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答應嗎?
圖/網傳視頻截圖。
文|李有理
男子:“我沒有別的要求,要求你們列車員,所有的列車員要加以培訓。”
列車長:“我一定培訓乘務員,大哥。”
男子:“必須做好為人民服務。對不對?人民列車為人民,人民坐車不容易……”
列車長:“我會嚴厲批評乘務員,我先代表我們班組,我們整個鐵路,今天的行為可能造成了你的不愉快……”
男子:“給我道歉沒有用,我這是伸張正義,我也要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對不對?”
列車長:“我先向您賠禮道歉好不好,是我沒有把職工管好。您先消消氣,是我不好……”
男子:“你們沒有自己的素質就上班了。碰到人家就對不起一個字,我打你一下説對不起行嗎……”
這是12月14日發生在Z166拉薩開往上海的列車上的一幕。事件起因是一列車工作人員推餐車撞到男子的腳,乘務員當場道歉。但隨後男子不依不饒,把列車長喊到現場,對其進行“教育”,並強調自己是“伸張正義”。
“男子被列車餐車撞到後猛懟列車長”的視頻曝出後,立馬引發熱議。猛懟列車長的男子,也遭到了網友懟。
對很多人來説,被別人不小心蹭到或撞到,對方一句道歉,也就不計較了。可從視頻中看,列車員與列車長忙不迭道歉,可涉事男子仍不依不饒,多次以“人民的名義”對列車長進行訓斥。
將一件小事“上綱上線”到這種地步,也算是迷惑行為大賞了。而男子拿“人民的名義”説事,用“列車是為人民服務的”為自身的得寸進尺打掩護,也讓很多網民覺得膈應:你一口一個“人民”,“人民”會答應嗎?
“人民”的確是個很泛的概念,但不是某些人無限上綱上線、藉此壓人一頭的幌子,也不容誰輕易代表。在該事件中,該男子的邏輯就可化約為:撞到了我,就是得罪了“人民”。但這顯然是對自我權利的高度自估。
圖/網傳視頻截圖。
拿“列車是為人民服務的”説事,乍聽很在理,但要明晰的是,“服務”的前提是互相尊重。為了一個無傷大雅的小錯,就要無條件地讓他人成為自己暴脾氣的“出氣筒”,這種“服務”顯然並非乘務員的職責範圍。而舉着“人民的名義”作擋箭牌,其實質是以此來掩飾自身的囂張。
生活中,這類情形並非首次出現。此前“男子餐車吃盒飯遭拒威脅列車員:我全國有羣,曝光你”、“蘭州鐵路職工為搶佔餐車座位遭拒,掌摑女乘務員”等事件,就曾屢次引發熱議。
事實表明,總有一些人對服務行業報以一種“顧客掏錢就是大爺,一切都得聽我的”的錯誤認知。現實中,這些人不僅缺少對公共秩序的敬畏,渾身瀰漫着一種自負與蠻橫,進而也暴露出其認知的淺薄。
一個基本的道理:無論喊着“顧客是上帝”還是“人民的列車”,都不能隨意侵犯服務行業從業人員的權利,對其進行言語傷害和行為傷害。
要明白,即使付了錢、成為被服務對象,也只是購買了服務協議中規定的內容。交易雙方在交流的過程中,應以服務協議中規定的權利與義務為框架,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一些人在大鬧機場、火車站等場所的過程中,自己的慾望滿足了,但卻浪費了更多人的公共資源,最終從“維一人之權利”變成了“侵眾人之權利”。
常言道,“得饒人處且饒人”,讓公共場合多些“理解”,少些“戾氣”,讓你我從細微處做起,寬以待人,方能用自身理性去助益理性公共空間的生成。
□李有理(媒體人)
編輯:馬小龍 實習生:潘宇潔 校對:李立軍
看完文章,我們還準備了一個“年底寵粉計劃”↓
福利時間到!
2020即將接近尾聲,這一年發生了太多令人難以忘卻的事,新冠肺炎疫情、南方水災等等一系列事件衝擊着人們的生活和神經;輿論場上,撕裂與分歧似乎也在不斷重複,但也有力量在盡力彌合分歧、增進共識。
於沸騰而言,這一年,我們始終堅持公共立場、密度寫作,為讀者呈現最具審美價值的評論產品。
時間長河流入新的里程,回顧這一年,在諸多公共事件中,我們共同經歷了許多珍貴的片段與瞬間。也正因此,我們準備了一些小禮物,以感謝讀者朋友們這一年以來的支持。
參與方式:
12月15日-12月31日,每日在“沸騰”公號頭條推文評論區留言,寫出你對此篇文章或者文章所談話題的觀點,我們將根據讀者留言點贊量奉上秦皇島天女小鎮滑雪福袋。
提醒:關注“沸騰”公眾號方可留言。
獎項設置及確認方式:
第二天中午12時統計前一天的獲獎情況,每日的前三名將獲得相應的獎品。
第一名:價值160元的滑雪套票2張;
第二名:價值160元的滑雪套票1張;
第三名:價值68元的戲雪票2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