016年9月,國家網信辦發佈《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旨在通過淨化網絡空間,對未成年人網絡權益予以特殊優先保護,2018年1月,中央網信辦等多部門聯合開展“邪典”等涉兒童色情有害信息專項整治,2019年10月,《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正式施行,為兒童個人信息安全撐起一把堅實的保護傘。此外,《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等行政法規,以及多部門的有關規定,也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進行了積極回應。“一直在路上”的保護,讓家長對於孩子的上網要求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從容淡定。
當代中國少年兒童既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經歷者、見證者,更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生力軍。關心關愛少年兒童,為少年兒童茁壯成長創造有利條件,這是各級黨委和政府、全社會都必須扛起的責任。當中國未成年網民已高達1.75億,並且超百萬青少年常參加粉絲應援,如何保護好這個時代的“互聯網原住民”,淨化網絡空間,為青少年安全上網,可以説依然任重道遠,註定保護還要繼續在路上,還要進一步放大法治的“呵護之光”,更加照亮孩子的上網絡。(作者李強,本文首發中國吉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