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好不容易等來了個“汽車下鄉”的消息,卻沒想到沒隔多久中汽協就出來闢謠,表示國家還沒有出台相關政策,這讓持幣觀望的汽車消費者們的心情來了個小回落——好不容易看到疑似黎明的曙光,你卻告訴我是手電筒沒關。
但政策救市確實是迫在眉睫了,經歷了近乎癱瘓的四月車市,崩潰的不只是所有被困在上海的居民,還有所有需要產車、賣車、買車的人。那麼上海的暫停鍵對於車市而言意味着什麼?
據中汽協數據統計,2021年我國汽車總產量為2608.2萬台,其中光上海市汽車的產量就達到了283.3萬台,佔比約11%。因此在車圈,上海產銷量的缺失,幾乎可以類比房子承重柱被破壞,隨之轟然倒塌的建築碎塊,砸到誰身上都是一次重創。
乘聯會統計圖表顯示,2022年4月份的汽車產量相對於去年而言,狹義乘用車的產量從165.5萬輛跌到了98.6萬輛,同比下滑了40.5%,廣義乘用車的產量從169.4萬輛跌到了100.4萬輛,同比下滑了40.8%,幾乎是攔腰砍半,呈斷崖式下跌的態勢。
同時,由於疫情導致的經濟下行,消費者也面臨着“餘糧不足”的情況,其購車計劃被一再擱置,中間的經銷商也愁於“無車可賣、無人買車”的困境。所以此刻,車市太需要一支強有力的“宏觀之手”來幫助它渡過難關了,而近日,終於傳來了官方的消息,階段性減徵部分乘用車購置税600億元的消息不脛而走,令整個汽車圈小小沸騰了一陣。
事實上,我們都知道減徵購置税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截至目前為止,國家發佈有關刺激車市消費的政策已有三次。第一次,2008年的金融危機給各行各業都造成了重大打擊,為了促進汽車市場消費回暖,我國發布了購置税減半+汽車下鄉的優惠政策;第二次發佈於2015-2017年,經濟持續下行,車市處於日漸疲軟的困境,國家再次發佈了汽車購置税減半的政策;第三次正好發佈在疫情爆發前期,新能源汽車下鄉和車企自發引領的汽車下鄉相佐相成。而從統計的圖表上來看,三次政策的發佈都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而此次國家再度出手,以600億元挽救低迷市場,也確實是到了“存亡危急”的時刻,那麼這次的購置税優惠政策會取得像2009年或是2016年那樣顯著的成效嗎?其實還很難説。
毫無疑問,購置税政策確實能讓消費者享受到一定的優惠,因此此次國家的宏觀調控是可以有效拉動內需,調動一部分資金運轉起來的,汽車的銷量也會隨之形成一個階段性的上升。
但問題就在於,這次銷量上升的幅度會有多大?即使政策讓購車的門檻變得更低,但同時,這必然是在消費者本身就具有購車慾望,以及足額的購車資金的前提下,才會進一步促使其做出消費的舉動。因此比銷量下降更令人擔憂的,是消費者們購買慾的下降,這一點,無疑要靠車企們自行努力了。
其實關於這次國家掏出600億救市的行動,最終的結果會如何,你們在評論區大抵説一下有沒有買車的打算,大抵就能夠以小見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