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對抗”與“局部戰爭”
現如今中國的大國地位和國家生存空間,可以説完全是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兩場戰爭的功勞。
從宏觀的角度和拋除某些比較具體的因素來看,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本質上就是中美蘇三國的直接或者間接戰爭,是大國之間進行博弈時的局部衝突。這和後來的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有着本質的區別。
何為大國?不單單是有着可觀的經濟總量和龐大的國土面積,還需要國家有完善的工業體系,當然這些都具備了,還不能稱得上嚴格意義上的大國,必須要擁有一個獨立自主、不受它國左右的國家決策體系,一個可以組織本國戰略資源的國家管理機制以及國民精神上的凝聚力,同時滿足這些才能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大國。
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只有掌握了這些,才能説掌握了戰事的主動權。打一個形象的比喻,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擁有一把刀,同時還需具備駕馭這把刀的雙手,只有雙手能夠握住這把刀,才能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國力”。
一個對外受制於人,對內政令不通的國家,無論經濟上多麼富庶,在國際社會地位上,都可以説毫無優勢可言。更別提大國地位了。
另外還有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就是,通過兩國之間的戰爭形勢,也可以判斷對方是不是大國。我們可以參考的關鍵詞就是“局部。”
如今美國動不動大舉入侵他國,但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攻打伊拉克還是伊朗,還是更早的越南等國,美國無一例外的都是在欺負“”小國家”。對於像蘇聯這樣的大國,美國從來只是局部作戰或者背後操控戰爭。可以説,大國之間的對抗頂多算是中等偏上的烈度鬥爭。
即使雙方戰場上殺的流血漂櫓,但遠沒有到了撕破臉皮的地步。
大國與大國之間的戰爭往往是為了未來幾十年關乎國運的問題,但再有人的利益也沒有達到同歸於盡的地步。畢竟活着拿到才是最現實的。一場大國與大國之間的殊死搏鬥,無論最終誰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兩國之間的日子還需要繼續過下去。
我們可以用個形象的類比來解釋局部戰爭的意義:
我們之所以通過極端的戰爭方式來達到目的,無非就是兩國都想達到各自的目的,在沒有開戰之前,你的對手面前有“好”和“壞”兩種結果。在對手看來,打仗就是贏得好的結果,阻止壞的結果發生。
而我們與對手進行鬥爭,要做的就是設法將“壞結果”變成“更壞的結果”,迫使對方接受原先的“壞結果”。當對方戰敗以後,為了不接受“更壞”的結果,只能接受之前“壞的”結果。
局部戰爭的意義就是告訴我們,只要逼迫對方接受“壞的結果”即可,沒必要趕盡殺絕,畢竟狗急了也會跳牆。所以在以往的局部戰爭中,都是點到為止,願賭服輸,這是作戰雙方都接受的“潛規則”。
具體例子,可以拿朝鮮戰爭發生的一些事情來解釋。
蘇聯曾經秘密派出空軍支部隊持朝鮮方面作戰,對於蘇聯秘密出兵美國難道完全不知情?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當時的美國通信情報人員不止一次的接收到蘇聯人的通話信號,知道蘇聯人在背後搞鬼。
但是美國人還是硬是咬着牙,完全裝作不知情,就當什麼也沒有發生過。
因為對於美國人而言,他們要做的就是迫使朝鮮局勢往着更糟糕的方向的發展,只要朝鮮接受美國的要求——南北分治,停止侵佔韓國的目的達到,自然就會停戰。
所以美國人即使知道蘇聯在背後搞鬼,也不會揭穿對方。因為一旦事情被捅破,美蘇開戰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到時事情的發展就不是美國能夠控制的了。
所以説,一場局部戰爭遠要比全面戰鬥來的複雜——全面戰爭如同角力,勝負取決於體力和意志;局部戰爭更像是下棋,勝負取決於智慧和耐心。
這也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們勝利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