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我的娛樂小店!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升米恩,鬥米仇”,指的是太多的付出,往往反會激發出對方心中的惡。意在告誡世人,濟人可一時而不可一世。咱們可以去幫助人,但不可使其對自己產生依賴性之惡習。
上世紀的阿爾巴尼亞,便是咱們當濫好人的一個最大教訓。
阿爾巴尼亞是一個歐洲國家,位於有着歐洲火藥桶之稱的巴爾幹半島。阿爾巴尼亞是個小國,其國土面積只有2.8萬平方公里,人口也就280萬左右。這個國家是個內陸國,地理環境惡劣,全國多是高原山地,氣候頻繁乾旱,所以農業發展水平很低,再加上土地貧瘠,缺乏礦產資源,阿爾巴尼亞的發展一直都很差。
種種因素,導致阿爾巴尼亞經濟水平很低,2019年,阿爾巴尼亞GDP只有152億美元,人均也只有5500美元,連咱們國家一個二線城市都比不上,是歐洲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所以,如今的阿爾巴尼亞,只是歐洲一個毫不起眼的小國、存在感很低,估計許多國人聽都沒聽過。
但是,對於許多老一輩中國人來説,阿爾巴尼亞卻是一個十分熟悉的國家、在上個世紀下半葉,阿爾巴尼亞在咱們國家的名頭非常響亮。當時阿爾巴尼亞和我國的關係非常親密,堪比現在的巴鐵。阿爾巴尼亞曾一度被咱們稱為歐洲的燈塔,雙方的交流很密切,諸如《山鷹之歌》、《地下游擊隊》等阿爾巴尼亞電影,曾在我國風靡一時。
關於阿爾巴尼亞和咱們中國的淵源,也是説來話長。歷史上的阿爾巴尼亞作為一個歐洲國家,和遠在東亞的中國相隔萬里,國際影響力又很一般。原本兩國是很難有什麼交集的,但是二戰之後的阿爾巴尼亞,成為了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和咱們有着共同的意識形態,雙方的關係有了發展的可能性。
當然了,最初阿爾巴尼亞和咱們的關係並不親密,他們抱緊的是社會主義老大哥蘇聯的大腿,對於二哥則是沒多大印象。但是,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受南斯拉夫的影響,阿爾巴尼亞和蘇聯的關係逐漸惡化,於是便想起了二哥。而當時中國也和蘇聯的關係也已經破裂,於是這兩對難兄難弟走到了,抱團取暖。
當時中國因為同時交惡蘇聯和美國兩大陣營,在國際上壓力很大,所以對於阿爾巴尼亞這個朋友非常重視。中方將阿爾巴尼亞視為“歐洲的社會主義明燈”,並且對阿爾巴尼亞開啓了長期援助模式,成為了阿方最大的援助國。
據相關資料顯示,在1954年到1978年的二十多年裏,我國一共向阿爾巴尼亞提供價值100多億人民幣的援助。要知道當時他們國家也就200來萬人,這意味着,阿爾巴尼亞得到了中國人均4000元人民幣的經濟援助。當時的4000元,可不是一個小數目。而且那時候,咱們國家的處境也很艱難,純粹是老百姓們節衣縮食,勒緊褲腰帶省下來的援助,可以説是盡力了。
此外,中國還向阿爾巴尼亞提供了大量的物資,裝備和技術,甚至派遣專家前往阿爾巴尼亞,幫助其培訓技術人員,指導工程建設等等。
如今阿爾巴尼亞遍佈全國各地的碉堡,其實就是在那個時候,依靠咱們國家的援助建立起來的。當時阿爾巴尼亞失去了蘇聯的庇護,自身又處在巴爾幹半島這個歐洲火藥桶上,周邊強敵環伺,諸如意大利、希臘、南斯拉夫等鄰國,或多或少都和阿爾巴尼亞有些矛盾。這無疑讓弱小的阿爾巴尼亞生出了強烈的危機意識,他們本着“禦敵於國門之外”的思想,全民皆兵,在全國範圍內修築了大量的碉堡工事,用以應對日後可能到來的戰爭。
造碉堡事關國家存亡,阿爾巴尼亞自然不會馬虎,消耗了大量的財力、人力和物力。不僅造得多,而且造得好,全部都是優質的鋼筋水泥建造而成,平均造價高達250美元,全國幾十萬座碉堡,總耗資達到1.75億美元以上。而阿爾巴尼亞一窮二白,工業水平落後,造碉堡的資金和材料,大部分來自於咱們國家的援助。
只不過,這麼多年下來,這些碉堡始終沒有派上用場,其中大部分已經被廢棄,成為了阿爾巴尼亞國土上一道特別的風景線。
面對咱們國家的大力援助,阿爾巴尼亞自然也是懂得投桃報李,長期和咱們站在同一戰線上,在國際上為中國發聲。
1971年10月25日,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決議案被通過,阿爾巴尼亞作為決議案的發起者之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老一輩人常説,咱們是被阿爾巴尼亞等國“抬”進的聯合國!這也是阿爾巴尼亞和咱們國家友好關係的一大見證。
不過,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阿爾巴尼亞雖然是咱們在國際上的好幫手,但其自身發展實在太差。咱們國家對其援助了二十多年,可阿爾巴尼亞始終是扶不起的阿斗,一直沒能發展起來。而且常年的援助,讓阿爾巴尼亞對中國產生了依賴性,他們把援助當成了理所當然的外交籌碼,不斷的向中國索取。
其領導人霍查曾對中國駐阿大使這樣説:
我們向你要尋求幫助,就像是弟弟跟哥哥求助一樣,你們有的,我們阿爾巴尼亞也要有。
最不能忍受的是,他們並不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援助,產生了大量的浪費。建設數十萬的碉堡也就算了,畢竟是為了國防。可咱們援助的許多設備和物資,常常因為被他們疏忽而被損壞或者浪費,當咱們的工作人員出言提醒時,他們卻不以為然。這其實已經非常讓人寒心。
而隨着1972年,中美關係正常化,感覺到背叛的阿爾巴尼亞大加指責中國,使得雙方關係開始降温。最終在1978年,開始將重心放在自身經濟建設上的中國,決定停止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這下阿爾巴尼亞坐不住了,他們已經習慣了中國的援助,如今説不給就不給了,自然就開始怨恨起了中國。霍查更是在公開講話中公然把中國列為主要敵人,翻臉比翻書還快。
這就好比街邊有一個乞丐,你二十多年來,每天都在給他施捨,突然有一天,你想不給了。這本來沒什麼問題,因為那是你的自由。但是這個乞丐卻不答應了,氣沖沖的質問你,為什麼不給我錢了?
這顯然不講道理,所以“升米恩,鬥米仇。”,濟人可一時而不可一世。
謝謝您的閲讀,請點擊關注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