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治理治出“幸福水”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科學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作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舉措。多年來,山東省水土保持工作堅持以小流域為單元,實施“山水林田路村”統一規劃、綜合治理,加強蓄水保土,積極營造綠水青山,夯實金山銀山的生態環境基礎。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山東省水利廳與人民網山東頻道攜手推出“水土保持營造綠水青山”系列報道,讓我們共同感受水土保持在建設生態文明、助力鄉村振興、助推高質量發展中的基礎之力。

人民網濟寧8月10日電(宋翠 劉祺)位於山東省鄒城市的嶧山和牙山,因奇石而聞名,不但是驢友們熱衷爬山的好去處,也是網紅直播的打卡地。其實,吸引他們的,不只是形狀各異的奇石怪巖,更重要的是這裏秀美如畫的風景。

流域治理治出“幸福水”

鄒城市牙山生態清潔型小流域所在地,風景秀美如畫。(鄒城市水務局供圖)

牙山(大牙山、小牙山)兩相望,梯田層層依,碧波湖中蕩,白鵝蔭下憩,綠樹相掩映,花兒迎風擺,園中漫步走,不是神仙賽神仙!當記者漫步其中,感覺所有的語言和文字都無法表達那種山水間的愜意,“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意境也不過如此吧。

這是2018年實施的國家水土保持重點治理工程——鄒城市牙山生態清潔型小流域所在地。據當地村民講,過去,這裏是高低不平的山地丘陵,土地瘠薄,乾旱缺水,水土流失嚴重,一直困擾着當地羣眾。由於只能種植花生、地瓜等農作物,農民收入比較低。

“以前都是荒山,光禿禿的一片片荒蕪,土地都是零散的一小塊一小塊,有個大溝,一下雨從坡上衝下來的土就淤在溝裏。”72歲的李俊水大爺是高皇村村民,他指着眼前的綠水青山,笑着説,實施水保項目後,荒山變梯田,山下種上了果樹,有山楂、核桃和石榴,比着賽似的長。我在石榴園打工,修修花,剪剪草,工資2100元,小日子別提有多美了!

流域治理治出“幸福水”

實施水保項目後,昔日的荒山變成了秀美家園。(人民網宋翠 攝)

鄒城市牙山生態清潔型小流域位於嶧山鎮北部,涉及高皇、劉營、上山、下山、賈家窪等5個行政村。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5平方公里,主要治理措施及建設內容為:新建石坎梯田10公頃,整修低標準梯田574.28公頃;封育治理面積265.72公頃,新建封育碑2座,新建漿砌石攔水壩1座、維修塘壩4座,建設高標準攔蓄工程12座。

“曾經乾枯的溝道層層攔蓄、碧波盪漾,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變成了保水、水土、保肥的‘三保田’。”鄒城市嶧山鎮高皇村村支部書記、主任盛太勇告訴記者,環境的改變,吸引了社會資本的流入,建設了牙山流域高標準石榴示範園,園內完善了景觀園、採摘園、生產基地建設,打造了集生產、採摘、觀賞於一體的現代精品示範園,豐富了嶧山、牙山文化旅遊內涵,帶動村集體和村民年增收700餘萬元。

荒山禿嶺披上了綠裝,而今村民們逢人便説,村子舊貌換新顏,“泰山紅”大石榴笑裂了嘴。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按照生態治理、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相結合的思路,堅持山、水、林、田、路同步規劃及實施。”嶧山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付慶濤接受記者採訪表示,在此基礎上,我們高標準建設了石榴園、核桃園、櫻桃園。項目實施後,可年增蓄水保水量23.53萬m3,成為羣眾綠色發展的幸福水。

流域治理治出“幸福水”

集生產、採摘、觀賞於一體的高標準石榴示範園,帶動村集體和村民年增收700餘萬元。(張永華 攝)

記者瞭解到,近年來,鄒城市牢固樹立並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以小流域為單元,堅持山水林田路村景一體規劃,治水、整田、修路、營林、佈景相結合,統籌解決民生和生態問題。先後實施了鴻山、牙山、孔溝、棗溝等重點小流域治理,十三五期間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47.2平方公里。

“我們將水土保持措施與鄉村振興相結合,突出治水、治污、致富。”鄒城市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唐啓徵表示,為推動小流域項目建設,在完成國家水土保持重點項目建設的基礎上,我們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以及水土流失區廣大羣眾積極參與水土保持工程建設,加快推進水土流失治理步伐。綜合治理後的小流域,初步實現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新成效,有力助推了鄉村振興。

流域治理治出“幸福水”

荒山禿嶺披上了綠裝,村子舊貌換新顏。(張永華 攝)

“現在每到週末和節假日,很多市民和遊客前來遊玩,採摘、登山,觀光、自拍。”盛太勇自豪地説,通過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我們這裏山美、水美、環境美,水旺、樹旺、人氣旺,已經成為獨具特色的觀光旅遊勝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38 字。

轉載請註明: 流域治理治出“幸福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