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馬急於IPO的背後,造車新勢力第二梯隊的辛酸與無奈

眾所周知,造車是一件“燒”錢的事,比如説賽麟用60億造了一堆老頭樂,但最終只賣出去了26輛。而如今,威馬也“燒”不起了。6月1日,威馬在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作為造車新勢力第二梯隊的主力成員,威馬在2021年的處境卻並不太理想。根據數據顯示,威馬去年交付量只有4.4萬輛左右,而第一梯隊的蔚小理年銷量都超過了9萬,距離10萬大關也是一步之遙。

威馬急於IPO的背後,造車新勢力第二梯隊的辛酸與無奈

其實,威馬成立於2015年,起步時間並不晚。並且其前身還是三電系統產品的研發公司,而且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也曾擔任過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沃爾沃全球高級副總裁兼任沃爾沃中國區董事長等職務。可以説,不管是入局時間、背景還是管理層的實力,威馬自身的條件都不差,但根據這次提交的上市材料來看,威馬這幾年的處境着實不容樂觀。

虧損近175億,銷量滑坡,研發無優勢

造車=“燒”錢,威馬同樣也繞不過這個坎,甚至虧損還屬於逐年遞增的態勢。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從2019年到2021年,威馬累計虧損接近175億元。其中,2021年威馬淨虧損82.06億元,調整後淨虧損為53.63億元。相比來看,蔚來、小鵬、理想三家在2021年的淨虧損分別為40.16億元、48.63億元和3.22億元。

威馬急於IPO的背後,造車新勢力第二梯隊的辛酸與無奈

其實“燒”錢快也沒關係,但是“燒”半天卻沒有“燒”出結果,這就有點説不過去了。曾幾何時,威馬的銷量也躋身過第一梯隊。2019年,威馬共計交付16876輛,在造車新勢力中僅次於蔚來。但時過境遷,威馬如今在第二梯隊中的位置都岌岌可危,不斷有小弟將威馬趕超身後。

“燒”錢速度太快,銷量又跟不上,最要命的是,威馬的現金流也出現了問題。有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威馬有息負債已經接近百億規模,而現金卻只有41.56億元。要知道,威馬一共完成了12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高達350億人民幣。那麼問題來了,錢都去哪兒了呢?如今甚至有媒體報道稱,威馬內部人士透露公司為了節省成本,已經砍掉了不少研發費用、營銷費用以及固定支出。

威馬急於IPO的背後,造車新勢力第二梯隊的辛酸與無奈

這其實就是我們比較關心的問題了,造車新勢力想在新能源行業領跑,創新研發領域的深耕細作必不可少。反觀威馬的研發費用,2021年只有9.8億元。對比蔚來、小鵬、理想,這三家的研發費用分別為46億元、41.14億元和32.86億元。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虧損大,銷量差,連研發也跟不上,難怪威馬的口碑一直上不去。

威馬品控遭質疑,“鎖電”風波不止

隨着交付量的增長,威馬的品控問題也隨之顯現。此前,威馬汽車以“電池存在安全隱患”為由,對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期間交付的1282輛EX5進行了召回。如此大規模的召回行為,説實話在造車新勢力圈裏,可不多見。

而威馬之所以這樣大規模召回,在外界看來,可能是因為這幾年頻發的“自燃事件”。根據網上消息顯示:2020年10月,有3輛威馬EX5發生自燃;2021年12月,4天內又有3輛威馬EX5發生自燃。今年前4個月,威馬也發生了3次自燃事件。要知道對於新能源車來説,安全一直都是消費者關注的重中之重。但威馬顯然無法給到消費者足夠的安全感。

威馬急於IPO的背後,造車新勢力第二梯隊的辛酸與無奈

那麼問題又來了,威馬有沒有可能為了控制自燃事件而進行一些改變呢?事實上,威馬確實變了,只不過不是自己變,而是把用户開的車變了。在今年的廣東省315晚會上,就曝光了威馬汽車“鎖電”問題。事因是有多位車主控訴自己購買的威馬汽車經過保養升級後出現電池續航能力縮減、充電速度慢等問題。在業內資深人士看來,“鎖電”的實質是改變電池的最高充電電壓,可有效減少充電造成的大部分自燃。兩件事聯繫在一起,就不得不讓人產生更多疑問了。

再者,如果真是威馬以保養之名私下對用户的車輛進行“鎖電”,那麼這種行為還侵犯了消費者的財產權和知情權,後果非常嚴重。但是面對廣大車主的質疑,威馬卻一直否認“鎖電”行為。不過,大家也不傻,從市面上這麼多起自燃事件來看,威馬在品控方面着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威馬急於IPO的背後,造車新勢力第二梯隊的辛酸與無奈

沈暉能否帶領威馬絕處逢生?

事實上,作為威馬的創始人,沈暉可以説是汽車圈裏響噹噹的人物。早在2000年,沈暉就進入到了博格華納,並在三年後成為博格華納集團排放系統中國區總裁。2007年,沈暉又成為了菲亞特動力中國區總裁。而到了2009年,“吉利收購沃爾沃”震驚海內外,李書福專門找來了沈暉。2010年,沈暉“拿下了”沃爾沃,並在三年裏將中國區團隊從100人擴展至2000人,直至離職,沈暉的履歷可以説是相當完美。

但是從目前威馬“糟糕”的處境來看,沈暉身上的擔子是非常重的。此前,他曾多次表示過,威馬要做全世界第一家能夠盈利的造車新勢力。而從現階段的表現來看,除了“燒”錢速度快之外,威馬啥時候能盈利還真不好説。至於寄希望於上市扭轉局面,恐怕也只是為了解決燃眉之急而已。當然在我們看來,威馬之所以走到今天這步,跟沈暉也有一定關係。

威馬急於IPO的背後,造車新勢力第二梯隊的辛酸與無奈

威馬急於IPO的背後,造車新勢力第二梯隊的辛酸與無奈

相信不少人應該還記得曾經的“蔚來汽車自動駕駛致死事件”,而就在這件事之後,沈暉本人發表了一番言論。沈暉認為,“沒人在現階段、有能力、做到全場景自動駕駛,包括威馬。”單論這段話自然是沒問題,但彼時在威馬汽車的官網首頁,關於威馬W6的介紹頁面上卻仍然寫着“國內首款無人駕駛量產車型”的字樣。那麼這究竟是老闆不看自家官網,還是市場營銷團隊沒人有看呢?

另外,吉利也在2019年起訴了威馬汽車及旗下四家公司,原因跟專利技術、商業秘密有關。作為沈暉曾經的老領導,李書福為何沒有給沈暉絲毫面子,並且索賠金額還高達21億?從這點不難看出,沈暉在為人處世上,貌似並沒有跟之前的老領導搞好關係。如今,隨着這起訴訟案再次被挖出,一方面可能會影響威馬的自研競爭力,進而導致估值下滑;另一方面21億的天價賠償金額也如一顆定時炸彈一樣,為威馬本就不明朗的未來蒙上一層陰霾。

威馬急於IPO的背後,造車新勢力第二梯隊的辛酸與無奈

寫在最後

在我們看來,威馬之所以選擇在低谷時IPO,其實是充滿了悲壯色彩。因為在內憂外困的侵擾下,威馬申請上市僅僅為了解決燃眉之急。不過問題是,現在上市的估值肯定不會太高,那麼對於需要大量輸血的威馬來説,到底夠不夠撐到盈利的那天呢?

再者,近年來不管是因為疫情的影響,還是新能源市場競爭愈發激烈,造車新勢力第二梯隊的成員們,大多境況都不理想,比如説威馬,比如説零跑。對於這些品牌影響力跟產品力都遠不及蔚小理的車企來説,上市最多也就能解決一時之急,但隨着行業洗牌的到來,我們真的想問一句,“沈暉們做好準備了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69 字。

轉載請註明: 威馬急於IPO的背後,造車新勢力第二梯隊的辛酸與無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