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熱”是商品,那麼18℃只能算是商品質量合格的門檻,作為消費者,我們想購買23℃、26℃的“熱”,怎麼辦?供暖首日走訪中,哈市不少小區居民再次提出了“精準供熱”的問題。記者瞭解到,很多供暖企業都在關注這個民生需求,也將其列入了議題和規劃,但快速推進還需要“三個落實”。
家住軍樂園小區的王女士説,家裏室温接近20℃,但母親還是感覺冷,母親80多歲了,和中青年沒法比,在家裏也得穿毛衣毛褲。家住紅星學府小區的王先生説,18℃是基礎,人是有個體差異的,不同的人,不同年紀的人,對“舒適温度”的感覺不一樣。“我家有個3歲娃,我希望家裏室温能達到26℃,孩子再不會睡一宿兒覺就感冒。”居民這樣想,供暖企業也並不排斥。
哈爾濱熱電有限責任公司供熱部的宋秀軍主任説,“熱”是商品,優質的商品能賣出更好的價錢,對於企業來説是好事。“為增加供熱能力、減污環保,我們企業這幾年已經投入了1.3億元進行設備改造,我們有能力提供更好的商品。”
那麼推行“精準供熱”還差在哪兒?業內人士説,安裝調熱的“閥門”,差在“三個落實”上。
一是政府在管控新小區建設時,要落實好分户計量;
二是對老舊小區改造,要把供暖設施更新改造落實在其中;
三是落實資金支持,政府主體投入,企業部分承擔。
據悉,幫助居民實現“舒適温度”的“精準供熱”勢在必行,很多熱企已經完成了調研,甚至是生產設備改造。
來源:黑龍江日報 記者張同
責編:肖勁彪
審核:金鴻雁
監製: 劉榮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