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代思域的如期而至,聽取了嘈雜聲一片。
這些嘈雜聲中,讚歎有之,貶損有之,恰如這個充滿了“批判性思維”的社會風氣。
第十一代思域共提供6款車型選擇,價格區間為12.99萬-16.39萬元。全系搭載1.5T+CVT的動力組合(高功版134kW 240N·m/低功版95kW 180N·m)。
但最受爭議的並不是價格,也不是動力,而是設計。
相比第十代思域的運動和激進,十一代思域有了明顯的風格轉變。首先是尺寸上,新車長寬高分別為4674mm*1802mm*1415mm,軸距2735mm,加長的車身和軸距帶來更舒適的駕乘空間。但同樣的,這也就意味着十一代思域在車身姿態上削弱了運動感。
至於車身上的細節改動,變動大家都有目共睹,我們就不浪費篇幅去一一介紹了,不妨將目光轉入內飾部分。平直,是十一代思域內飾給人的第一感覺。它既沒有選用當下潮流的環抱式座艙,也沒有選用更具視覺衝擊的撞色設計,而是採用了一板一眼、最原始的直線和圓形,加上了一個網格狀的貫穿式空調出風口。就如同正裝一般,它可能不適時宜,但絕不會過時,如今的十一代思域就是如此。
當然,從配置上看,十一代思域絕不過時,反而相當超前。本田最新升級的HondaConnect 3.0車機系統得以搭載其上,採用最新版本Honda SENSING安全超感,除了能完成自動跟車、車道保持外,還新增TJA交通擁堵輔助功能,並且全系標配10氣囊,在帶來更好的安全表現的同時,也進一步強化了智能化的用車體驗。
看了十一代思域的外觀,有的人説:“思域變得成熟了。”看了十一代思域的配置,又有的人説:“思域變得妥協了。”對此,我認為説法並沒有錯,但有失偏頗。
首先來説妥協的問題,我們首先拋出一個問題:中國汽車市場是否真的需要一款十幾萬定價、擁有強烈運動化的轎車車型?對此,我們可以從很多地方找到答案,比如思域兩廂版的銷量、比如MG車系的銷量,比如影豹的銷量。而得出的結論是:並沒有那麼強烈的需求。
十代思域的口碑不俗,但銷量卻出現滑坡,即便是兩廂版的上市,也沒能將頹勢很好地扭轉過來,市場選擇的結果已經顯而易見。隨着時間的推移,當初曾經支持十代思域的人羣已經逐漸成家。因此,不管是出於對市場的考量,對家庭用户需求的考量,還是對影響力逐漸擴大的女性市場考量,思域的改變都刻不容緩。
再來説成熟這個問題,這其實是個很殘酷的問題。不管是對人,還是對車,我們都充滿了對年少輕狂的嚮往,但我們最終都會走向成熟。就如同歌手乃萬所説:很多男孩子也曾擁有不同的夢想,但當他們走向社會之後,他們的夢想大都變成了房子與車子。
汽車也是如此。十代思域在本田全面煥新之際上市,它象徵着本田的“變革”,無異於一個時代的印記。而如今,本田再次迎來關鍵時刻,那就是向着200萬輛在華年銷量的衝擊。在此前提之下,思域的身份,就從當初的破局者,實現了向領軍者的轉變。前者需要的是一往無前的狂,後者需要的則是讓人心安的穩。
因此,十一代思域可能看起來無聊了,但它的確變得更好了,變得更適合當下的實際需求了。從這個角度來看,對於一款車型來説,也象徵着思域這個名字能走得更遠了。
從皮相上看,十一代思域變得更加成熟了。但骨子裏,十一代思域依舊堅持運動。無論是1.5T高低功率發動機的搭載、換擋桿從中置改成靠近駕駛員這類細節,亦或者海外媒體對其操控性的肯定,都説明了本田從來沒想過完全放棄思域的運動屬性。
相反,本田一貫都是一個極為注重傳承性的品牌。思域從1972年誕生至今,已經發展到第十一代車型,回顧這49年曆史,每一代思域都深受當時消費者的喜歡。因此在我看來,現在的思域或許就如同當初的雅閣一般,再多的爭議最終都只會轉化成它的流量,乃至銷量。