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展看全國!在這裏,看見中國城市的韌性

一展看全國!在這裏,看見中國城市的韌性

一幅城市羣像刻畫着快速發展變化的現代中國——綠色、韌性、可持續, 對未來城市建設提供了更多思路,將開啓一個個交流互鑑的新篇章。

記者今天在“世界城市日-中國城市發展案例展”現場看到,緊扣“應對氣候變化,建設韌性城市”主題,數十座城市相關實踐成果“比鄰而居”,因地制宜、特點鮮明。在特別板塊——“人民城市建設的上海實踐”中,“一江一河”、“五個新城”、城市更新、城市精細化管理等探索和實踐,從多重維度詮釋出上海邁向韌性城市的力度和廣度。

他山之石,豐富探索增強城市韌性

韌性城市,如何增強韌力?案例展上豐富多樣的城市案例,帶來一個又一個生動答案。

每年雨季,積水內澇成為城市心病。作為城市規劃、設計、建設領域的探索和創新,海綿城市的提出為修復水生態、涵養水資源提供了一種可行路徑。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為統籌,很多城市進行了相關探索。比如,福建福州緊扣“治污”“治澇”兩個關鍵,結合水系綜合治理,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體,不斷提升抵禦內澇能力,使城市安全韌性大幅提高,內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初顯成效;浙江寧波形成了老舊住宅小區“海綿+”建設模式,提高生態品質,增加居民休閒遊憩空間。

讓城市融入大自然,是實現美麗宜居、幸福棲居的發力點。雄安新區把建設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設為核心定位之一,先植綠、後建城,讓城區鑲嵌在藍綠交織的生態空間之中,扮靚生態底色;多年來,陝西延安積極探索新課題——西北黃土高原生態脆弱地區踐行生態文明思想,用雙修工作全面縫合山水、修復生態,促進城景融合、人景互動,走出一條“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道路。

應對氣候變化,減少碳排放,綠色建築也是主力軍。湖南創意設計總部大廈採用“聚沙成塔”設計理念,利用退台植綠、屋頂綠化、垂直綠野等手段,成功將周邊自然生態山水意境融入建築之中;深圳長圳公共住房及其附屬工程以河谷綠舟為設計理念,實現全屋裝配式裝修,同時結合海綿城市、公共住房建築節能技術,塑造為全國最大規模的裝配式景觀園林社區。

從這些案例可以發現,在推進韌性城市的征程上,規劃建設思路已跳出簡單的防災、救災思維,正在從應急化走向常態化。同時,應對模式已從被動、靜態、單一向主動、動態、系統而轉變,久久為功,最終實現城市實現高質量發展。

上海經驗,把最好資源留給人民

在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的交匯點上,城市具有特殊的連接意義和建構價值。在案例展上有一個特別的板塊——“人民城市建設的上海實踐”,深刻詮釋“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在點滴中涵養、在時間中沉澱,讓城市充滿温情。

作為中國高密度城市的代表,上海可持續生長的實踐向來具有典型性,需要在有限用地空間中挖潛增能,見縫插綠、複合建綠。而“綠色韌性城區”成為解決這一挑戰的路徑之一。其中,郊野公園建設是一項土地整理、生態空間恢復工程,同時也為廣大市民提供了接觸自然、放鬆身心的好去處。“上海2035”總體規劃將佈局30座郊野公園,“十三五”期間已建成7座,包括金山廊下、崇明長興島、青浦青西、閔行浦江、嘉定嘉北、松江廣富林、松江松南等。與此同時,綠色生態城區和綠色建築拔地而起。桃浦智創城秉持“綠色”與“智慧”,將蜕變為“低碳綠色生態、產城深度融合、宜創宜居宜業”的國際創新城,已獲得上海三星級綠色生態城區試點和國家三星級綠色生態城區規劃設計標識。

“一江一河”,環繞上海的“城市項鍊”,體現城市的品質,更是人民羣眾嚮往城市美好生活的承載地。蘇州河黃浦段化身為海派風情博覽帶,划船俱樂部、最美加油站、飛鳥亭、櫻花谷等景觀點令人流連忘返,同時推進濱水空間親水性,實施二級防汛牆加固改造,做厚文化底藴,做實安全屏障;22座浦東望江驛星羅棋佈,既是“身體補給站”也是“精神滋養點”,串聯起一條獨特的濱江品質生活體驗帶。

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治理者的針腳密不密,決定了城市運行的陣腳穩不穩。目前,上海推進城市管理精細化,着力塑造五大品質空間。

可閲讀的建築空間,通過對建築色彩、屋頂立面、綠色節能、建築附屬設施等要素,構建特色鮮明的空間格局、協調有序的高度輪廓和古今交融的建築風貌,塑造優美的城市建築天際線,實現整體城市空間環境的協調統一。

可親近的濱水空間,圍繞“水清、岸綠、景美、便利、可達”目標,從賞景、親水、活力3方面提出控制要求,綜合提升生活遊憩、旅遊觀賞、自然郊遊、歷史文化濱水空間的公共活力,為市民羣眾提供舒適的濱水環境。

可漫步的街道空間,加強街道公共空間的一體化設計,全面關注人的交流和生活方式。

可休憩的綠化空間,構建完整連續、藍綠交織的綠道網絡,保證綠色空間步行通達、騎行順暢、公交覆蓋、換乘便捷。

可集約的地下空間,以生態保護為底線,在不破壞地址、水生態的前提下,提升地下空間的品質與活力。



  作者:史博臻

  編輯:唐瑋婕

責任編輯:戎兵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73 字。

轉載請註明: 一展看全國!在這裏,看見中國城市的韌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