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鐵飛馳的時代,“慢火車”似乎略顯“格格不入”。然而在一些革命老區、貧困地區、邊遠山區,“慢火車”則因票價便宜、乘坐方便,成為當地民眾進城購物、售賣農產品、外出打工和求學的主要交通工具。慢悠悠、站站停的“慢火車”,成為偏遠地區和外界溝通的主要橋樑,不僅為山區百姓提供了便利的生產生活條件,也極大助力了百姓增收致富,推動老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持續開行的“慢火車”一直傳遞着温暖,成為老區百姓的“扶貧車”“幸福車”。
據人民網近日報道,由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天津客運段值乘的K5203/4次列車,自1996年開行,穿行於天津至山西潞城間,全程813公里,設有23個停車站,單程運行14個小時,全程票價105元。24年裏,這趟穿行在太行山與華北平原間的列車,服務着太行山範圍內7個“山城”170萬以上人口。
依託這趟“慢火車”,濃濃的鄉愁不再遙遠,“慢火車”成為方便百姓回家探親的“幸福列車”;依託“慢火車”,越來越多的山區特產能夠走出大山,切實解決因地域偏遠、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產生的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慢火車”成為帶領山區老鄉脱貧的“公益列車”;依託“慢火車”,深山裏走出一批又一批勤奮學子,實現了通過教育改變命運的夢想,“慢火車”成為帶領山區學子外出求學的“通學快車”;依託“慢火車”,越來越多的外地遊客被吸引到當地旅遊觀光,“慢火車”成為拉動老區發展的“旅遊專列”。
其實,在我國,像K5203/4次這樣的“慢火車”還有81對,這些奔馳在偏遠山區、貧困地區的“慢火車”將國家扶貧惠農政策與老百姓聯繫起來,讓每一個人都切實感受到政策的温暖。一列列“慢火車”不僅承載着沿線百姓脱貧的希望,更承載着鐵路濃濃的人文關懷。近年來,鐵路部門通過不斷升級“慢火車”服務、完善硬件設施、提升開行效率,最大限度地滿足沿線山區羣眾出行需求,不斷增強百姓出行的獲得感、幸福感。
如果説風馳電掣的高鐵代表着中國鐵路的發展速度和趨勢,那麼站站停靠、票價低廉的“慢火車”則傳遞着“小康路上不讓一個人掉隊”的濃濃温情。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脱貧攻堅之年,鐵路部門勇擔社會責任,把脱貧攻堅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積極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工作,並因地制宜找準扶貧方向,為打贏脱貧攻堅戰貢獻更多的鐵路智慧和力量。相信在鐵路的助力下,越來越多的百姓能夠搭上“致富快車”,過上幸福富裕的美好生活。(蔣昭曦)
來源:中國青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