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的“尷尬之旅”

美國國務卿的“尷尬之旅”

美國代理國防部長克里斯托弗·米勒17日在華盛頓五角大樓宣佈,駐阿富汗和伊拉克美軍人數將在明年1月中旬前分別縮減至約2500人。
新華社/美聯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14日抵達巴黎,展開為期10天的歐洲、中東7國訪問之旅。《世界報》形容這是一場“告別之旅”;《巴黎人報》則直言不諱,稱蓬佩奧此行“尷尬不已”。

遇冷

“一場不敢明説的告別之旅?”據法國24小時新聞電視台16日報道。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評論道,蓬佩奧此次出訪可能“極具挑戰性”,至少“很尷尬”。

在去法國之前,蓬佩奧公開發表了一篇文章説:法國是和美國認識最久而且關係最好的盟友,兩國關係已經非常牢不可破,我非常非常期待在巴黎的討論。然而,面對這位美國高級官員的到訪,法國沒有舉行歡迎儀式,總統馬克龍辦公室將其描述為一次“禮節性”訪問,稱會晤是在美方要求下安排的,而且兩人的會談內容將全部對拜登團隊“保持百分之百的透明”。馬克龍在愛麗捨宮與蓬佩奧舉行了“低調的閉門會晤”,沒有舉行記者會。據美聯社報道,另一個不同尋常之處是,法國外長勒德里昂選擇在愛麗捨宮與蓬佩奧會晤,而不是在自己的辦公室。

在土耳其,蓬佩奧更是碰了個“硬釘子”。據俄羅斯衞星通訊社報道,美國務院高官對記者稱,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蓬佩奧訪問土耳其期間沒能找到時間會見後者。美聯社稱,蓬佩奧在土耳其的行程不包含與任何土方官員的會面。此外,據法新社、阿拉伯新聞網等外媒報道,蓬佩奧17日會見了東正教領袖、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巴爾多祿茂一世。這引起土耳其的極度憤怒。土耳其外交部稱之為“極不適當的”干涉,並在聲明中説:“美國最好先照照鏡子,把注意力放到本國侵犯人權的行為上吧,比如種族主義、仇視伊斯蘭教和仇恨犯罪。”

蓬佩奧這次還安排了一個充滿爭議的行程——參觀備受爭議的約旦河西岸猶太人定居點和戈蘭高地。英國《衞報》19日稱,蓬佩奧當天的行程“極具挑釁意味”,是此前美國曆任政府都極力避免的。蓬佩奧此行招致巴勒斯坦國內強烈抗議。巴勒斯坦總理阿什提耶譴責稱,這將樹立使定居點合法化的“危險先例”,是對聯合國決議的打擊。

謀劃

有媒體稱,此行是蓬佩奧這個美國“史上最差國務卿”,利用首席外交官的職權上演“最後的瘋狂”。

“按照外交安排的慣例,此行應該是之前就安排好的。當時,應該是沒有人想到大選會出現如今這樣的僵持局面。”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袁徵接受本報採訪時説,其實即便到現在,美國現政府也沒有承認敗選。

也有分析指出,蓬佩奧此行是鞏固美國現政府的“外交成果”。蓬佩奧此行的目的是倡導各個盟友共同遏制伊朗、抗衡所謂的海外“敵人”。

“從行程安排來看,歐洲和中東是美國外交的重要方向。在歐洲,美德關係因為北溪-2等事件鬧得比較僵,美國和法國關係還説得過去,所以馬克龍見了蓬佩奧。在中東,沙特和以色列是美國的兩個重要盟友,是美國對抗伊朗的重要支點。而且,無論是歐洲還是中東,美國都在採取適當收縮的態度,所以鼓勵盟友發揮更大作用符合美國整體戰略需求。”

美聯社報道指出,蓬佩奧成史上首次訪問以色列定居點的美國國務卿。美國現政府採取了空前措施支持以色列對爭議地區聲明主權,蓬佩奧此次出訪將成本屆政府的“告別禮物”。

此外,也有分析人士認為,蓬佩奧是在為自己積攢政治資本。

告別

“美國現政府處處倡導‘美國優先’,和其他國家關係搞得比較僵。作為美國現政府外交政策的忠實執行者,蓬佩奧多是挑唆對抗,而不是推動合作。在當前這個美國大選出現僵局的時刻出行,蓬佩奧遭遇尷尬是很自然的事情。”袁徵説。

11月16日,法國《費加羅報》發表文章指出,自從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伊核協議後,美法關係已從昔日“親密友好”到“分歧不斷”。分析指出,未來兩個月的時間裏,歐美關係將進入一段“尷尬期”。

蓬佩奧自己也被官司和醜聞纏身。近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稱,美國國防部新任高級顧問道格拉斯·麥格雷戈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包括國務卿蓬佩奧在內的多名美國政府高官接受了“猶太人遊説團體”的重金賄賂。不僅如此,麥格雷戈還爆料,蓬佩奧直接“伸手向沙特等國要錢”。此外,今年8月,蓬佩奧以國務卿身份出訪以色列,卻在耶路撒冷錄製了一段支持總統的演講視頻。美國國會已對此啓動調查,以確定蓬佩奧此舉是否違反聯邦法律。而此前蓬佩奧夫婦假借外交之名、利用公款舉辦所謂“麥迪遜晚宴”拉攏金主一事,同樣還在國會調查之中。

目前,美國大選僵局依然未破,蓬佩奧開啓“例行訪問”。正如法新社評論,此次出訪是蓬佩奧這隻“跛腳鴨”的告別之旅,此次訪問或將變成一次沒有成果的“幻想之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52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國國務卿的“尷尬之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