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大局毀不得——正確把握中美關係航向系列評論之一
今年是基辛格博士秘密訪華 50 週年。在《論中國》一書中,基辛格這樣寫道:"當美中兩國第一次恢復關係時,當時領導人的最大貢獻是願意超越眼前的問題而放眼未來。"
回望上世紀 70 年代,兩國老一輩領導人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氣推動中美關係破冰,其關鍵是"放眼未來"。如今,如何繼續"放眼未來",讓中美關係這艘大船越過湍流、平穩前行,同樣需要非凡的視野和膽識。
美國新政府上任以來,期待中美關係重回正軌成為國際上許多有識之士的共同呼聲。原因很簡單,過去幾年裏,中美關係遭遇了兩國建交以來前所未有的嚴重困難。美方一些政客固守冷戰思維,把中國視作威脅,採取了一系列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中方利益的錯誤言行,阻撓破壞中美正常交往和互利合作,試圖推動中美"脱鈎"甚至搞所謂"新冷戰"。他們的所作所為讓中美關係大局遭遇陰霾,讓中美兩國人民根本利益受到損害,令人扼腕。
人心相通之橋拆不得——正確把握中美關係航向系列評論之二
今年是"乒乓外交" 50 週年。1971 年,"乒乓外交"用體育運動"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柔性對話,打破了中美兩國相互隔絕的堅冰。第二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成功訪華後,中國贈送的第一對熊貓抵達美國首都華盛頓,成為兩國人文交流的特殊使者。
"乒乓外交"何以能"小球推動大球",成為外交史上的佳話?其秘訣在於通過小小乒乓球,中美搭建起跨越太平洋的溝通之橋。從此後,中美人文交流之樹開枝散葉,茁壯成長。
人文交流的"軟身段",起到了難以替代的"潤滑劑"作用,兩國人民的交往成為中美關係發展的強大基礎。幾十年來,人文交流為中美關係健康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已成為中美關係三大支柱之一。去年中美新增友好城市 4 對,兩國友好省州、友城已分別達 50 對和 231 對。2017 年,兩國人員往來超過 530 萬人次,中國在美留學生總數超過 40 萬人,美在華留學生也增加到 2 萬人。
經貿往來之勢擋不得——正確把握中美關係航向系列評論之三
"美中之間投資流不受地緣政治緊張影響。"這是英國《金融時報》日前一篇文章的標題,文章用兩個"雖然"勾勒出不可逆轉的中美經貿合作大勢——雖然美國上屆政府推動縮減在華投資,但美國投資者對中國證券的持有率近年一直高企;雖然美國上屆政府政策給美中之間金融流通帶來更大風險,但並沒有影響市場對兩國之間更大規模金融融合的期待。
《金融時報》的洞見是有數據與事實支撐的。2020 年中美關係經歷了建交 40 多年來最嚴峻局面,但中美經貿合作逆勢增長,全年貨物貿易額增幅超過 8%。穿過美方部分政客鼓譟的"脱鈎""對抗"雜音,事實再次有力地證明,中美合作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中美利益高度關聯融合。
科技交流之路斷不得——正確把握中美關係航向系列評論之四
近 50 年前,中美"上海公報"為中美科技合作定調:對中美兩國互相有利,對進一步發展聯繫和交流提供便利。這短短一句成為此後兩國科技交流的基礎性註腳。1979 年,兩國政府間第一個正式合作協定——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簽署。自此,中美科技交流正式開啓。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