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COP15·春城之邀丨文山州:萬物共生的喀斯特綠洲

由 終廷花 發佈於 綜合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是典型的岩溶地區和石漠化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既造就了生態環境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也形成了生物資源的多樣性和獨特性。文山州堅持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

  從制度體系建設入手,是文山構築“喀斯特上的綠洲”的強力保障,通過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的完整責任鏈條,嚴格執行“一票否決制”,文山把生態環境作為關係黨的宗旨使命的重大政治問題,作為關係民生福祉的重大社會問題,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

丘北縣普者黑萬畝荷田航拍張文峯攝

  文山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嚴守生態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深入實施石漠化治理、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飲用水源保護、生態移民等重點生態工程,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創造出喀斯特地貌上生物多樣性的奇蹟。

馬關縣峯叢石上的千年蜆木

  今天的文山,萬物共生、各得其所,生態保護成果豐碩。全州森林覆蓋率達50.29%,濕地面積43.05萬畝,石漠化綜合治理面積累計達89萬畝,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8421.85平方公里。建成1個國家級、6個省級、1個州級自然保護區和32個自然保護地。全州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99.4%,地表水優良水體達100%,重點河流、湖泊水質優良率達100%。良好的生態環境也讓這裏成為了孑遺物種的天堂。文山的典型喀斯特山地地貌,使得眾多動植物區系在全球廣受第四紀大陸冰川侵襲時沒有發生較大動盪,從而成為全球生物界冰期“避難所”。一些古熱帶植物區系在這裏長期繁衍並分化了許多世界珍稀孑遺植物,數量較多的單型科、少型科、少型屬、單種屬甚至單種單屬在這裏存活,文山成為了生物多樣性集聚區和物種遺傳基因庫。

馬關縣境內的雲南古林箐省級自然保護區裏的望天樹

  物種的保護,香坪山珍稀木蘭園是其中代表,這個曾經的國家戰略性林場栽花種綠,目前已成為中國以及整個東南亞面積最大、種羣數第二的木蘭科及珍稀瀕危樹木遷地保育種質基因庫。通過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補償示範、生物多樣性綜合調查、極小種羣拯救保護工程等工作,文山逐漸建成佈局合理、功能完善的自然保護區體系,讓主要保護對象、特有物種和極小種羣物種得到有效保護。植物界“大熊貓”——野生華蓋木生長於文山,全國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1.3萬畝蜆木林生長於文山,伯樂樹、金錢槭、古林箐秋海棠等珍稀極小種羣植物也生長於文山。42科46屬74種列入《中國植物紅皮書》的國家級保護珍貴瀕危植物在此肆意生長,蜂猴、倭蜂猴、短尾猴、巨蜥等12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64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自在繁衍。

西疇縣法鬥小橋溝片的華蓋木

  今天的文山,花果飄香、綠洲遍地。為把生態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文山創新生態產業發展路徑,着力建設世界“三七之都”、現代農業示範區、獨具特色的山水田園鄉村旅遊目的地,努力走出一條獨具文山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為羣眾構建起永續發展、健康發展的綠色銀行。

三七

  以三七為重點的中醫藥產業穩步發展,文山三七數字化標準、溯源認證等創下行業多項第一。三七新品種“苗鄉1號”“苗鄉2號”填補了三七國家植物新品種權的空白,三七氣血康口服液成為單品銷售收入上億元的大品種,2020年三七產業實現綜合產值132億元。以綠色食品為代表的現代農業發展勢頭強勁,文山完成“六個100工程”示範園建設117個,新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93個,獲得“綠色食品牌”省級產業基地認定14個。曾經的西疇縣“三光”片區,裸露和半裸露岩溶面積高達86%,石漠化綜合治理讓現在的大地滿是翠綠森林覆蓋達到55%以上,1537畝耕地種上了烤煙和獼猴桃,石漠荒山變成了規模化林果的豐美綠洲。

西疇縣三光片區張文峯攝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隨着文山成功創建普者黑AAAAA級景區和8個AAAA級、31個AAA級景區,2020年接待遊客超過3618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66.93億元,以生態康養為特色的旅遊業正加快發展,生態保護的認真實踐已經轉化為綠色產業發展的新能量。(雲南網記者張文峯 吳沛釗)

來源:雲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